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唐游仙诗在崇道的文化背景下萌生,主要特征是对魏晋时期建立的仙道对应关系的确认与发展;李白游仙诗建立在诗人独特的“谪仙”意识基础上,同时反映了诗人的政治遭际,艺术上具有幻中有真的独特魅力;中唐游仙诗折射出时代的悲怆和激愤情绪;曹唐在小游仙诗中贯彻了仙境人间化的原则,具有集成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代游仙诗贯穿着水死成仙、蝉蜕、羽化、进入神秘仙境等死亡再生母题,这一母题源于亘古以来人类必死所产生的死亡意识。人类在死亡意识的影响下产生了灵魂不死观念。人必死与乞求长生这一悖论无休止地纠缠着人类历史,死亡再生母题将不断演绎下去。  相似文献   

3.
道教上清派与晚唐游仙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修炼成仙为终极目的的道教与游仙诗有天然的关系。道教作为唐代的国教,其最大的教派上清派给唐代游仙诗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上清派的修仙方术、等级观、空间观、释道兼修观对晚唐游仙诗有全面而深刻的影响。道教从丹鼎派到上清派的嬗变过程在唐代游仙诗中也具体而微地重演了一遍  相似文献   

4.
前之论者提及曹操游仙诗,多讽其为宴饮欢会之作,思想消极颓靡。既没有看到其对秦汉游仙文学的超越,也忽略了他对魏晋盛极一时的游仙诗的开启之功,有失客观公允。今之学者论及曹操游仙诗,又往往忽略其自身思想的复杂多元,也较少将曹操对待神仙的态度与对待方士、方术的态度进行区别甄辨。本文试从曹操的神仙思想着手,重新解读其游仙诗。  相似文献   

5.
南北朝游仙诗继承了汉魏乐府游仙诗以及两晋游仙诗两种创作模式,但在主题上却回归游仙的原始,追求神仙长生.这种主题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成熟及流行所造成的.并且,步虚词也进入到文人的创作视野中.南朝动荡的政治格局以及文人生存环境的恶化也是南北朝游仙诗与魏晋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游仙诗将神仙境界与人间现实完美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在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充分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7.
陈寅恪唐诗笺证在20世纪唐诗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极其丰富的诗学价值。以诗证史是唐诗笺证问题意识的具体表述。因史释诗是陈寅恪诗的阐释学原则,包含着三个相关要素,即诗学立场、诗境观念以及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8.
唐代浙东诗歌在地理空间的安排上表现出五重建构方式,即:以东南滨海为总体感知的方位地理空间、以佳山秀水为主体对象的自然地理空间、以南朝名士为历史底蕴的人文地理空间、以山寺庙宇为精神指向的宗教地理空间、以舟行溪上为日常生活的生态地理空间。唐代诗人在总体方位感知下细致描绘了浙东自然山水的诗画意境和地理意象,深刻书写了浙东历史文化底蕴,从地理景观、地理意象到地理空间的建构安排上营造了浙东诗歌空间的整体氛围。在这样的空间场域里,诗人表达了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理解。地理空间的建构及其排列组合方式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表达起到关键作用,诗人在对浙东自然景观、地理意象的选取与欣赏中建构了地理空间,浙东诗歌的审美价值因此体现出来,也形成了特有的审美风范。  相似文献   

9.
对于新手来说,最大的劣势就是时间,缺乏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怎样才能更快地"入门"呢?一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二是对差错规律的掌握,三是对解决机制的构建。前两个方面的提出有其必然性,依据是,校对的关键在于质疑。能够提出疑问,那么问题就解决了八成,但这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0.
发展问题,对中国来说,极为重要.发展观既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发展观和邓小平理论中的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江泽民的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的发展观的坚持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四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曹操的四言诗歌创作颇具特色,给四言诗的发展增添了许多亮色.与<诗经>和嵇康的四言诗相比较,曹操的四言诗情景交融、格调浑厚,善于用粗线条勾勒的白描手法抒写雄伟壮阔的景象,其语言上也呈现出书面语化倾向;与同时期的其他建安诗人相比,曹操的四言诗直抒胸臆、苍劲有力,体现了建安风骨"慷慨悲凉"的基调.  相似文献   

12.
道家思想传流久远,历代作者多有沾概,生于汉季的曹植也深受影响。曹植的辞赋中体现了道家文化全性葆真的人生态度及尚大求真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3.
贾岛现象与"晚唐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岛现象"体现了一个时代末期大众诗人的创作心态,其创作趣尚集中体现为不染尘念的孤寂情怀和清新尖巧的艺术锤炼。这种创作趣尚影响了北宋初期的文学,但北宋初期的"晚唐体"却不等同于晚唐诗风。北宋初期的时代特征与晚唐有着质的区别,北宋初期的"晚唐体"作家的精神面貌也不是苦闷孤寂。不能把"晚唐体"简单地视为承袭晚唐诗风,它是唐诗向宋诗过渡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女性的悲歌--从唐诗看唐代妇女的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被称为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它的开放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体现.妇女群体在这一时代也展示出了自己的独特风貌.但是作为整个社会的受压迫阶层,唐代妇女仍然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痛苦,这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是有所反映的.唐诗中有不少以描写宫女、征人妇、商人妇、农妇、弃妇、歌妓命运为对象的诗篇,充分展示了唐代妇女的不幸命运.  相似文献   

15.
反七律体是歌行的特殊类别,是贯穿了唐诗发展史、为唐代著名诗人所青睐的一种亚诗体。从题目看,"反七律体"仍体现了七言歌行自由抒写的特征,但其形式是七言八句而"非格律化"。它与格律严整的七律情趣迥异,其最重要的特征是用"仄韵"和"反对仗"。  相似文献   

16.
唐代谏议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它以较完善的体制,将谏议活动规范化,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行政手段。这些规范,大多存于《唐六典》、《唐会要》中。由于唐代诗人大多有谏官经历,其诗歌也涉及唐代谏议制度的规范问题,有些能填补史载之空缺,月给谏纸、谏囊献书、避人焚草等即是如此。它们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唐代谏官的参政议政活动,而且还为完整认识唐代谏议制度提供了直观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日本汉诗的时空意境构成受唐诗影响有四种表现。同“时”异“空”的意境给人以时间绵延背景下的持续感和运动感;同“空”异“时”的诗歌情感又多表现为沿时间流动而不断蕴积的特征。同“时”同“空”关系下的意境显得宁静而安详;异“时”异“空”的意境则是借助时间方向的无序变动和时间属性的频繁转换,全方位地揭示诗人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诗唐"说的含义要从唐诗的创作、流布和欣赏以及诗人的社会地位等诸多环节去诠释。唐人创作诗歌,处于一种完全自觉、"不写诗,无以言"的状态。而唐诗的流布和欣赏则是社会化了的,在此基础上,诗人为全社会所拥戴。"诗唐"说有巨大的理论启示意义,其一就是促使我们重新评估晚唐诗。以"诗唐"的观点,初唐是诗歌由齐梁到唐的过渡期,盛唐是诗歌的全盛期,中唐是诗歌的中兴期,而晚唐则是"诗唐",即唐诗社会化的完成期。  相似文献   

19.
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受到新批评理论的深刻影响,这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初—盛唐诗歌史的建构上:初盛唐诗歌的发展史实是诗歌题材和体裁的演变史,其主潮是宫廷诗—京城诗的演变;初盛唐诗歌大家的文学成就只有放到宫廷诗—京城诗的背景下才能真正得到理解。另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唐诗进行的语义学分析上:具体表现为他以文本细读方式对唐诗展开的复义语言研究、反讽诗学解读和三部式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又是一个酒的国度,美酒与好诗如胶似漆融于一体,创造了中国诗与酒的文化史。诗人们或以诗酒解愁,逃避现实的苦难;或以诗酒自娱,沉溺人生的享乐;或以诗酒寓怀,感慨生命短促的悲凉和无奈;或以诗酒为志,实现人生别样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