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到一个陌生的池塘,应在各个可垂钓的位置试钓,找准最佳钓位,为以后垂钓打下基础。初钓塘的首次垂钓效果不一定很理想,从已有的经验、附近农人的介绍、已钓取鲫鱼个体大小的情况,可判断出此塘是否是一个较好的塘口。  相似文献   

2.
王大禄 《钓鱼》2005,(3):16-17
之晔先生“从1989年认识悬坠钓组,十几年来与数十名垂钓大师接触,感触之深是前30年的鱼都白钓了”,难怪对“钓了50年鱼,估计视力衰退已看不清标尖动作”的张铨先生关于“悬坠不能颠覆沉底钓”的说法,不能同意,引起争论。对之晔先生《“悬坠”让我摈弃旧观念》中的些说法,笔者有不同看法,写在下面,请之晔先生和广大钓友指正。  相似文献   

3.
遛鱼无定法     
张在福 《钓鱼》2005,(9):32-3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钓鱼活动中不论是休闲钓或竞技钓,钓友们往往会以自己的实践经验,对自己的钓法、钓技和钓获等,有自己的体会、领悟理解。而要把这诸多东西写出来,上升到理论上来认识,进而用这些理论指导实践,确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想“8”宇遛鱼法的提出,也是钓鱼人反复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鱼瘾     
大千世界,人各有瘾,诸如酒瘾、烟瘾、舞瘾、牌瘾、棋瘾,等等。我这个人生来爱静,酷爱钓鱼,也喜欢写点钓鱼著作和文章。“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从孩童到白鬓,而今已70高龄,节假日、双休日仍在池塘、溪河岸边度过;工作之余,多在爬格子写钓鱼的稿件。真是:越钓身体越健康,越写大脑越灵活。鱼瘾,对我来说,主要表现在钓瘾和稿瘾。先侃侃“钓瘾”。垂钓属人鱼之间的双边活动,人诱鱼上钩,鱼引人垂钓。所以我从爱上钓鱼以后,因受鱼瘾的诱惑而往往不愿“脱钩”。一竿在手,其乐多多:一是出钓乐。出钓前夕要作准备,要邀友同行,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5.
李洪生 《钓鱼》2005,(10):10-11
从3月27日和3月31的两次试钓,到目前为止已历经了两个节气,整整一个月,为了能够客观、全面地让参加“读者杯“总决赛的选手认识、了解仑山湖目前的水情、鱼情和有关的钓法及施钓的策略。本刊记者近日多次前往仑山湖试钓,并将最近几次的试钓过程作个详细地报道,以便参赛选手对目前的水性、鱼情有个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沙愚 《钓鱼》2010,(8):22-23
《钓鱼》杂志曾发表过刘定龙先生的《悬坠钓五十讲》和张铨先生的《从“跑铅钓”到“走线钓”》两篇文章。史为林先生读后深受启发,于去年第十四期《钓鱼》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让“跑铅钓”“跑”起来》的文章,附和刘定龙,张铨先生,并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  相似文献   

7.
沙愚 《钓鱼》2010,(9):20-21
《钓鱼》杂志曾发表过刘定龙先生的《悬坠钓五十讲》和张铨先生的《从“跑铅钓”到“走线钓”》两篇文章。史为林先生读后深受启发,于去年第十四期《钓鱼》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让“跑铅钓”“跑”起来》的文章,附和刘定龙、张铨先生,并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  相似文献   

8.
晨搏巨鲩     
孙成举  黄盛国 《垂钓》2001,(7):27-27
2000年夏天的大连,钓友们为了躲避百年不遇的酷热,纷纷改昼钓为夜钓或者晨钓,7月28日,我与钓友老王相约到市郊的大东沟水库垂钓,选好钓位,打出诱饵,正式施钓时已近凌晨4点。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事海钓已40多年,钓绩虽 不佳,然每次垂钓归来,再疲劳也要写垂钓日记,哪怕是“剃光头”,特别是垂钓中遇到的怪事和反常钓况,都要思考后记述下来,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这是我的钓鱼档案,以备日后查证。 海南粱山先生在2000年第12期《中国钓鱼》上的《海钓奇案》我也遭遇过几次,并早已侦破结案,请看1996年农历六月初二的日记是这样写的── 本日与蔡、胡二钓友赴龙海县岛美村附近海域矶钓。西南风2~3级,水色蔚蓝,波平如镜。以沙蚕为饵,矶竿挂坠底钓。自以为“水至清则无鱼”,这种海况是钓不到鱼的,然而…  相似文献   

10.
《垂钓》2006,6(10):1-1
您说时间过得快不快,我之前写过一句话:“钓季就要到了,大家做好准备钓鱼吧。”言犹在耳,感觉这鱼还没怎么钓呢,现在可好,眼看这天气是一天凉似一天,转眼就到了十一了。还好,十一除了代表秋天来了之外,还代表可以放假七天。  相似文献   

11.
吕渭坡 《钓鱼》2004,(4):17-17
钓小鲌鲦的最佳时机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到了冬天,溪水少流,浅滩天冷已基本无小舶鲦可钓了,讲野钓的话,只能到没有千涸的山塘还有可能钓到小鲫鱼。可是。去年是五十多年来未遇的严重旱情,大多数塘底朝天,像我这样的老钓迷,总是耐不住寂寞,忽然想起了到水库去尝试一番,过过好久未抛竿的钓瘾。  相似文献   

12.
慈非 《钓鱼》2005,(19):22-22
从南京参赛归来已两个多月未钓鲫鱼,原因是盛夏高温出不了远门,近处又无处可钓鲫。周五晚上在渔具店打探到距城15公里的破山江与新建的中横公路相交处鲫鱼较多,是台钓免费练竿的好地方,所以第二天厂休日前去过瘾。早起出发本想抢一个最好的钓位,然而到达钓场才知有人早已稳坐第一把“交椅”——坐东向西的桥下正中位置,我只能退而求其次,钓位在他正对面。  相似文献   

13.
李成 《钓鱼》2005,(3):6-7
历史悠久 社会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否定之否定规律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样,钓鱼活动也经历了风风雨雨的6000年。从黄帝、尧舜时期的骨制鱼钩到仰韶文化时期及明清的《仕女垂钓图》,充分显示了中国钓鱼文化历史的悠久。从简陋的竹竿、芦苇竿到玻璃钢竿到碳素纤维竿,从汉代发明的曲轴至唐代的钓车及现代的摇轮,从沉钩底钓发展到戳拱钓、长竿短线钓、浮钩钓,无不显示了中国钓鱼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初冬钓鲫     
赵玉堂 《垂钓》2004,(12):43-44
牡丹江地区的冬钓环境不同于南方,南方四季皆可挥竿垂钓,牡丹江属于欧亚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区,立冬过后,气温骤然下降,鱼儿开始进入越冬期,这时,本地的大多数钓迷已“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极不情愿地封竿了。可是,也有一小部分钓瘾大者迟迟不肯罢手,他们从广阔的自然水域转移到各类池塘,抓住初冬极其有限的时机主钓鲫鱼。初冬钓鲫是很辛苦的,首先要经得起凛冽的寒风袭击,其次要将薄冰凿开后将钩饵下到冰洞里,竿梢和风线上常常挂着冰凌。初冬钓鲫的时间虽然短暂(只能持续到“小雪”后的11月底),但也别有一番情趣。本文仅就初冬钓鲫谈一点个人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安泉 《钓鱼》2005,(3):24-24
手竿冬钓不足八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懵懵懂懂的“自学式悬坠钓”到比较完善的休闲台钓,从休闲悬坠钓又基本步八竞技钓的殿堂。每次钓技上的提高,都能带来无比的喜悦和享受。但愿钓友能看完此文和我起分享冬钓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冯卫民 《中国钓鱼》2012,(12):94-94
几年来,我从《中国钓鱼》杂志中学到很多有关垂钓的方法与钓技。例如2006年第六期第五十二页,是河南鹿邑钓友孙美理写的文章,从中我学会了水泥坠制法。我留心收集了废旧铁丝(用时用砂纸磨亮除锈)、输液管,又从水泥袋里收集剩下的水泥。材料备齐,  相似文献   

17.
任志新 《钓鱼》2004,(15):15-15
立夏一过,气温逐渐升高,鲢鳙活动量加大,食欲转旺,钓鲢鳙的时机又到来了。随着人们对鲢鳙食性的认识不断深入,钓法也从最早的半水飞钩钓发展到现在的手竿悬坠全泳层钓。钓饵也从原先专门定做的酸臭饵发展到现成的商品粉饵。悬坠钓的诞生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手竿钓鲢鳙技术的发展。过去钓友对钓鲢鳙的种种神秘感,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悬坠钓友的亲身实践所驱散。  相似文献   

18.
类永藻 《钓鱼》2007,(5S):33-33
“要想钓得多,必须先打窝”,钓鱼要打窝,打窝就是选择水域某一处作为钓点,撒下诱饵来诱聚鱼群,只有把鱼都“邀请”到钓点,集中到窝里,才能钓到鱼,钓多鱼,这已成为广大垂钓者的共识。打窝在野钓中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三迁大师     
王书生 《钓鱼》2005,(8):47-47
“三迁大师”者,王跃红也。此人黝黑脸庞瘦长身材,显得精明干练。别看他三十出头岁数不大却是钓界老将。王跃红对《钓鱼》杂志是情有独钟,期期必买必读必钻研,称得上是知识渊博、能言善辩。钓友们相聚,常是听他一人神侃:从竿轮线的搭配到钩线漂的性能,从诱钓饵的统一到自制饵的配料比例.从春钓滩夏钓渊到悬坠钓和传统钓的结合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知钓鱼,直说得天花乱坠、余音绕梁,  相似文献   

20.
张忠江 《钓鱼》2007,(7S):21-22
用手竿在水库悬坠钓鲤鱼,在东北,尤其是我省已相当普遍,而且深受钓友们的喜爱。分析原因主要是悬坠法钓鲤同传统底坠法钓鲤相比有很多优势:一是钓组组合科学合理,灵敏度高,而且轻便。二是悬坠钓法浮漂调钓空间大,可以适应各种鱼情。三是钓获量明显增多。笔者和钓友每年都到水库垂钓,钓获量都在15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