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期待已久的中央二套“CCTV2005经济大典”终于在新年第一天晚上21:00准时播出,主持人马斌穿礼服、系领结、口袋塞手帕,盛装而出,先忽悠观众说自己在航天飞机上,又自夸自己是年度最帅的男人,在讲到农村问题时,还拿出了玩具小麦和三个分别贴以“钱”“、书”、“药”字样的袋子,可谓造势不小、花样不少、噱头不断。然而,有这些必要吗?从当初CCTV—2改版时将21:00—23:00定位成频道的黄金时段这一理念看,CCTV-2将自己的目标受众锁定为那些忙碌了一天的投资人士、决策者、高级白领等高层受众。他们工作繁忙、看电视的时间有限,对这些人群来…  相似文献   

2.
期待已久的中央二套“CCTV2005经济大典”,终于在新年第一天晚上21:00准时播出了。主持人马斌穿礼服、系领结、口袋塞手帕,盛装而出,先打趣观众说自己在航天飞机上,又自夸自己是“年度最帅的男人”。在讲到农村问题时,还拿出了玩具小麦和三个分别贴以“钱”、“书”、“药”字样的袋子,可谓花样不少;噱头不断。  相似文献   

3.
时间:6月10日零时至凌晨4:00 地点:东京银座,CCTV株式会社,深夜的CCTV大富电视台灯火明亮,几位员工在静静地忙碌着。 晴天霹雳 忍无可忍 中国新闻周刊:在国内媒体和网络重新将你“炒热”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张:有人早几个月前就在自己办的在日中文报纸上、并唆使日本一些“三流”杂  相似文献   

4.
期待已久的中央二套“CCTV2005经济大典”终于在新年第一天晚上准时播出,主持人马斌穿礼服、系领结、口袋塞手帕,盛装而出,先忽悠观众说自己在航天飞机上,又自夸是年度最帅的男人,在讲到农村问题时,还拿出了玩具小麦和三个分别贴以“钱”、“书”、“药”字样的袋子,可谓造势不  相似文献   

5.
蒋中任 《新闻记者》2003,(10):40-40
读报看电视,发现媒体在报道有关涉假贩毒案件时,常有乱用、滥用“价值”两字的现象。“3·15”消费者维权日前后,一些媒体常有类似报道:“某月某日,某地工商局(或质量技术监督局)捣毁×个制假窝点,将价值××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焚之一炬,群众拍手称快!”受众要问,“价值”成百上千万元的商品竟一把大火烧了,造成“天大的  相似文献   

6.
《视听界》2004,(2):48-48
2003年4-5期《北京广播电视》刊登纪烈鸿的文章《从美国“脱口秀”看广播的频率定位》。文章介绍,洛杉矶FM97.1MHz建台于1956年。1995年开始办成谈话台。在办成纯谈话台以前,该台在洛杉矶地区的收听率排在第23 位。自从办起了谈话节目,特别是早间一档由美国大牌广播节目主持人哈瓦·斯顿主持的谈论美国白人世俗文化也可以叫做“垃圾文化”的节目的加盟(该节目在全美50多家电台播出),使该台的收听率跃居洛杉矶地区的第一位。谈话节目的魅力究竟在哪里,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洛杉矶FM97.1MHz台是如何设计的。全天的主打节目有: 7:00-11:00哈瓦·斯顿时间12:00-15:00 弗罗斯特、黑蒂、弗兰克林时间15:00-20 00托姆时间周六、日17:00-20:00麦尔斯时间从这个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谈话节目的长度一般是3-4个小时。节目的名称都是以主持人的名字来命  相似文献   

7.
游艺类节目的特性游艺类节目的特性首先表现为趣味性。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让受众看节目时感到“好玩”。游艺类节目的“好玩”体现在做游戏上。出现在屏幕上经过加工的游戏既新又奇,既激烈又轻松的“竞争”,又造成某种悬念,这些都使受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到“挺好玩”。趣味性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受众看节目时感到“好笑”。以往在电  相似文献   

8.
受众的从众心理与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女社会学家诺伊曼在《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中认为: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总是力图从周围环境中寻求支持,避免陷入孤立状态,这是人的“社会天性”;为了防止因孤立而受到社会惩罚,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际,首先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他们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人就会屈于环境的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可见,受众具有一种“天性”的从众心理,这是形成社会舆论和社会流行的心理机制。新闻媒介由于具有权威性…  相似文献   

9.
台湾人看不看CCTV?别讲笑话了,台湾有台视、中视、华视那么多电视台,干嘛看CCTV?再说,台湾能收到CCTV吗(7以上是在听到“台湾人看CCTV”时多数人的反应。然而,一项调查表明在台湾不但可以看到CCTV,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喜欢上了央视的节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关注百姓生活”、“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民生新闻,风生水起,遍地开花。民生新闻的兴盛,是一种可喜可贺的现象,它既符合新闻“三贴近”原则,又暗合了“新闻回归受众”的自身发展规律。但是,正处在发展期的民生新闻,就其实践层面看,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覃彤 《现代传播》2003,(5):126-127
一、电视事件行销事件行销 ,就是企业通过介入重大的社会活动、历史事件、体育赛事和国际博览会等迅速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传播活动 ,达到“一举扬名天下知”的目的 ,借力使力 ,顺势推舟。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的很多天里 ,CCTV - 4和CCTV - 9这两个国际频道对战争进行了不间断报道 ,与此同时 ,覆盖面更广的CCTV - 1每天分时段播出类似的大量报道 ,吸引了更多受众的眼球。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报告显示 :CCTV - 1从 3月 2 1日开始播出的专题节目《伊拉克战争报道》 ,节目收视率的涨势超过了《新闻联播》 ,最高涨幅达 2 7倍…  相似文献   

12.
吴镭 《视听界》2006,(6):60-62
像是受到“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说法的启发,媒体也认为自己的“生存在于改版”。最近若干年,媒体特别热衷于改版。这也有道理:受众在一段时间的收听收看中,已对节目形成了“审美疲劳”——最初感觉新鲜的渐渐就不新鲜了,最初感觉有趣的渐渐也就没趣了,“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为此,媒体就把改版当作既能显示自身不断成熟,又能持续吸引受众的“良方”。当今我国经济体制处于转型过程中,社会情绪的浮躁与张皇随处可见,没有一个健康的媒体,就没有一个健康的社会。处在转型中的新闻媒体,只有戒除自身的浮躁,才能使改版达到预期效果。面对当…  相似文献   

13.
刘鹏 《军事记者》2008,(5):64-65
实习初,自己试着帮编辑编稿,一心想一鸣惊人。结果自认为改好的稿件送到编辑老师桌上,一天的心血换来的却是满篇的大红叉。看我不解和委屈的样子,编辑老师说:“现在都3月了,老兵已经退伍,关于老兵的稿件一点时效性都没有了。”猛然惊醒。人们常说新闻要“实”,要有货真价实的“硬件”。但是,所谓新闻,不仅有“闻”,而且要“新”,也就是指新闻的时效性。好新闻应该“事实”与“时效”兼备。  相似文献   

14.
列宁曾说“:在语言中只有一般的东西。”所谓“一般的东西”,也就是指抽象的东西,如语言中的“天”“、地”、“人”“、山”“、水”、“花”“、鸟”等基本语汇以及由这些基本语汇构成的语法结构等。这本来是无所谓美与不美的。但是,语言是人  相似文献   

15.
欧漫 《新闻前哨》2014,(6):55-55,62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通过新闻网站、手机报、微博等随时随地获取信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信息、发表意见.这些信息快速更新、篇幅短小,汇集成大量的资讯让人目不暇接.不少传统媒体纷纷顺应这种信息碎片化的趋势,在新闻写作和编辑方面采取“碎片化”的方式.所谓“碎片化”,出自英文的“fragmentation”,意即完整的东西被分成许多零碎的小块.根据人民日报2012年针对8万多名受众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新媒体环境中,受众“碎片化”消费趋势初显.近四成人习惯于“先看标题,如果感兴趣就往下看”,“从头到尾仔细看”的人不到5%.  相似文献   

16.
刘莹  贾玉全 《新闻窗》2012,(3):106-106
自2009年,央视明确提出“新闻立台”的办台方针后,随即进一步加大了新闻节目的改版力度。自2009年7月27日起,新闻频道先后推出、改进和新增了一批新闻节目。其中,晚间23:00—24:00档的民生直播新闻{24小时》,在整合了原《新闻会客厅》后,通过对地方台优秀民生新闻主播的挖掘,以一种整体风格轻松自然,内容上关注百姓生计,语言生动、贴近生活,节奏上张弛有度的鲜明风格,赢取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中高文化层次受众的关注和喜爱。《24小时》主要由“重要时政消息”、“主播关注”、“国内外新闻简讯”、“数说今天”、“声音”、“今日面孔”、“图说定格的今天”几个板块组成。  相似文献   

17.
有学曾用“三自”来概括我们以前所做的电视节目:那就是“自产自销,自娱自乐,自生自灭”——这是电视节目在“商品化时代”的真实写照。而现在的电视节目其中包括新闻节目已经步入了“商品化”时代:其特征是受众用“收视率”这种“硬通货”来购买“新闻”这种商品,受众的消费偏好决定了“收视率”的高低。尽管“收视率”不能同新闻价值或节目品位画等号,但它绝对是市场的晴雨表。新闻栏目的考量目前有三重标准:一是宣传效果,二是收视状况,三是广告投放。各地的“小新闻联播”做给领导看,可以不太顾忌后两重标准,但作为民生类新闻栏目受这两重标准的支配或制约倾向十分明显。也就是制作必须十分在意这些新闻在受众那里的售卖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一、乱用简称简称的使用应该规范。即使是采编者临时有必要使用简称也一定要注意简称的准确,让受众一目了然,一听就懂,不引起误会。《经济日报》1990年10月5日头版发表了参加亚运会的各国运动员惜别北京时的见闻通讯《别情依依》中有一则小标题是:中国台北——“七个难”看到这则小标题,使受众大吃一惊:台北运动员在北京时还有这么多的难事啊?看了正文才知不是“七个难”,而是在北京受到热情接待的“七个难忘”。这里的“难忘”是绝对不能简称为“难”的。  相似文献   

19.
荀洁 《青年记者》2008,(6):66-67
“脱口秀”一词中的“秀”(英文为“show”)说明这种节目类型的最大特色就是展示,即节目是主持人的展示,是嘉宾的展示,也是参与受众的展示,是让他们将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展现给别人。脱口秀节目对制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来看,我国广播脱口秀节目的发展状况是比较好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裸婚”“蜗居”“孩奴”等话题为题材的影视剧走俏荧屏,剧中折射的社会话题,描摹的集体情绪在受众中引发了广泛热议。受众的反应借助社交媒体又迅速地刺激了下一轮话题电视剧的生产。为了凸显话题,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符号化、脸谱化成为该类电视剧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试图围绕“剩女”“暖男”解读时下影视剧折射出的性别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