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觉慧是巴金先生代表作《激流三部曲》之·《家》中的主人公,历来针对觉慧的形象分析有许多,本文试从觉慧叛逆个性的成因、叛逆个性的表现以及叛逆个性的弱点三个方面探讨觉慧的叛逆形象,以期能够对这个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形象——觉慧,做一个全方位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觉慧是巴金先生代表作<激流三部曲>之一<家>中的主人公,历来针对觉慧的形象分析有许多,本文试从觉慧叛逆个性的成因、叛逆个性的表现以及叛逆个性的弱点三个方面探讨觉慧的叛逆形象,以期能够时这个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形象--觉慧,做一个全方位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最能显示中国人性格中叛逆一面的莫过于家族逆子,觉慧反抗封建家庭的思想武器既是单纯的又是混杂的,这样的描写很切合觉慧不成熟的性格特点,又显示着他在成长中的变化。巴金写觉慧一再说要“写一个叛徒,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这句话可以说是对逆子性格的一个概括。  相似文献   

4.
觉慧对鸣凤的"爱"是人道主义之爱,对琴才是情感意义的真爱。这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尴尬矛盾展现了他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勇敢但却幼稚的反叛个性。  相似文献   

5.
曹飞 《考试周刊》2011,(57):26-27
在巴金小说中,高觉慧一直被人们看作是大胆而幼稚的叛徒。作家让觉慧置身于时代生活的激流和高公馆等一系列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真实地写出了觉慧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写出了他从幻想到成熟,从浅薄到深沉,从胆怯软弱到坚实勇敢的思想转变过程和艰难而又痛苦的新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复杂的多元组合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6.
巴金笔下的“家”从家族制度的血缘关系、伦理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交融中展现人的心态情感和命运。《家》中的觉慧,在这个封建大家庭成为吞噬人的个性抑制人的精神的地狱时.再也无法沉默,他大声呐喊,全力反抗,成为封建家族制度的叛逆者;然而他的反抗、叛逆却又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这就使他产生了极其矛盾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巴金印象记     
我从小爱读巴金先生的系列小说《激流三部曲》。替觉新担忧,替瑞珏伤心,替鸣凤垂泪;且以少年觉慧为青春偶像,梦见自己伴随高家叛逆子弟一起,冲决罗网,迎风出峡。  相似文献   

8.
三十年代发表的长篇小说《家》是巴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对于其创作动机,即冲破“礼教的监牢”,“我要写包含在那里面的倾轧、斗争和悲剧。我要写一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怎样在那里面受苦、挣扎,而终于不免死亡”。最后,作还希望借助觉慧这一人物形象,写“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给那个沉闷的旧家庭带去“一点新鲜空气”。在读的接受方面,家,这一空间场所,在“五四”个性解放的时代里,常常被梦魇化,成为封建罪恶的渊薮,与此同时,从家里走出来的叛徒——觉慧的“革命性”也得到高度认同。作的创作动机往往成为预设的意识形态,干预本的生成和阐释,而学接受所置身的化语境不自觉地参与到本阐释中,和作的创作动机一起构成读的阅读期待。这种单一视角的规定性遮蔽了作品的丰富意蕴和真实意义,在去还原的过程中,论试图尽力摆脱先验障碍,从广泛的化和人性的角度,对《家》进行另一种阐释。  相似文献   

9.
"80后"是以悲观、叛逆、颓废的形象,在这个纷乱的世界里站稳脚跟的,比如韩寒的叛逆、七堇年的消沉。当"80后"狂潮涌起的时候,我都还不知道自己在哪个角落干着什么幼稚的事。韩寒用一本类似自传的青春小说《三重门》,撞开了一道封闭的大门,然后以独特的个性攀岩直上,目视四方。从此,把对"80后"的特殊感情,置入"90后"的梦里,就成了许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类文学的一种优秀传统,我国现代、当代文学一直把描写人物性格、塑造艺术典型作为自己美学上的一种高尚的追求。著名作家巴金在他的长篇小说《家》中,以其独有的坦白、明朗、激情洋溢的艺术风格,展示了“五四”时期一个封建大家族中形形色色的青年群象、觉慧的叛逆,觉民的抗争、觉新的妥协,瑞珏的贤达等等,无不神态各异,  相似文献   

11.
历史曾经记录下这样的一页:在“五·四”反帝反封建革命激流汹涌澎湃的时代,在民主势力与封建势力决战的关头,剥削阶级家庭的后代,由于受革命和时代潮信的呼唤,看到自己的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为谋求真正的人生和幸福,奋起反抗封建家庭的迫害,投身于民主革命的激流中去,由叛逆者而成长为民主革命的斗士。巴金《家》中的主人公觉慧,正是这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 别林斯基在如何评价一个时代的文学典型时这样说过:“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生活提出自己时代的先进人物的特定的典型。只有从历史制约性的观点出发,才能正确地评论文学中的某个人物。”这就是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特定时代的文学总会有它自己特定的典型。而这个特定的典型不管在当时那个时代多么进步,也必然会打上那个时代历史制约的痕迹。这完全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分析与探求觉慧性格中叛逆与局限的二重组合。  相似文献   

12.
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之下,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宗法制度必然走向灭亡,走进坟墓,《家》中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人物形象: 掘墓人──幼稚而大胆的叛徒觉慧, 孤独无奈的守墓人觉新, 已走进坟墓行将就木的墓中人高老太爷,善良无辜的殉葬品鸣凤、梅、瑞珏等,通过这一系列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小说《黄金时代》塑造的是一种个性叛逆和张扬的形象,一种“另类”和颠覆的形象,具体体现在王二和陈清扬两人的个性魅力上;还有一种与时同行、与时代同样病态的群众形象和“领导们”形象,亦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他们的“时代狂欢”心态。且前后两种不同类型人物之间形成一定的叛逆与施虐、压制与受虐交替更迭的不对等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新化运动的冲击之下,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宗法制度必然走向灭亡,走进坟墓,《家》中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人物形象:掘墓人-幼稚而大胆的叛徒觉慧,孤独无奈的守墓人觉新,已走进坟墓行将就木的墓中人高老太爷,善良无辜的殉葬品鸣凤、梅、瑞珏等,通过这一系列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种种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使中国现代作家笔下出现大量的叛逆女性形象。文章从作家文本比较、归纳出叛逆女性形象类型模式,并对男女作家视角下的叛逆女性形象作研究分析,试图探讨其差异性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亦舒笔下徘徊在爱情与婚姻十字路口的现代女性形象。在亦舒的小说中塑造了现代独立女性群像,小说中的女性大多是经济独立、聪明睿智、自尊自强且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职业女性。这些女性正代表了亦舒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人格。叛逆是女性的个性魅力,她们都脱离了传统女性温婉柔弱的气质,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叛逆和刚强。她们不仅在经济上独立,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独立。  相似文献   

17.
慧洪觉范是我国宋代文学史和佛教史上有影响人物。他一生坎坷奇特,诗歌的、散文的创作却颇有成就。本文对此作了介绍和阐析。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的俄罗斯学中,出现了四类具有叛逆意识及其行为的贵族妇女形象,即以达吉亚娜为代表的“妥协式叛逆”,以丽莎为代表的“逃避式叛逆”,以叶琳娜为代表的“英雄式叛逆”和以安娜为代表的“死亡式叛逆”。虽然她们选择的叛逆方式不同,力度不同,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潜在意识却是相同的。她们的觉醒、反叛和抗争,形象地反映了俄罗斯妇女独立运动从屈从到妥协,从逃避到成熟的艰难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主要人物形象《家》中的重要人物觉慧,是受到“五四”新思潮冲击的新生力量的代表。他坚决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他的信念很单纯,对旧势力“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他的确是“幼稚”的,对周围的一切还不能作出科学的分析,甚至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但基于“五四”时期对旧的一切表示怀疑和否定的精神,他知道这个家庭是“无可挽救的了”。他并不想对“家”寄托什么希望,而热心于结交新朋友、讨论社会问题、编辑刊物、创办阅报社等等社会活动。最后,当…  相似文献   

20.
和谐的悲音     
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群女性形象,每一个女性形象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与独特的悲剧性命运,但这些女性群像又都共同体现了作者的审美价值取向:追求和谐。文章把小说中塑造的主要女性形象分为哥萨克传统女性与叛逆女性两种类型,分析她们悲剧性命运之中的和谐美感及其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