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丽光 《科协论坛》2007,(6):180-182
翻译策略是翻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们探讨翻译策略,通常会用二分法来谈论直译与意译、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等概念。本文着重对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进行探讨,追溯其根源,弄清其概念,并举例说明其所指。  相似文献   

2.
翻译活动的复杂直接决定了译者采用的翻译方法的相对性,比如我们常谈的“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都无法对之进行泛化。本文试分析翻译方法的相对性,认为“归化”和“异化”,“直译”与“意译”的区分都不是绝对的。翻译行为是原文理解与译文表达的过程,依仗的是译者的语言能力,因此译者必须提高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3.
童龄 《科协论坛》2007,(9):215-216
归化和异化翻译的讨论仍存在一些误区,最明显的是将归化与异化翻译等同于直译与意译,将文学策略和文化的意识形态同语言的策略和翻译的技巧等同起来,从而将关于归化和异化的讨论拉回到传统和经验的讨论之中,这样做有碍归化和异化翻译研究的发展。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归化和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宋乔 《科教文汇》2013,(20):95-95,116
文化缺省的存在给译者带来诸多困难,译者在处理该问题时常会用到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补偿策略。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的文化缺省现象屡见不鲜。在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中,运用多种翻译补偿策略为译者提供良好范例。  相似文献   

5.
再谈“信”     
熊莉芸  吴素萍 《科教文汇》2007,(5S):203-203
自古以来翻译理论层出不穷,它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揭露翻译本质,提供翻译理论,在翻译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最著名的翻译家莫过于严复先生,他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但这一标准被现代一些人质疑甚至全盘否定,认为“信、达、雅”三者之间出现矛盾,“信”已终结,不能再指导翻译,应该退出历史舞台。本文旨在众家翻译前辈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重新强调严复先生“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赵玉闪  张戌敏 《科教文汇》2009,(33):262-264
本文通过介绍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及其被推崇的原因分析了两种翻译策略对语言文化发展趋势的利弊影响。在提出自己一些新的翻译观点(以独特视角透析一味推崇异化或归化可能导致的对未来文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以及“汉字译”的想法)的同时认为翻译策略的采纳赖于两点因素:客观事实以及事物发展自然规律趋势,而不是依赖于私人目的或者短期的商业利益。  相似文献   

7.
李颖 《科教文汇》2008,(36):35-35
在中国翻译史上,严复的译著和评论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严译《天演论》,在近代史上都留下了不可抹去的一笔。论述严复和严复《天演论》的文献很多。着眼点不过两个:一是把严复作为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来论述他的进化论观点和他对西方学术的传播;二是把他作为翻译家来谈论他的译文和他提出的“信、达、雅”翻译原则。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严复所译《天演论》找出其翻译思想与当代某些中西翻译理论的共通之处,这对我们继承发扬前辈译论成果、促进我国翻译理论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翻译方面的观点一直是推陈出新的,所以一部分论文是关于翻译质量方面的探讨,有"归化"与"异化"之争,有忠实原作与解构之争等等,造成这些分歧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翻译策略的决定因素最终还是译者本人.通过对鲁迅与马丁·路德翻译思想的对比研究,笔者将试着去证明译者的意识形态在翻译的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红岩 《科教文汇》2010,(5):207-208
翻译方面的观点一直是推陈出新的,所以一部分论文是关于翻译质量方面的探讨,有"归化"与"异化"之争,有忠实原作与解构之争等等,造成这些分歧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翻译策略的决定因素最终还是译者本人。通过对鲁迅与马丁·路德翻译思想的对比研究,笔者将试着去证明译者的意识形态在翻译的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师秀霞 《科教文汇》2009,(7):254-255
林纾,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翻译家,一生翻译了180多部外国小说,并因社会影响巨大而被统称为“林译小说”。“林译小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卷瑰宝,它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启蒙作用很难用简短的词句描述完整。本文从翻译的思想、艺术、语言、原则四个方面浅析“林译小说”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1.
柳安娜 《科教文汇》2009,(10):248-248
“美,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凡有人类的地方就有美,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美。”在这个人类世代所赖以生存的和谐家园里,是需要用美来装点,用美来修葺,用美来承载的。而鲁迅先生所倡导的“异化”翻译观,恰恰是建立在这个美的思想基础之上的。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并以“美”为比照对象,概括出它的翻译观的美之超脱、纯粹、诱人,随后依次对其作了具体、深入而系统的剖析与阐释,进而升华出他对我国翻译事业所做出的杰出卓越贡献及对后人在翻译领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语言,所以翻译也随之出现。翻译是文化交流的工具,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翻译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活动,很早就出现了专门从事翻译工作的人。纵观我国近现代翻译的发展过程中,翻译家们潜心钻研,提出了各自的翻译主张,可谓是翻译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文选取了几位有代表性的翻译家,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剖析他们的翻译理论及对后世翻译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康顺理 《科教文汇》2012,(7):126-127
近年来,翻译界对归化和异化的讨论很多。异化归化孰优孰劣的争论由来已久,其中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在分析常见翻译实例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归化异化两种策略的亮点和不足,旨在探讨两种翻译策略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4.
徐兴茹 《科教文汇》2014,(10):129-129,142
德莱顿是英国著名的翻译家,提出了“诗歌翻译三分法”。本文结合杜甫《月夜》三个版本的翻译来运用“三分法”,并赏析《月夜》三个版本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浅谈习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秋芬 《科教文汇》2009,(11):246-246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的两种策略。本文介绍了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内涵,并对这两大策略在习语翻译上的体现进行了阐述与例证。在习语翻译上要考虑其文化特质,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归化与异化相互融合促进翻译中的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存在的两种方法和策略本文针对归化与异化的起源和对应之争,从而提出了应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在翻译中各取所长,以促进翻译研究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翻译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我国翻译理论的发展长河中先后经历了直译与意译之争,归化与异化之争等。翻译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勤学好问、精益求精,有助于译者拿出好的译作。  相似文献   

18.
王秀云 《中国科技信息》2005,(17A):214-214,237
晚清以来,人们一直把林纾称为“翻译家”。本文通过阐释当时的社会环境、大众认可的翻译理论以及林纾的语言把握程度,对“翻译家”林纡提出质疑:林纾的确为中国的文学翻译作出过巨大贡献,但他用文言出版的大量外来文学不是翻译成果,而是整理纪录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黄萍 《科教文汇》2009,(29):252-252,275
许渊冲教授是著名的诗歌翻译家和理论家,他提出了诗体译诗的“三美”论标准,主张译诗在意、音、形三个层面上尽量传递和保存原诗的神韵。本文首先简述许渊冲教授古诗英译“三美”论,进而对许教授古诗英译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最终对许教授的翻译理论予以肯定,同时指出“三美”论的局限性,主张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20.
於丹丹 《科教文汇》2009,(16):236-236,241
本文通过对英语习语文化因素的分析与比较,探讨了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异化问题,指出适度异化是进行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但强调异化不是否认归化。异化和归化始终是翻译策略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适度运用才是解决英语习语翻译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