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花藏主人的才子佳人小说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为现实门第婚姻观对作理想中的才情婚姻观的冲击、女主人公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冲突和作品中“情”与“礼”的调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困境等。造成这种悲剧意识的主要原因是:对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反拨、“主情”学观念向“礼教”的回归及作的生存境遇与创作观念等。  相似文献   

2.
科举自唐代之后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沿用至清,千百年来,几乎成为士人实现理想的唯一途径,对士人有着深刻的影响.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与科举制及科举文化有着复杂关系,其作者均为落榜文人,他们批判科举制度,但却无法跳出时代的局限和世俗的追求,无奈之中又不得已而依附此制度,对科举制度仍然抱有幻想.  相似文献   

3.
盛行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而且还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功名观,即:才子们追求功名,但功名只是他们获得与佳人结合的钥匙和桥梁,部分才子在功成名就后又选择了归隐。无论是对功名的追求亦或放弃,才子们的功名观中都蕴含着一种正直的人格和道德。  相似文献   

4.
才子佳人是才子佳人小说中无可置疑的中心人物.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变幻着各自不同的面貌,大致经过了由专擅到多能,由被动到积极,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中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小说中经常出现"小人拨乱"这一情节,并且小说中的才子往往对小人的拨乱行为采取宽容的态度而不会进行打击报复。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剧情设置的需要,同时也与作者的创作心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才子佳人小说是产生于明末清初的一个重要的小说流派,学界对其概念的界定尚未统一。从人物形象、情节模式、小说主旨等方面对才子佳人小说进行界定,有利于一些有争议学术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表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是当时社会颇具盛名的一种小说流派。在表达爱情观上取得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歌颂自由恋爱,批评包办婚姻,强调男女之间的你情我愿。这些都无不体现出"情"的重要地位,体现出进步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8.
关于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问题,由于资料匮乏,国内研究者基本上尚未进行细致的探讨,一般只是笼统地称其为“市民阶层”,这样的概括显然过于宽泛,不利于更深入的研究。任何文学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接受群体,要对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做出评判,首先得选好一个相应的参照系:从内而言,首先应当明白这类作品是谁(作者)写给谁(读者)阅读的?从外而言,在做出评价时,还应该明确是拿谁(此类作品)与谁(他类作品)进行比较?不同类型的作品,均有其不同于他类作品的特质。才子佳人小说亦然。  相似文献   

9.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突破封建伦理纲常的束缚,讴歌人本性中的至美爱情,揭示情与理的矛盾,以情抗理。小说通过表现佳人对爱情的大胆追求,通过比照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婚姻,体现并宣扬了"至情"的婚恋观。人们在创作和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弥补了其在现实中的缺憾,成全了造梦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试论才子佳人小说的俗文学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才子佳人小说的出现是一种文人参与商业出版业的产物。作品的模式化特点与量贩式发行密切相关。大团圆结局以及人物的市民气质、张扬女性才能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期待,是小说创作的一种媚俗手法。总之,才子佳人小说更大程度上是一种面向市场消费的通俗小说。  相似文献   

11.
与一般文学史书对明清才子佳人小说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不同,本文从四个方面肯定了它们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小说类型,以“显扬女子,颂其异能”作为作品的主要意旨.在与传统的婚姻观相比较中可知,才子佳人小说有了新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男女双方建立婚姻的基础是以“才、色、情、识”为标准的;在恋爱过程中,以恋爱自由为主的现象;结合方式,家长和皇帝只起到帮助的作用,其前提是男女双方相爱,男女平等,并非强迫结合.  相似文献   

13.
元明时期大量出现的言情剧确立了才子佳人的叙事范式,其主题取向、艺术手段及审美趣味都对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男女双方的婚恋作为出发点,旨在探究这种小说类型中表现出向传统回归的方面。而这些回归在本质上又与之前的婚恋观有所不同,回归并不彻底,而是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风靡一时,佳人往往集美貌、才情、胆识于一身.小说尤其突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教条,塑造了一系列才华横溢的才女形象,展示了相对进步的才德观.本文从才女传统、才女形象的现实参照、社会思潮和风尚以及男性文人的知己诉求四个方面,探究才子佳人小说中才女涌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几乎都是以科举及第、奉旨成婚的大团圆形式结局,缺乏悲剧精神.在当时封建社会渐趋没落,程朱理学束缚严重,科举弊端日见明显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大团圆形式明显存在着思想艺术缺陷.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为"科举及第,洞房花烛"的大团圆结局。事实上,常见的此类小说在这一结局之后还有一个"辞官归隐或者虽在任上却无意仕进"的萧寂尾声,这和前面的团圆喜庆结局形成巨大反差。这种结局的设置,与明清易代之际才子佳人小说家们对于科考功名既追慕又弃绝的复杂心态,隐逸文化传统在江浙一带文人身上所发生的新变以及小说创作商业化文人化色彩加强等因素有关。了解这些,对于我们全面把握这一时期中下层文人的心理结构与精神风貌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才子佳人小说的题材渊源深远,并且在明末清初呈现出一种繁荣发展的趋势,追究其产生发展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唐传奇、宋元话本、元杂剧等。但是作为明末清初广为流传的一种小说体裁形式,它的产生必然受到明代爱情传奇剧、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接受者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操作在康乾时期出现了新变:其一,在小说人物身份、地位、境况及性情的设定上,开始从完美回归现实;其二,叙事重心进行了调整,即缩短定情过程而放大历经磨难情节,呈现出与世情小说合流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我国才子佳人的题材渊源甚远。唐传奇、宋元话本以及元杂剧等都对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对而言,古典戏曲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则更为密切。作为明代爱情题材戏剧的代表作,《牡丹亭》在故事结构、情节安排、人物设置、思想主旨、审美风格等方面,都对后世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