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师,我有许多的话想对您说,但又不敢当面对您讲,趁这次作文的机会我就对您说说积压在我心中很久很久的话吧。老师,大家都说您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您有许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我从内心非常崇敬您。但从我们相处以来,我认为您还是有些缺点。就拿在课堂上给学生取绰号来说吧,您当着全班同学叫我“烂死眼”的时候,您知道当时的我心里是怎样的难受吗?我知道您是关心我,并非从心底里骂我。可是,下课后,同学们一个个跟着“烂死眼”“烂死眼”地冲我叫。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几天之中这个绰号便在整个年级传开了,我真是无地自容,好想找个地洞…  相似文献   

2.
四季的雨声     
敬爱的汤素兰阿姨:您好!我是一名《少年作文辅导》的热心小读者,今天我给您写信是想请求您一件事——帮我点评一下作文。我写了一篇作文《听雨的乐趣》,我选其精华,改正其缺点,把文章加以修饰,才改写成《四季的雨声》这篇作文。作文描写的是四季下雨的不同情景以及我对听雨的感受。希望您能细细地点评一下。谢谢!刘静春花秋草,夏雨冬雪,和风煦日,闪电雷鸣……这些都是大自然赠于(予)我们的瑰宝,是我们大家不可多得的财富。而雨则恰恰是这些财富之中(的)精品,是大自然的精灵,是大家共有的宝物。我爱雨,更爱听雨那美妙的声音。春雨是一个文静…  相似文献   

3.
《新作文》2006,(1)
陈先生: 您好!您想不到坐在考场上的我会给您写这封信吧?但这是真的,我一看到作文题,便有了和您聊聊的冲动。这次作文给的话题是“双赢的智慧”。我就想海峡两岸和则双赢,战则两伤。不是吗?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坐下来什么不可以谈呢?如  相似文献   

4.
无用之用     
美国有一个叫罗伯特的人,用几年时间收集了七万多件“失败产品”,然后创办了一个“失败产品陈列室”,并一一配上了言简意赅(gāi)的说明。由于这一展览给人以真实深切的警示,开展后观者如潮,给罗伯特带来了滚滚财源。妙!展览“无用”的废品竟创造了成功!联想到一句西方的幽默:所谓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好东西。生活中的很多事也是如此。既然放错了地方,就不妨给它换个位置,谁找准了这个“地方”,谁就能让那些“垃圾”大放光彩!有一位旅行者,走到了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在那里他发现了一大片兰草。经仔细辨认后,他确定那是兰花中的珍品:佛兰…  相似文献   

5.
杨红樱信箱     
敬爱的杨红樱阿姨:您好!这是我第一次给您写信,您还不认识我,我就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叫隋昭昭,是河南省鹤壁市鹤翔小学五年级三班的学生,我爱好广泛,喜欢唱歌、写作、画画、看小说(当然是您写的校园小说啦),等等。这次我给您写信是因为我在《作文100分》中的“杨红樱信箱”里看到了一些同学给您写信,我就心动了(心动不如行动嘛),所以我就给您写信。我是在新华书店见到您的书的,我们全家都喜欢您的书。爸爸说您的书是教育孩子的书,妈妈说您的书是了解孩子心理的书,我说您的书是词语丰富、故事生动的书。我看您的书已经两年多了,每隔一段时间我…  相似文献   

6.
2004年8月7日星期六和山区的孩子交流,是一件舒服并且愉快的事情。有朋友开玩笑:“你是把你自己知道的仅有的一点东西拿去糊弄一下别人。”其实她这样说也不是没有道理。在去贵州前,我自己给这次行动定名为“支教”,后来就不这样说了,就说是“交流”或者说“去向山里的孩子学习”。后来和别的志愿者接触过后发现,大家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自以为是,这一点连我自己也不能幸免。大家考虑较多的是所处的环境如何,所捐善款善物的数量多少,或者在一个贫困地方坚持了多久,多么伟大。避开或忽视的是自我审视。第一次批改孩子们的作文,我就觉得很汗…  相似文献   

7.
贫贱与财富     
廖钧 《家长》2002,(11)
贫贱与财富本来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但北京大学的一位颇有建树的教授在被问到“您的父亲给您留下过什么财富”时却说:“父亲留给我的财富是贫贱。”  相似文献   

8.
小龙哥热线     
1江西省刘天宇:小龙哥,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你刊主办的“向导杯”作文大赛,我写的作文是《记一件难忘的事》,我觉得这是我在作文训练中写得最好的一篇,可是却只得了个“优秀奖”,我心里不太服气。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我得的奖项就低呢?小龙哥:刘天宇同学,你的问题提得很好,具有普遍性。在这次大赛中,我们感到有许多同学还不懂得平时习作与参赛作品的区别。所以有的同学把平时写得习作训练挑一挑,选一选就寄给我们。这样的作文肯定要降低档次,因为它不能算作作品。而作品是要求你在平时训练的基础上要有创新。就像参加画展,你不能把平时的练习画拿…  相似文献   

9.
儿子兰青上小学四年级,最近,我发现他们考试作文时都是将平时的习作照抄上去. 某日早餐时,我和儿子聊起了这个话茬.儿子:莫非要现场写?我:初中的考试作文都是现场完成的哟!儿子:啊?!为啥?我:考试作文的题目平常不一定写过,照搬,文不对题咋办?儿子没有再说话.尴尬的事发生了——儿子将它当成意见给提了上去,他的语文老师韩老师在QQ上给我留了一段话—— 兰老师,您好!今天,兰青给我提了建议,谢谢您的指导.我把我的想法和您沟通一下,咱们交流交流.现场作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上期我们说到象博士给小猴改完作文后,小山羊带着自己的作文找到象博士,不好意思地说:“象博士,我这次的作文没及格,老师说里面有一些话尽是缺胳膊短腿的句子。您帮我看看,哪些句子缺了胳膊短了腿。”  相似文献   

11.
易莲 《教育》2014,(2):51-52
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作为班主任,总是很轻易地对某些问题学生作出定位,甚至为他们扣上“坏学生”的帽子.但是,“坏学生”的定义是什么呢?他们真的无药可救了吗?还是压根就没有给他们应有的关怀?抑或是给予了关怀却用错了方法?这一切的一切,导致了“坏学生”问题的蔓延.所以,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眼中的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12.
预支的精彩     
在一次预考中,一个男生的语文得了59分。他找到教语文的张老师说:“老师,您就再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张老师说:“作文绝对不给加分;但是,我可以给你把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1分。不过你可要想好啊,这1分不能白借,要还利息的,借1分还10分,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10分,怎么样?要是觉得不划算就不借了。”男生咬了咬牙说:“我借。”结果,在后一次段考中,他语文得了91分,扣掉10分,净剩81分。张老师是一个教育的“高利贷者”,她通过大胆的“借贷”,使学生收获了巨大的“成功”。我还听说过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小学生杰非常聪明,…  相似文献   

13.
平常我们总认为,作文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其实这是舍本逐末。在整个作文教学中,思维是“皮”,表达不过是“毛”而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我认为,积累与表达是作文教学至关重要的两大因素。下面,我就这两个因素在作文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语文学科预考中,一个男生得了59分。他找到教语文的张老师:“老师,您就再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张老师说:“作文绝对不给加分,但是,我可以给你把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1分。不过这1分不能白借,要还利息,借1分还10分,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10分,怎么样?要是觉得不划算可以不借。”男生咬了咬牙说:“我借。”结果,在第二次语文考试中,他得了91分,扣掉10分,净剩81分。张老师是一个教育的“高利贷者”,她通过大胆的“借贷”,使学生收获了巨大的成功。我还听说过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杰非常聪明,但学习不用功,上课爱做小动作,回…  相似文献   

15.
每年越是接近高考的日子.就越是有不少学生拿着作文来找我:“老师.您能给我一个写作的套路吗?”“老师,您就给我们猜一猜高考作文题吧!”  相似文献   

16.
大家好,我叫王齐,是本期“作文会客厅”的小主人。这次,我给大家带来的“作文大餐”是关于校园的,校园里有趣的人、有趣的事,相信你们都会喜欢!  相似文献   

17.
送寿礼     
许多动画片都有关于老鼠生活的内容,我很爱看。一只小老鼠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它的生活和我们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呢?这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奇特的画面:仍然是一些很平常的地方,如菜市场或学校,可是人却变成了一只只非常大的老鼠……一会儿,我就写完了这篇满意的作文。  相似文献   

18.
利息     
在一次段考中,一个男生的语文得了59分。他找到我说:“老师,您就再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我说:“作文绝对不给加分;但是,我可以给你把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1分。不过你可要想好啊,这1分不能自借,要还利息的,借1还10,下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7,(2)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据测算,合理回收利用一吨垃圾可获110元。等于1克黄金,我国每年从垃圾中损失的财富达250亿元,合450万两黄金。一吨废玻璃,就可生产两万个啤酒瓶。德国不莱梅钢铁厂用废塑料代替原油炼钢,每吨成本竟降低了400马克。而我国400个大中城市被垃圾包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人不可能没有缺点,也不可能没有优点,关键的是你盯得那一点,盯久了就会把那一点放大。如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要我们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和氛围,用平等的.尊敬的教育方式去开启他们,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让爱心去灌溉他们的心田,使他们在自信中树立健康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他们的内心都潜伏有积极向上的要求,自我完善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