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后,我对“语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专题讨论情况进行回顾,现将天津曹媛、内蒙古丛智芳、海南吴春娆、甘肃李建萍、杨昱婷等专家和代表的观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翟焕凤 《成才之路》2012,(17):28-28
正由于应试教育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语文教学容易忽略人文内容,一味地进行文章分析,乏味的讲解,引起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消失。自从新课改后,这一趋势已大大改善。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又出现了另一个极端: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轻视语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片面追求人文课堂松弛,气氛热烈在表面上,但没有把语文的精髓展现出来。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解,还要把必不可少的积累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小语专家崔峦老师指出:“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在这方面,当前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共振的阅读教学课堂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刘亚婷 《文教资料》2007,(36):126-127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落实两者的统一,首先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在预设目标中体现;其次教学时在语言训练和激情感悟中渗透;再者通过教学策略、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革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5.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技能,但它又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能否正确认识和理解两者的关系,对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姜明红 《江苏教育》2006,(12B):9-11
现象点击 近几年,进入新课标实施以来.由于教师重视了学生的整体感悟和独特体验,大江南北的语文课堂便出现了满堂课流行的“你最喜欢哪一段?”“你有什么感想?”“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像她那样读吗?”“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吗?”……词语教学、句式训练等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课堂上突然不见了踪影。就算有,也只是在课堂伊始,象征性地体现一下。似乎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进行词语教学。句式练习等双基的训练,就不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再纵观近年来的公开教学、评优课堂,课课洋溢着“暖人的情感”,充盈着“精神的熏陶”,课课上得感人肺腑,课课上得震撼心灵。但学生听说渎写、字词句篇的能力培养却需要在课后重新补课。  相似文献   

7.
8.
朱瑛 《教学与管理》2004,(10):54-55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失衡 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9.
对语文教育中存在的偏重工具性、人文与审美思维欠缺、美文讲授不美等现象作系列分析;提出语文教育必须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审美性相统一,更有效地培育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实行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学科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它的工具性,又体现人文性,使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正确认识与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认清语文学科的本质,对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赖以沟通的语言工具,工具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同时,语文饱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我们应该关注语文文本所负载的价值取向.工具性与人文性对语文学科来说,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表述 ,应该说是迄今为止对语文学科性质最为科学的表述。语文的工具性 ,只有与人文性统一 ,它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语文的人文性 ,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 ,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 ,有本之木 ,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育人的个性特色。本文所列举的几个教学片断 ,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成功地使人文性和工具性得以和谐统一 ,相映成趣 ,和谐共振。它会说些什么呢?教例 :密林怪客》…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切实把握好二者的关系,才能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既要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思想修养,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5.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本性。如果以全面塑造学生人格为教育己任,语文课则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在我们民族历史长河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文学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使人们的精神和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保证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从而营构特殊的人文语境,促进人们人格的高扬与文化品质的发展。一个没有文学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而没有语文的教育则必然是一种不健全的教育。语文课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化品质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不同于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性是语文工具性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应在语文教育中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独特的人文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现象点击 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问题,是进入课改以来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确,纵观历史,从“双基”的提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与培养,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总的来说,语文教学过于强调了工具性的一面,把语文课程知识化,更多地注意体现语文的工具性,更多地注意字词句篇的训练和条分缕析,相对而言,语文自身的人文特征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字词句,即工具性,又要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受到感悟,即人文性,因此成功的语文教学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那么,怎样使这两者统一起来呢?打开人教版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本身就具有工具性,但又不是单纯的工具;语文本身又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抽离了其中的人文、情感认知,就不叫语文了;语文教学应是这两种观念的融合、互补。  相似文献   

20.
汉语文是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在教学时也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汉语文工具性技能知识的掌握、吸收,同时有利于开拓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