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教育部"拔尖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复旦大学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特质、成长规律、培养模式、培养机制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重视知识、能力、兴趣、勇气四要素,高度开放、高度挑战、动态管理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
3.
文章结合基础医学专业特色,在前期培养的基础上,探索以“一结合―二制―三早―多交叉”的培养模式推进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培养模式,为学生成长成才厚植土壤,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推动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新医科发展、贯彻大健康战略,为实现医学科学家人才自主培养发展、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4.
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既是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为有效地落实"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该研究基于对拔尖计划培养模式的拔尖学生和普通学生的调查,探讨了拔尖学生培养模式对其创造性的影响以及心理因素的作用。结果发现:(1)拔尖学生在小班教学、科研项目、导师指导和出国交流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和创造性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学生;(2)小班教学对拔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科研项目和导师指导对其创造性人格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心理因素在培养模式对拔尖学生创造性水平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中间桥梁作用,并且存在明显的文理差异。  相似文献   

5.
高权 《高教论坛》2022,(4):67-71
我国高校作为培养国家青年英才的主要阵地,实施拔尖计划,探索拔尖精英人才的培养之道。美国荣誉教育同样以培养社会精英为目标,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解决均质化问题专门为优等生设计的教育模式。分析比较两种教育模式,结合目前拔尖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国拔尖人才培养应当从“高地”到“平地”拓宽实施范围;从培养到培育营造自主学习环境;从大师到教师优化师资队伍;从前期到后期建立全过程跟踪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素质教育已成为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理论、社会现实、社会需求等方面论述了研究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性,重点讨论了在高校针对研究生与人才培养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结合实际,提出了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实行导师制,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导师从学业、生活以及就业等多方面全面指导,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并发挥作用,同时也能促进教师队伍的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8.
介绍根据拔尖型人才的特点,建立完善以器件性能实验为主线的“堆积木”式多层次实验教学新模式,采取“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集中开放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方式,应用开放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实验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高职院校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意义,探讨了优秀拔尖人才的考核评价标准、教师的选聘、学生的选拔和不断线多维度的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10.
11.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与德尔菲法,对我国教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素养”框架进行探索性建构。该框架以拔尖创新人才核心素养为逻辑起点,以国际上关于资优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理念为借鉴,以教师专业素养结构“三维说”作为一级指标的建构依据。通过三轮德尔菲法对三个级别指标进行意见征询,综合吸纳12位专家意见,建构起以专业知识素养、专业能力素养、专业精神素养为一级指标,并包括12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的中国教师“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素养”框架,各素养指标之间呈现出互依共生性、权重均衡性与发展协同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就“课程教学——嵌入式实践——主题拓展”三个方面提出针对师范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素养的培养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拔尖人才和精英教育培养的思想指导下,针对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连续4届生命班学生,在生命科学的实验教学中探索以素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拔尖人才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整合知识、擅于合作、擅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科研能力。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革、课程目标的设定与监测手段改革、认识自己的学习模式、总结升华学习效果等方面做了各项探索,最后举例分析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案例。为我国高校拔尖人才培养在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具体方式做出大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加强我国拔尖人才创造力培养,要着力优化拔尖人才选拔与衔接机制,促进培养理念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提供多层次科教融合育人支持,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发展空间;重视创造性培养的教学设计,增强学生创新动力与表现力;构建拔尖人才创造性评价体系,明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定位。  相似文献   

14.
国家的振兴、科技的进步需要高精尖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就是靠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来完成,中国的精英要靠中国自己造就,开办实验班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它是在发展大众教育的形势下"因材施教、培养高精尖人才"的一种举措,也可以说是"大众化教育"中的"精英教育"。  相似文献   

15.
从“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出发,讨论在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中如何改革教学方式和理念、如何利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技术相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拔尖学生培养的教学任务,为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提供更好的课堂教育方法,也为完成这一教学、培养任务提供一些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高校拔尖学生培养方式创新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有需要,人才成长的环境,要求人才不但具有知识的竞争优势,还需要有年龄的竞争优势,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缩短学生在学校的培养时间。同时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针对当代教育及毕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让拔尖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单位进行长期工作实习,工作半年或者一年,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提前得到锻炼,体会企业文化与企业工作程序,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达到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毕业学生能够直接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7.
徐国民 《人民教育》2023,(10):19-22
基础教育阶段是科技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强国后备人才的关键阶段。本文论述了科技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着力点,介绍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秦淮科技高中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科技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吴岩 《中国高等教育》2020,(19):17-19+25
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要把握战略定位,谋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积极拓围、增量、提质、创新,把握"选、培、评"三个关键环节,推进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改革,构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体系,提升国家的硬实力、软实力和健康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战略力量。  相似文献   

19.
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适应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以及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国必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鉴于大学的独特优势,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义不容辞的重任,大学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地。大学应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多样化、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以及搞好高层次人才的继续教育等方面深化改革,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0.
虽然很多人理所应当地认为,应试教育阻碍了中国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但目前没有基本的证据能证明中国学生总体创造力水平低于其他国家,因而不能简单断言应试教育制约了中国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试教育与学生创造力水平无关。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是:应试教育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它对“抬升底部”卓有成效,但会比较明显地阻碍拔尖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这有直接和间接的多方面的事实证据支撑。应试教育对拔尖学生的创造力水平有着明显的负面作用,并不意味着其他群体的学生不受其影响,而是说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拔尖学生受影响和制约的程度更加突出。借用“创造力成分理论”提供的分析框架,这种负面影响可能通过3个机制发生作用:即降低拔尖学生的知识掌握宽度和深度,降低冒险质疑精神以及对不确定的容忍态度,弱化学习的内在动机。虽然拔尖学生数量占比不多,但这不是小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竞争力以及教育系统完善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