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比较宗教对鲁迅和巴金的思想和创作产生的深刻影响,讨论中国现代作家宗教意识的一致性和复杂性。比之鲁迅,巴金在宗教文化价值选择更趋向西方文化。诠释耶稣受难,鲁迅忿愤先知与庸众之间的差距,而巴金则推崇为信仰殉道的精神。宗教的文化意向和文化原型在人对现代社会的探求中变得越来越私人化,从鲁迅与巴金的宗教意识比较上,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探寻的人生哲理和各自追求的文化目标。  相似文献   

2.
巴金与萧军,无论在人的性格、志向,还是在作品的风格、取向上,他们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关于"革命""理想""信仰"方面,巴金崇尚的人文理想之依托是无政府主义,他崇尚讲真话、为人民,一生低调为人为文;萧军也有理想、信仰,不过年轻时的萧军有着"野气",行为方式多欲以一种先觉者、引路人的身份去实践,其在延安写的日记内容就有不少的夸大个人作用或失实之处。萧军是鲁迅的学生,他对鲁迅的炽热情感是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他交人视友是以对鲁迅尊重为底线与特定基准的,他晚年时向家人郑重嘱托"钟爱鲁迅";巴金并非鲁迅的嫡传弟子,但他把自己看做是鲁迅的后辈、鲁迅的学生,他对鲁迅的情感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深蕴。在对待后学与晚辈问题上,巴金与萧军都是鲁迅精神的传承者,他们都将鲁迅一以贯之关爱和扶掖青年人、后辈的风范真正去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解读巴金与黄源的通信,以“实事求是的典范”这一称谓形容巴金并不为过。无论是对迫害过自己的人民公敌还是对自己阵营里的人,巴金的实事求是都是一以贯之的,即使对自己敬崇的导师鲁迅,也不以鲁迅的亲疏好恶为惟一标准。为人为文奉行实事求是(讲真话)的准则,茅盾与巴金如出一辙。茅盾曾提到鲁迅研究中的“两个凡是”问题,巴金正是20世纪文坛最早冲决鲁迅研究领域中“两个凡是”的杰出先驱者。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巴金和唐弢都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参加了鲁迅先生的丧仪和葬礼.事后,两人分别写了“鲁迅丧仪”的散文,巴金的一篇是《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以下简称巴文)唐弢的一篇是《鲁迅先生丧仪散记》(以下简称唐文).比较一下这两篇佳作的异同,对于提高散文鉴赏和习作水平颇有益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巴金与鲁迅最像了,他们都是最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鲁迅说他是“抉心自食”,巴金也说他“燃着自己的心”。我想这是他们与传统的中国文学家、与西方古典或现实主义作家最大的区别吧。他们都是来无可寻之路,去无可往之乡呀。现在的中小学生,恐怕是弄不清楚他们这种极为强大的人格精神的。可是我们也不要把巴金说得太深刻、太秀异了。其实,巴金还是有靠的东西的,我想有三样,每个人都离不开。只不过,巴金和鲁迅他们,比较极端罢了。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两部分。教学预设1.感受“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两个小故事,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2.整合文本,在反复的感悟和融情的想象中,发展语言。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教学主线跨越时空整合文本,将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经删改的语句融合对照参读,铺设“周晔的泪——小孩的泪——青年的泪——老人的泪——巴金的泪”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点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  相似文献   

7.
“秋夜”是解读巴金《秋夜》的关键词.作家对现实世界“秋夜”的心理体验与对精神世界的构建形成了同步同构的关系.通过对巴金散文《秋夜》的关键词、反义语义场、修辞接受三个角度的语言学分析,揭示《秋夜》语言特色以及巴金对鲁迅《秋夜》的积极接受带给读者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8.
鲁迅和巴金是20世纪两位杰出的文学大师,他们曾用大量作品来关注知识分子自身。尽管他们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在内容、艺术来源和文化意义上存在着差异,却不约而同地用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段再现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从而启示人们对作家、知识分子做出更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据悉.最近十几家媒体举办的“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评选活动”,评出中国“二十世纪十大文化偶像”为:鲁迅、金庸、钱钟书、巴金、老舍、钱学森、张国荣、雷锋、梅兰芳、王菲。河北省选票的统计结果是:鲁迅、雷锋、梅兰芳、金庸、巴金、侯宝林、钱学森、齐白石、张海迪、老舍。这一评选结果的公布,引起了文化界和学术界的强烈反应。  相似文献   

10.
凡是有成就的,形成了他自己风格的艺术家,必然有他自己开拓、耕耘的独特的描写领域。在中国新文学史上,鲁迅以他对辛亥革命前后浙东农村生活的描写和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探索,并由此出发深刻地拷问沉默的民族灵魂而成为一代宗师;巴金主要以他对行将崩溃的  相似文献   

11.
《伤逝》和《寒夜》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鲁迅和巴金这两位文学大师对西方个性解放思潮涌入中国以后对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女性的影响,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阅读鉴赏“中国现代小说如鲁迅、茅盾、巴金、沈从文的作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是“课标”对“选修课程”提出的具体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大师对话     
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鲁 迅。   鲁迅先生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我勉励自己讲真话,卢梭是我的第一个老师,但是几十年 中间用自己燃烧的心给我照亮道路的还是鲁迅先生。——巴金   (《文汇报》2000年12月26日)  相似文献   

14.
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有一句朗朗上口的话:“鲁郭茅巴老曹”,这是指六位大师级的作家,分别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他们中最长寿的是巴金,2005年10月17日逝世,是名副其实的百岁作家。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一生读什么书,往往是他生命轨迹和思想轨迹的反映。作家巴金的读书生活更是如此。巴金一生著书,一生读书,而著书是读书的丰硕的结果。对于他来说,读书的过程又是思索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过程。读与思,让巴金的思想得以发展,情感得以升华。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读书成就了巴金。巴金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在地主老爷、太太们中间生活过相当长的时间;并且自小就跟着私塾先生学立身行道、扬名显亲的“大道理”。但他为什么没有成为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却像鲁迅一样,对几千年的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清算呢?读书在此间起了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语文学习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老一辈的著名作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都曾在年轻时代得益于私塾的读书,熟读甚至背诵过许多文学作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读和他们的文学成就之间有着  相似文献   

17.
聚焦巴金     
名家档案巴金,生于1904年,原名李芾甘,四川新繁县人。鲁迅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1983年5月,法国总统密特朗访华,代表法国政府授予巴金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并称他为“当代世界的伟大的作家之一”。巴金既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家》《寒夜》是其代表作;也是一位勤奋多产、文质兼美的散文家,五集《随想录》被誉为“讲真话的大书”。作品阅读一我的第一个先生?巴金我可以坦白地说,《我的幼年》是一篇真实的东西。然而它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不过是一篇长的作品的…  相似文献   

18.
巴金与萧红     
从1934年11月萧红萧军南下上海至1937年9月他们离开上海的这段时期,萧红在文学方面得到鲁迅、巴金的关爱和扶持,刚跃上沪上文坛不久就产生巨大影响。由巴金任总编辑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在短短的9个月时间内,给萧红出版了3部散文(小说)集:《商市街》《桥》《牛车上》。接二连三为年轻女性作家出版作品集,不能不说融有巴金扶掖年轻人的一腔火热情怀。无论在萧红的生活还是在萧红的作品,贯串的是如巴金所倡导的那种平民情结。巴金晚年与黄源晤谈,不止一次提到萧红,为一代才女早逝惋惜。  相似文献   

19.
你知道吗     
鲁迅逝世以来我国举行过哪些主要的纪念活动? 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一九三七年):延安陕北公学举行纪念会,陕北公学校长成仿吾任主席,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鲁迅精神》的讲话。上海文艺界举行纪念座谈会,九十余人到会,推选郭沫若、巴金、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如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经验、以真诚的笔触感染读者的作家,他就是巴金。鲁迅曾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好作家”不仅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以及敏锐迅捷的洞察力,更重要的是对得起一个“真”字。对待友人坦率真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