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龙 《文教资料》2010,(34):160-162
对生源质量的预测一直都是高校招生工作的核心内容.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省份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并且,部分省份考生在获知自己高考分数与全省排名等信息后再填报志愿.这些做法大大降低了考生在录取过程中的风险,同时给高校较为准确地进行生源质量预测提供了方便。本文以江苏某高校本一批次录取为例.探讨平行志愿下对高校生源质量进行预测的方式方法.利用统计学知识,给出较为通用的分析思路,以指导高校较为准确地进行生源质量预测。  相似文献   

2.
新高考投档方式通过缩小投档单位与录取单位之间的差异,可以释放考生的专业偏好、减少保守填报行为,并对本科专业生源质量产生影响。基于2016—2021年15省(市)的高考录取数据统计,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出3点结论:1)改革不仅提升了高偏好专业的生源质量,也提升了本科专业整体生源质量的平均水平;2)改革后不同专业生源质量的变化方向并不相同,高偏好专业相对低偏好专业在生源竞争中更具优势;3)选考科目要求相对严格的专业,其生源质量在改革中更容易受到冲击。基于上述结果,提出应加强对基础学科专业生源质量的监测与支持、设置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时要平衡生源质量与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规范高校以热带冷策略工具的使用等3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考录取制度改革是高考改革的关键。录取批次的调整,对于考生报考和高校招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鲁、闽两省基于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现实背景,将实行了多年的"本三批"取消。这不仅扩大了考生的择校余地,而且实现了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同步招生。但高校之间生源冷热不均,公办高校的生源相对充足,民办高校则生源吃紧。对此,高校应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政府应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扶持。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获取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城乡不公问题迅速成为社会焦点。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比例下降与基础教育、高校招生考试、高校招生录取密切相关。基础教育的城乡差异使得农村学生输在了竞争重点高校的“起跑线”上,体现程序公平的高校招生考试在报考、施考、命题等环节渗含着“歧视”农村考生的因素,高校招生录取过程中的加分政策、生源属地化倾向也更加有利于城市考生。  相似文献   

5.
专业级差     
“专业级差”也叫“专业志愿级差”,是指高校在录取考生安排专业时,对进档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和其他专业志愿采取不同录取分数政策的一种录取方法。采用“专业级差”录取考生的高校,在录取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时,按考生的实际考分排队录取,若考生第一志愿专业没有被录取,要从考生的实际高考分数中减去一个“分值”,  相似文献   

6.
张震 《高教论坛》2022,(12):73-75
作为信息传递终端的考生,在招生信息的获取过程中与高校、社会机构、家长以及其他考生等中介干预因素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强干预状态下使得考生处于相对劣势地位,也致使信息的传递从高校到考生形成了倒金字塔形,极易导致招生录取时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此,为实现对招生信息的控制,使信息对等传播,高校应从助力考生提升个体对招生信息的研判能力为根本,要以信息宣传的时效性、靶向性、贴近性为出发点,重点开展招生宣传工作,不断强化招生宣传信息的渗透力,从而提升招生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吸引更多优质的生源报考,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  相似文献   

7.
崔伟  陈娟 《文教资料》2010,(31):110-112
2005年,江苏省首次在高考中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完善,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体现出的提高教育公平、增大考生选择和录取机会、稳定高校生源、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等优势已经深受好评。但这种录取模式潜在的唯分数论倾向,考生落榜风险、考生选择与高校录取之间存在矛盾等负面效应依然是高考招生录取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现状分析.结合江苏省高考改革,积极探索江苏省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招生有利于高校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专业内涵、提炼专业特色,录取情况可以反映出各高校专业对考生的吸引力、社会影响力及家长的认可度,也是专业生源竞争力的一种体现形式.根据2020年杭州市属公办高职与民办高职专业投档录取数据指数测量分析,结果发现:4所高职所有专业全部一次性录满,总体上各专业投档稳中有进,呈良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校为争夺优秀生源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高校在招生工作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不录取将本校作为第二志愿填报的考生。这条“政策”加重了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心理负担和填报难度。笔者将考生填报志愿和学校录取考生的过程视为一种多方参与的博弈,进而分析了不录取“第二志愿考生”时各方的战略空间、选择和受益情况,对这项“政策”做出了“对考生无益,对学校利弊并存,且长期来看弊大于利”的基本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高校招生的批次划分 省市招办在组织高校录取时,一般要将招生院校划分出几个层次,分批录取。从学校的整体水平、条件、实力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来说,不同学校间存在着差距,把不同层次的学校安排在不同批次,有利于合理地选择人才,实现不同层次生源的合理分布;从考生来看,一个人可以报考几个批次的学校,有利于考生增加录取机会;从招办来看,有利于组织高校有序录取。正因为如此,高校被安排在哪一批次,对于该校生源有很大影响。考生如能合理选择不同批次的学校予以报考,也能增加录取机率。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而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化的准备阶段,因此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对高师院校师范生尤为重要.从教师专业化和新课改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提出新的要求出发,探讨目前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存在诸多问题,同时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在实践中探索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指出加强大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诠释了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内涵,探讨了加强该专业大学专业素质培养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学的本科法学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司法考试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应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此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伦理的培养。就本科行政法教学而言,应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之一,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更多的案例分析、课堂互动来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考试中应减少单纯的知识记忆性的题目而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类的题目。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历史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对学生自主性的认识不够、教材相对陈旧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专业观念及兴趣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通过"研究性"学习的运用,力图改变目前高校历史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逐步建立学生对于专业的敬意和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转变学习方式,以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誊调查方法,对河北北方学院职前数学教师职业认同状况进行了调查,剖析其认同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对教师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二是教师对教育类课程认同度不高。建议高师院校严把学生入学关,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加强相关教师与中小学的沟通,增加职前教师教学实践机会。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就业率是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受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质量的影响与制约。全面、准确、及时地进行职业信息采集是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做好职业信息采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影响。文章以独立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为例,在分析现阶段其在职业信息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对做好职业信息采集工作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据“麦可思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中的数据分析显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群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度尚待提高。而以科技社团活动为载体展开职业活动,是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分析软件产品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岗位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需求,提取了相应指标并分析其重要程度,探讨了通过科技社团活动进行综合职业素质针对性培养的组织方式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依据高校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研究了基于教师因素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满意度.教师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授课的内容、专业水平、仪表、授课环节等,将之与学生的专业、学习主动性进行关联分析,能够找出高校学生课堂教学质量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师范专业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到未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师范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在调查师范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师范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建立网络学习共同体,提升师范专业大学生信息意识水平;二是开拓信息素养学习渠道,扩大师范专业大学生信息知识视野;三是增添研究型学习项目,锻炼师范专业大学生信息技能运用能力;四是增强网络信息素养教育,强化师范专业大学生信息道德感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