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李红梅 《文教资料》2007,(5):171-172
翻译的目的论认为,译本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林语堂在翻译《浮生六记》时兼用了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从而达到了其向西方人讲述东方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负载词则是大量承载着文化现象或者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日益密切,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传播中国文化任重道远。该文将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对书中文化的负载词进行实例分析研究,梳理其中的文化现象与翻译困境,评析林语堂在文化翻译方面的贡献以及对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商洛特色饮食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好整体规划和基础研究,充分利用商洛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商洛饮食文化的发掘和展示,不能忽视文化包装和宣传。传承和创新,不仅是商洛特色饮食开发突破发展的关键,而且为商洛特色饮食未来的永续发展,积累和提供着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是一位跨东西方文化、中西合璧的文化大师,对中英两种语言精辟的掌握和对中西文化的深谙令他在翻译中游刃有余。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与其翻译目的及其人生态度紧密相关,而译本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为了达到向西方人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他有选择、有策略地向西方读者译介了中国经典文化,采取了直译、意译和音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翻译学家,他精通英语,有良好的双语功底。他一生创作并翻译了很多著名经典的著作。《浮生六记》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译作,为西方读者广为接受,甚受好评,是中西跨文化交流的成功典范。林语堂在措词句篇修辞手法,文章的意境处理上都以美学作为自己的主要指导思想。在做到忠实,通顺的同时,保留了原文的美感,也让西方世界读者更好的领略到了中国古文学的美感。  相似文献   

6.
安锋  赵海波 《考试周刊》2015,(49):11-12
韩国属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分明,各季有各季食品,因此食品品种丰富。并且韩国三面环海,鱼贝种类很多。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韩国人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逐渐形成科学的、独特的韩国饮食文化。韩国人多注重养生,到底韩国人是如何通过"吃"养生的呢?本文从选材用料、食用益处、饮食风俗等方面分析韩国特色养生饮食,进而解读韩国养生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7.
李小亚 《海外英语》2014,(13):126-127,148
文学作品中通常包含许多文化负载词,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对发展翻译事业,弘扬我国优秀文化意义重大。基于直译(音译)、直译(音译)加注释、直译(音译)加意译、意译、省译五种翻译方法,该文对《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分五类进行描述性分析,指出林语堂针对每种文化负载词所采用的不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汇总新疆饮食词汇英译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一种饮食多个译名,有些词语的译名不规范致使中国人自己也难猜出是何物,缺少背景知识的外国友人就更不知所云了。这些饮食词语的英译不仅不能有效实现对外宣传目的,而且会给新疆对外文化交流带来不畅。分析了新疆饮食词汇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在规范新疆饮食翻译问题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何超彤 《现代英语》2023,(12):106-109
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典籍的外译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沈复的自传体小说《浮生六记》中融入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面貌。文章选取林语堂翻译的《浮生六记》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在字词、句式和文风等方面的运用,以期对提高中国典籍的英译质量产生启发性的意义,促进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11.
学术界对林语堂译《浮生六记》的研究呈现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研究相结合、翻译主体与翻译客体研究相结合的特点,但研究视角相对粗糙、研究方法也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2.
英译本《浮生六记》是林语堂的得意之作,也是其翻译理论贯穿始终的著作。本文从英译《浮生六记》和林语堂的翻译观出发,分析林语堂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来更好的体现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过程,本文选取林语堂先生的《浮生六记》英译本为案例,从目的论的角度对其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翻译方法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5.
卢茜 《海外英语》2013,(22):172-173
翻译中的杂合现象是指译文中同时包含大量译入语成分和译出语成分。二者的融合不是译者随机而为,而是在通晓中西文化的基础上有目的、有意识地使两种成分有机融合于译文之中,从而减少语言层面的差异给译入语读者带来的冲击感,同时译者有选择地保留能够最好展现译出语文化的部分。翻译领域普遍存在杂合现象,尤其是在文学翻译中。林语堂将沈复所著《浮生六记》中的四篇翻译成英文,在此书的翻译中,林灵活使用注释法、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等处理语言层面的差异,在具体情境中灵活选择归化、异化两种手段,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化解中英文化间的差异,使得译文呈现出杂合翻译的特点。该文以林语堂所译《浮生六记》为文本,尝试对该版译文中的杂合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归去来兮辞》译文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林语堂的翻译观和他对陶渊明的理解和推崇,然后分析了《归去来兮辞》的语言风格。在此基础上,主要采用不同文本对比的方法分析总结了译文的语言特色和翻译技巧,同时探讨了大师的“雅健”风格,以求一窥大师的的翻译风采,激励自己和更多的人来学习研究大师的翻译艺术。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的饮食名称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准确翻译这类饮食名称必须慎重考虑文化因素。以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思的两个《红楼梦》英译本为依据,对比分析小说中一些典型饮食名称的翻译,可以看出:由于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存在差异,词汇语义必然打上文化烙印,隐含不同文化内涵。语言翻译必须是建构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的信息交流,要尽可能再现源语语篇的文化信息和确保译语语篇的可读性及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代译论中的"文化转向"使得翻译界对译入语文化因素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因此,本文以林语堂译本《浮生六记》为例,从文化入手,结合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策略等来分析文化信息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传递。  相似文献   

19.
如何将异质文化再现是文学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以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文学翻译难题出发,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和分析,探讨中国文学中异质文化外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沈复所著《浮生六记》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浮生六记》向英语国家的译介是由林语堂和英国汉学家ShirleyM·Black完成的。本文以《浮生六记》译介本为对象,对林语堂“忠实、通顺、美”的翻译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