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孩子的爸爸带着合唱团去环岛演唱,儿子和女儿刚好放假,也跟着去了。  相似文献   

2.
入编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诗圣杜甫。这首诗结构严谨,法度森然,表现的是作者游览武侯祠的时候,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作者杜甫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将自己内心忧国的情怀,以及以身许国的抱负,与对诸葛亮德行的称颂以及"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作者与诗中人物心灵相通。  相似文献   

3.
沐暖 《快乐阅读》2010,(3):98-103
其一 我们交往吧。 好,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裴浅夏,浅滩的浅,盛夏的夏,你叫陆倾语是吧。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正式交往了……  相似文献   

4.
美院侧门对面是一间小小的发廊.不足二十平方米。装修却颇为精致。 门口的小男生很热情地给我们开门.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问,是要做头发吗?  相似文献   

5.
痴子 《同学少年》2011,(1):34-35
其实当你走多了、流浪多了的时候,也可以偶尔歇歇。《悠长假期》里的木村拓哉说: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放慢脚步。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配乐诗朗诵———席慕容的《乡愁》。2.导语:我们中华民族向来注重民族感情,尤其是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更是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今天,就让我们同著名作家萧乾一起去拜访他的一位久居美国的老朋友,共同感受一下游子那浓浓的故乡情吧。下面,我们一起  相似文献   

7.
虫小扁:女,晋江亿万积分大神,曾出版《牧小疯的燃情岁月》。据闻没什么个人特色,但其实风格迥异,常使诸看官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概不负责。  相似文献   

8.
谁该牺牲     
一篇奇文《游戏规则》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列车呼啸而至,铁路扳道工突然发现不远处的路轨上有十几个人正在玩耍,他们已玩入了迷,浑然不知自己的危险处境。而紧连着铁轨的还有一条已废弃但还可用的旧路轨,上面只有一个人独自在玩。一边是十多个人,一边是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按照常理,扳道工当然要牺牲一个人救活十多个人,这似乎符合中国人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9.
《小读者》2011,(5):66-66
初中时迷上武侠小说,上课都在看。一次看金庸的《天龙八部》,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没收了小说,然后说:“把其他七部也给我交出来!”  相似文献   

10.
每一次意外的欢娱都深刻着浮尘的阴影,涉过冰河站在一首情歌的韵脚里,酥醉如麦芽。风从身后吹来,掩盖了娇奢的向往,聆听一个关乎因果的故事,季节的箴言从高墙深宅里走出,演绎着一场风花雪月的绝响。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富有才华的女性形象,她们不仅貌美如花,而且才能超人。作者主要刻画了女性的考试才能、表达才能、管理才能、医疗才能、任侠才能和医疗才能等,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女性观,对于今天消除性别歧视,促进男女平等,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通变》与《传统与个人才能》是中西文论中阐述文学的继承与发展问题的代袁性作品。“宗经”是刘勰一以贯之的文学主张,这正如艾略特强调传统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一样,两者对于文学经典和由此构成的文学传统的青睐,源于并服务于他们对文学创新的追求。两篇诞生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文论著作,共同传达出了对文学经典与传统的关注和认同,它们所倡导的文学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对当今的文学创新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在作家王溢嘉的《世说新语》里曾读到一篇文章:有一个人,在某天下大雨搭乘公交车,车上的乘客挤得像沙丁鱼一样。在不耐烦中,他突然觉得某个人的雨伞碰到了他的脚踝.他本想转头给那个不知轻重的人一点颜色看看。但车里太挤了,他根本无法转身。  相似文献   

14.
子瑜 《教育文汇》2014,(10):32-32
一位语文老师在《散步》一课拓展环节中,要求学生说说“平时都喜欢和哪些人一起散步。”几名学生抢着回答:“和爷爷奶奶散步”;“和爸爸妈妈散步”。老师又问:“还有不同的散步方式吗?”一位学生回答:“我喜欢一个人散步。”  相似文献   

15.
司先芳 《学语文》2013,(4):79-80
对于同一文本.不同的语文老师的理解不尽相同,对文本的解读方式、教学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下面对赵东晓老师的《让学生在赛课场上精彩起来——(乡愁)教学实录及评点》和由余宏彬执教的《(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进行比较分析,看看不同教师教学同一文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作家白先勇由于特殊的出身一直都处于漂泊中,在一次次的离别辗转中他逐步对乡愁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本文以漂泊背景下的其中一个短篇《一把青》为出发点,谈及生发在女主人公朱青身上的包括时间、地点、身份等多重变化引起的乡愁情绪,进而从一个群体认识上来分析这样的乡愁流露归属,以及乡愁情绪的产生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以此加深对这样一段历史情感的认识和对文化在社会变迁中的深思。  相似文献   

17.
上午上班时,办公室的陈老师说,他从《读者》上读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大致是说:如今这社会,谁如果觉得离了自己地球就不转了,那他肯定是一个“神经病”。听了陈老师的话,我暗暗告诫自己:以后在单位千万别把自己当回事儿!  相似文献   

18.
今年夏季的雨水特别充沛。也是在雨后。信手翻起《郭沫若全集》(《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93页),读了一首小诗《雨后》:  相似文献   

19.
情不自禁的“思维践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是三年前的一堂课。那天上《荷花淀》的时候,恰逢从河北专程来听我课的几位老师。下课后,他们对这一堂课赞口不绝:“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语文课”“行云流水,很自然地就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但我对他们说:“这篇课文我上得很不满意!”他们以为我是谦虚。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这支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这也成了我做人的一条准则,我也无数次设想自己拾到钱后交给警察叔叔,但终因没在马路边拾到过钱,而只把这首歌留在了记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