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学史正义”属文学史观范畴,作为对给定语境的文学史述的观念预设,它实是一种有方法论效应的导向性研究框架,当它设定了楔入文学史的价值视角,也就会衍生出史家甄别与评判相关作家、作品暨思潮的尺度,就有怎样的文学史编撰。以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为例,讨论本土语境的现代文学史观;以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编为研讨平台,纵论当代文学史观;以陈寅恪、聂绀弩、王辛笛为典型,略论当代旧体诗创作与当代文学史述的重大关系,以及“文学史正义”对当代中国学界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洪子诚教授《中国当代学史》,陈思和教授主编《中国当代学史教程》出版后,好评迭出,超越轻描淡写的商榷罕见。经较长时间冷静谛视,觉其虽堪称重写学史的重要收获,但也存在无可避讳的,与过分重视个人随意性,过于忽视必须有的公正、科学等共性的浮躁批评热接近之观念闪失,有对毛泽东学思想的评述对于偏激,将新时期军旅小说、当代报告学拒于评述大门之外等,轻重失衡评述失当表现。  相似文献   

3.
4.
文章对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给予分析和评价,因其鲜明的文学史观念和学术风格而被称为“重写文学史”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的有识之士率先打出了“重写文学史”的旗帜.至今,在这种时代使命的召唤下,研究界确实推出了一些成功的“重写文学史”的范例,如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等,皆为“重写文学史”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就历史的角度而言,自80年代中期以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和“重写文学史”口号提出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便在逐渐繁荣的过程中走向成熟。结合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等代表90年代当代文学史写作实绩的个案来看,当代文学史观念的创新与实践、学术与个性,都因历史的沉积、容纳的限度以及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繁荣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幕的开启,随着新鲜事物和思想的不断变化,一个词,常常被世人所提及、所使用,那就是“换”。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思考,换一种定位……一句话,换一种眼光。  相似文献   

8.
导语 1999年8月.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标志着当代文学结束了无史的历史。由于它是第一部个人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其治史理念与方法不同于此前任何一都当代文学史。这部书以客观、冷静、有距离的方式重现了当代文学的历史场景.赋予文学史写作以鲜明的学术个性.将当代文学史研究带进了学术化和学科化的时代.为当代文坛所激赏.不仅在当时反响强烈.也对其后数年的当代文学学术空间的开拓起着持续的引领作用。同年9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该书亦以独特的文学史观与述史方式体现出重写文学史的收获。其卓然的学术姿态在当代文学界引起广泛的注目并得好评,与洪子诚的文学史一起.构成当代文学学术天空上的双子墨座。2004年1月.由孟繁华、程光炜两位博士合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新世纪第一部有学术创生力的当代文学史著作,是一部吸收了“重写”经验而又富有学术想象力的当代文学史。它将文化和艺术的经纬交织.绘结出当代文学的历史地图,展现出叙事权力在建构历史时的魅力与超越品格。这三部当代文学史都以新的知识型构和不可拒绝的力量.进入大学文学教育,对于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它们是破解文学史观与历史处理方法之间的关联的经典性文本。基于以上的认识。2005年3月.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200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在指导教师毕光明的组织下.对这三部新型当代文学史进行了比较性阅读。并在“当代文学研究”课堂上就研读体会开展了讨论。参加讨论的有研究生颜水生、田文兵、廖述务、罗勇、王春艳、康艳琴、王海丰、张朝霞、邹艳琴、张燕等。下面是部分同学讨论稿的选登。[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在每卷后均附有《文学史年表》,以时间为线索,为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等系年,对于使用者大有裨益。但是《文学史年表》中也存在一些疏漏之处,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加以辨别。  相似文献   

10.
瞿林东著《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一书探讨了一个事关历史学安身立命的根本问题:史学在社会中处于什么位置?该书梳理了中国古代史学中的相关认识,总结了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道路,阐述了21世纪中国历史学主流形态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体现中国当代史学的民族特征和世界特色等内容。它不仅对于了解中国当代史学具有参考价值,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史学理论的自我认识,是对当代史学理论建设的一大贡献,标志着中国当代史学理论已经具备了鲜明的自觉意识和深沉的入世品格。  相似文献   

11.
香港文学家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有其特点和长处。他以求以自我的视野,俯瞰文坛,狡辟蹊径,也有某些新鲜有见地的视角和见解。如不仅论述文学革命的背景,还论述文学革命的序幕;又把现代理论批评家也写入史中;尽量收集过去少人论述的作家、作品,力求用较客观公正的态度加以评价。但由于作者某些政治、思想的局限,他的一些点评是脱离实际的,不可取的。如把1950-1965年的大陆文艺看作是“沉滞期”等,无视大陆文艺曲折前进的事实。另外,由于司马长风工作繁忙,写作匆匆,史料错误较多。尽管如此,这部文学史有其独特的史识和学术个性,无论在史的系统性或客观性方面,均明显超过台港地区的同类著作。  相似文献   

12.
13.
作为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先驱者之一,黄人1904年开始撰著其《中国文学史》;并于1907年,作为教材由东吴大学堂内部出版。虽然是中国文学史初创时期的专著,但黄人《中国文学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极高的学术价值。本文从“精神上之文学史”,“实际上之文学史”,“文学史研究自然不妨破成格而广取”,“世界之观念,大同之思想”,以及分期和体例的匠心独运等方面,论述了黄人《中国文学妨对后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15.
多年来,老同学全展一直乐此不疲地在当代传记文学研究的园地里耕耘。现在,凝聚了他多年心血的专著《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概观》就要出版,作为他的同行,除了借此机会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以外,对本书的学术成就略作评介,对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也是很有必要的吧。中国的传记文学,源远流长。从煌煌的正史中那些帝王、名臣、异人的传记到有趣的野史中那些“信不信由你”的人物传说,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研究人、从人事中感悟世道的人文思想。虽然因为历史的局限,常常难免“神化”或“妖魔化”的倾向,但经过薪火相传的书写,毕竟建构起了中国人的历史群像序列。其中有民族的脊梁,也有历史的渣滓,有聚讼纷纭的名人,也有没有被时间遗忘的小人物。谈及中国的人文精神,一般常谈的是儒、道、佛经典。  相似文献   

16.
在学史研究中,论选编不仅是信息载体,而且也体现了选编的学术眼光和治学风格。王锺陵教授以独到的眼光对20世纪中国学史研究的论进行了选编,阅读其《二十世纪中国学史论精粹》,可以引起我们对学史论集的编纂方式和特色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18.
作为一种精神资源或生成机制,大学中文学科实质上是作为现代人文精神的生产基地和重要传媒而存在的。正如吴秀明先生和姚晓雷在前边已经提到的那样,现代大学中的中文系事实上承担着继承传统和创造传统的双重使命,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意义在于提供服务于当下文学健康发展的现代精神资源;而且这种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专业设置和教学机制得以实现的。其  相似文献   

19.
在自学考试中,《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放在本科阶段才学习的,但它又不是孤立的。专科阶段《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的学习,其目的之一就是为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做准备。这种安排体现了学科学习的阶段性和循序渐进性。文学史虽然有类型多样、头绪纷繁的特点,但它也是有其内在规律性的。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梳理各种知识点,使知识系统化、明晰化。在学习和备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方法:(一)线索梳理法文学史和作品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它强调从史的角度来描述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通过对作家作品和各种文学现象的研究来勾勒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