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地方经济建设促进高职教育发展.以淮北市城市转型为例,阐述地方经济建设与高职教育发展的关系,提出地方经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探索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我国许多城市属于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开采产业占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和减少,经济衰退、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等问题必然会推动煤炭资源型城市走向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转型。淮北市作为皖北地区最大的煤炭型资源城市,是安徽省煤炭资源城市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淮北市以食品工业为转型突破口,取得了较为良好转型成果,但也存在不能忽视的发展问题,本文立足淮北市的产业发展现状对淮北市的产业发展转型中存在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产业发展的产物,高职教育既要体现自身的办学特色,又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同时,产业的转型升级又会打破高职教育的原有模式,并要求其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设置,推动构建产学一体化的办学机制。这时,产业转型升级影响下的高职教育路径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建构研究,其本质是基于“总部—基地”产业模式来进行“高职—产业”的对接和解构研究,以此来探寻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从而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和方式;因而其对接研究是要构建高职教育切入和嵌入产业的长效机制,其解构研究则是要勾画高职教育切入和嵌入产业的行动路线.  相似文献   

5.
产业与高职教育的关系,以共同的区域性特征为连接基础,以人才的需求与供给为契合实质,以校企合作办学育人为互动纽带。但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着现实地位与承担使命不够匹配、发展指向与区域需求不够匹配、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够匹配等三个方面的主要矛盾。立足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推动高职教育办学定位的精准化、办学资源的集约化、办学目标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6.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是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突出问题,而产业转型则是重中之重。通过对安徽省淮北市的调研发现,其产业转型发展中还存在着产业结构不优、民营经济实力不强等问题,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了淮北的产业转型。因此,淮北市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升级,培育壮大民营经济,通过一系列举措来助推淮北市的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7.
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转型首先是人的转型.在地方基本现代化建设中,区域高职教育承载着人的转型的历史使命.加速高职教育发展路径、教学体系、办学模式和师资队伍转型,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抓”、“找”、“搭”、“融”、“创”结合的思路统筹资源,使办学方向、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教学改革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院校发展与区域、城市、新农村建设联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及工业化发展的科技创新重任,打造高水平示范院校促进地方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应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煤炭城市淮北市转型路径进行了研究.分析淮北市旅游业发展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旅游业对淮北转型的重要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环境意义,从发展目标、指导思想、产业定位和开发战略等方面分析了淮北市转型中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等.提出发展旅游接续产业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型升级使社会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同时也迫切要求举办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当前发展高职本科教育主要有三种基本路径:新建高职本科院校、现有高职专科院校升格本科和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高职本科院校,其中,地方应用型本科的高职转型是最为理想的路径选择。要积极促进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合理衔接,加快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向高职转型,使区域内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整体规模、层次与素质结构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在大力推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湖南职业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其现有人才培养规模、培养结构和质量远远跟不上其承接产业转移的人才需求.因此,进一步转变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机制、提升发展内涵、增强服务地方产业意识,从而实现湖南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和满足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2.
黄炎培职业教育社会化的办学方针揭示了职业教育社会性的本质特征,是解决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诸多社会化缺失问题的理论基点.职业教育必须走社会化办学的发展道路:确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的多样化;使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社会协作,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建设社会化的职业教育者队伍.  相似文献   

13.
深化产教融合是国家、学校和企业等三方的共同诉求。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存在企业办学主体地位不突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失衡、高职教育对产业发展贡献度不高等困境,究其原因在于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院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足、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动力不足。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学校、企业等三方提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协同推进策略:第一,政府应建立健全制度环境,强化宏观调控职能;第二,职业院校应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增强产教融合吸引力;第三,企业应强化办学主体地位,持续深化"参与办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办学定位与特色专业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与办学特色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从南京城市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现代服务业高速发展对各类职业岗位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学院发展形成的专业优势和依托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进行办学等五个方面系统地探讨了学院未来发展中的办学定位与特色专业群选择等重要问题,以期能在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面向未来的专业发展格局和办学定位等重要方面供顶层设计和决策做参考。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职业教育集团存在的区域性、行业性行政约束不利于其市场化竞争;职业教育集团成员间的从属关系不利于成员在更大区域范围的互利合作与发展。发展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向职业教育战略联盟的跨越不仅是走市场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走开放式发展道路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的必然趋势。当前,发展职业教育战略联盟,政府应明确角色定位,减少行政干预,加强市场引导与支持;职业院校应以服务经济为导向,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形成办学特色;企业应做好人才需求与实践培养的双向对接。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经历了恢复重建、初步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发展4个发展阶段。全面回顾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重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可以总结以下历史经验:坚持构建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定不移地走符合当地发展的现代特色职业教育之路;坚持职业教育的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力;坚持改革职教体制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的良好格局;坚持依法治教,重视职业教育法律和制度建设。展望未来,重庆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应转变传统观念,加大宣传力度;明确政府定位,加强统筹规划;深度促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元育人;优化职教教师结构,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品牌建设,彰显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7.
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现己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集团内部各主体间责、权、利不明;企业行业的参与积极性不足;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有待加强等。为此,要构建合理的管理结构,建立共赢的合作机制,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国际职业教育的视角分析了国际职业教育的几大发展趋势: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角度谋划和推进;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功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趋于"主导作用";办学形式更加灵活、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基于这种视角提出了加强我国高职教育的对策:从国家战略高度规划职业教育体系和布局;强化校企深层合作、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化;加强社会培训和鉴定,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利用科学先进技术,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桑凤平 《教育研究》2012,(6):150-154
日本职业教育通过系统的职教立法,为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专业设置紧契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企业内部职业教育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产学紧密合作,实现产业界和学校的互利互惠;终身职业教育理念,使员工更好地适应产业的发展。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应加快立法工作,实现职业教育的法制化;发挥各自优势,推动职业教育办学规范化;强化政策引导,推进企业内部职业教育普及化;推动校企合作,实现产学合作互补化;完善农村职教,推进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缩小职教差距,实现区域职教特色化;转变职教观念,实现职业教育终身化。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是教育与社会各种职业沟通的桥梁。乡村职业教育是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是实现乡村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目前,安徽省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劳动者整体素质低下,城乡差距较大。职业教育在转移剩余劳动力、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乡村和谐发展日益重要。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和统筹;转变观念,端正办学方向,明确新型农民的培养目标;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乡村职业教育应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