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波 《金秋科苑》2009,(6):295-296
寒潮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从2008年年初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的冰雪天气来看,寒潮已经不仅仅影响我国北方居民的衣食住行,甚至对整个国民经济都造成了严峻的考验。分析寒潮的形成、路径、特点,有助于我们对寒潮做好预防,最大程度减少寒潮天气过程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寒潮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从2008年年初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的冰雪天气来看,寒潮已经不仅仅影响我国北方居民的衣食住行,甚至对整个国民经济都造成了严峻的考验。分析寒潮的形成、路径、特点,有助于我们对寒潮做好预防,最大程度减少寒潮天气过程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孙瑛 《青海科技》2011,(6):68-72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方法,并结合青海海南地区寒潮火气过程的预报经验,对2010年12月15~16日和2011年3月14~15日青海海南地区出现的两次典型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者有很大的相似点,但是由于寒潮发生时的冷空气强度、发展过程不同,又使这两次寒潮过程的降温幅度和对青海海南地区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受西路较强冷空气影响,2020年2月13日08时至15日08时,全区大部地区出现一次明显的降雪和寒潮天气过程.通过总结此次寒潮的实况,分析了此次过程的具体成因以及各家数值模式的预报效果,期望为以后的寒潮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1年3月13~14日青海出现一次区域性寒潮大风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寒潮属于横槽迅速转竖型,冷高压及冷锋迅速南下,导致寒潮爆发;自下而上强的垂直风切变使得高空风动量下传,巨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引起了地面大风。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010年12月13~16日发生在柴达木盆地的寒潮天气过程从高空形势和地面形势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在类似天气形势下寒潮天气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7.
2008年4月19~22日青海省出现了一次全省性寒潮(降温、降水、大风)天气过程,本文在总结以往寒潮预报指标的基础卜,结合实况场及数值预报场,对这次过程做出了24~48h的准确预报。预报与实况相比较,总体预报比较成功,第一,准确预报了寒潮爆发的时间;第二,准确预报了寒潮降温的幅度及大风沙尘天气;第三,准确预报了降水的性质、强降水的落区。但也有一些失误:一是降水预报范围有偏差;二是降水量级预报偏小;三是最高、最低气温预报与实况相差较大。本文总结的预报思路及预报指标,为以后预报这类天气可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Micaps和Ncep以及历史天气资料对发生在1987年11月24~26日和2010年12月31日~2011年1月3日的两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得出:乌拉尔脊的长时间维持,造成我区的持续低温;中低空冷平流的强弱,影响了寒潮过程中大风的发生;克拉玛依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会对本地的降水量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罗显发 《青海科技》2009,16(6):65-67
本文对2006年4月11~12日和2008年4月21日柴达木盆地出现的两次春季寒潮天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次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有所不同,前一次过程是偏纬向的,锋区强,持续时间较长,过程降温幅度较大,后一次过程是偏经向的,锋区相对较弱,持续时间短,过程降温幅度也相对小些;两次过程前后,地面24小时变压变化较为明显,24小时变压正负差值约为南疆临近青海的低海拔站点24小时变压正负差值的一半。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寒潮天气的气候特征、分型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1980~2000年共21年的冬半年青海省寒潮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青海省寒潮天气的环流形势、冷空气活动路径和气候背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建立寒潮天气档案,总结出预报青海省寒潮天气的天气学和动力学的预报指标;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法建立客观、定量的寒潮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1998年3月20日江淮地区出现的大范围“雷打雪”天气过程(其中浙江中北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寒潮,雷电,冰雹,雪,霰和暴雨等多种天气共存的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从天气形势特点,物理量场特征、卫星云图等方面着手,对本次过程的成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1引言 雷达在气象上的应用主要是用于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拉萨市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于2003年年底建成,2004年5月26日修复并投入业务试运行,这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第一部新一代天气雷达,但在具体的应用方面还是一片空白。由于拉萨地区特殊的地形和雷达的位置,降水系统分别来自东边和西边时,在雷达上的反映有很大的区别。故本文对以上两种情况下的雷达资料进行了一次初步的分析,希望能够了解该雷达在高原天气和地形条件下,降水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2011年9月1日至9月7日青海省出现一次连阴雨天气过程,通过分析地面、高空环流形势变化及其气象要素的演变情况得出:过程期间先是有母体强而稳定的副高西伸至高原,配合孟加拉湾活跃的热带风暴和频繁的西风带小槽波动产生降水;后有东亚大槽东移南压槽底多小槽活动,配合乌山脊前冷空气产生降水,这是一次以副高型降水开始,然后转为低压型降水的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4.
2009年9月7~17日,海南州出现了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的秋季连阴雨天气。本文利用地面和高空形势场、ECMWF数值预报产品等对这次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天气形势、物理量条件、t639数值预报产品、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等对2013年8月29日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连续跟踪、观测分析了暴雨的落区,强度等。结果表明:高空低涡的强度与地面锋辐合线有着密不可分的相关性,高空低涡越强地面低压容易发展,从而导致系统移动缓慢降水时间长。通过中尺度分析发现高空冷堆和低层暖湿气流对本次过程中起到了提供大量水汽和动力条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MICAPS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图资料对2011年6月13日重庆地区一次雷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雷暴过程是高空槽和冷空气共同影响的结果.高空槽的发生发展为雷暴的产生奠定了形势条件;槽前的暖湿气流带来了充足的水汽条件;6月11日及12日的高温天气,为13日的雷暴奠定了层结不稳定条件;13日的冷空气冲撞为其带来的动力作用,直接促发了雷暴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利用EC细网格产品和区域自动站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5年秋季乌兰察布市2015年秋季北部发生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预报释用,发现EC细网格资料中的2m温度对寒潮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大大的提高了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对2007年7月22日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场、物理量场、雷达资料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本次过程的热力,动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特征,为强对流天气和局地冰雹的短时预报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青海省2002年春季的沙尘大气为样本,对青海省春季(3~5月)的沙尘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春季,青海省共出现了8次沙尘天气过程,与历年同期相比,属沙尘天气偏多年份,其原因是前期我省大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地表干燥,土壤墒情差,3~4月中旬,冷空气频繁影响我省,从而导致沙尘天气不断出现,4月下旬以后,出现的几次较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及大环流形势调整,很好地抑制了沙尘天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应用M icaps所提供的常规天气资料,对2020年3月25日~27日发生在通辽市科尔沁区的一次寒潮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对其高空形势和地面形势的环流背景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显示:本次天气过程属降雪型寒潮天气过程,即各个区域站的降雪量均超过了1mm,没有出现大风;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受低涡底部的锋区南压影响,地面配合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