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视一个问题——幼小衔接。在家长眼 中,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的生活,首要的标准就是是否能跟上小 学的学习内容。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家长往往将幼小衔接理 解为学习知识衔接,就希望孩子在大班开始,学习本该在小学 学习的内容,如写字、拼音、加减法等。  相似文献   

2.
朱瑜 《天津教育》2022,(9):168-170
<正>一、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所存在的问题绝大部分是因为家长的观念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方向。幼小衔接的定位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幼小衔接?这需要向家长作一概念上的渗透,让家长了解到幼小衔接并不代表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课程,这种超纲学习并不能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相反还会造成幼儿厌学的逆反心理。所以,幼儿园幼小衔接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缓解家长的过分焦虑,让家长了解到在政策的指导下,小学已经渐渐与幼儿园紧密靠拢。孩子升入小学不再意味着没完没了的作业和补课,而是在逐渐过渡中给予幼儿成长和适应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两种“声音”。幼小衔接的话题受到众多教师和家长的讨论和争议。部分家长和教师将幼小衔接片面地理解为把小学时期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提前放到幼儿园来学习。一个“声音”说道: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的学习内容不合适。孩子在幼儿园就应该好好玩,在玩中成长。幼儿教育要顺其自然,顺应天性。还有一个“声音”说:我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孩子学了总比不学好。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0,(61):165-166
现今,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每年都会有一批幼儿,告别了自己幼儿时期的学习与生活,步入小学进入属于自己的学习旅途。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到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这些孩子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是每一位教师面对的重要难点之一。这些都揭示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幼小衔接的问题是涉及全社会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涉及家庭幼儿园、学校等多方的关注。在孩子从幼儿阶段过渡到小学学习阶段的这个关键的环节中,如何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家长的衔接观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直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是幼小衔接过程中的首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孩子即将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和生活,这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考验。我们的“幼小衔接”工作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幼儿园学习的结束,将要进入小学的孩子要面临新的挑战.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幼小衔接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本文结合实际,从教师、孩子、家长三方面入手,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  相似文献   

8.
1.父母必须了解的幼小衔接的三大内容是什么?2.为了适应小学生活,家长是否应提前让孩子学习小学课程?3.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有哪几方面?4.孩子的学习适应能力主要有哪几方面?5.孩子的读写技能主要有哪些?家长读刊知识测试题  相似文献   

9.
幼小衔接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关注的问题,是孩子从幼儿阶段过渡到小学生阶段的关键环节。作为起点的幼儿园如何认识幼小衔接的价值,小学作为幼小衔接的重点该如何作为,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起到促进和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象     
唐志 《早期教育》2010,(6):F0002-F0002
大班孩子快上小学了,如何做好入小学前的准备呢?安徽省滁州市第一幼儿园依托《幼小衔接教育实践活动与研究》这一课题,注重家园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小衔接活动,发挥家长的作用,帮助孩子做好入小学的准备工作,使孩子们轻松、愉快地进入小学学习。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到底怎样过渡到小学,小学到底怎样衡量幼儿园的孩子,她们的尺度是什么,他们之间如何衔接等,是目前家长乃至学校、幼儿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谈到幼小衔接问题时首先应了解:衔接、幼小衔接。衔接,是指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幼小衔接期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那么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哪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今后怎样做。  相似文献   

12.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由于幼儿园和小学存在作息安排、课程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诸多的不同,孩子对入小学既向往又紧张,加之家长缺乏科学规范的幼小衔接认识,对孩子入小学倍感焦虑,因此,幼小衔接问题始终是备受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可如今我们面临的现状又是如此:幼儿园单边的衔接需要协调和小学的  相似文献   

13.
家长作为幼小衔接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关于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需求是思考当前幼儿园课程适宜性的重要声音。本研究选取郑州市公办幼儿园大班家长和小学一年级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1.4%的幼儿园大班家长担心孩子入学准备不足,96.5%的一年级家长认为孩子存在入学不适应的现象。家长们均提到了学习、生活、社会、身心四个方面,都非常关注学习准备(适应)和生活准备(适应)的不充分。基于家长们关于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需求,本研究建议幼儿园增加集体规则游戏,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发展;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进一步明确幼儿学习的核心素养,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构建课程实施共同体,优化幼小衔接教育。  相似文献   

14.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过程.幼小衔接不只是知识的衔接,而且是各种能力素质的衔接.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和家庭配合,合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幼儿园应从幼儿入园的第一天起,和家长一起正确认识幼小衔接,家园共同培养,增强幼儿体质、提高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5.
说到幼小衔接,这可是个许多人都关心的问题,谁家有孩子要上学了,大人心里就着急:“我的孩子还什么都不懂啊,那该怎么办呢?”确实,在许多中国人眼里,幼儿园的孩子是属于“抱着的”,而上了学的孩子则是“放着的”。在幼儿园,是以保育为主,而上了学,则是以学习为主,这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怎么过了一个暑假,幼儿就成了学生呢?针对这个问题,幼儿园和小学都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当然也包括家长。于是,“幼小衔接”就从一个现实问题上升到了研究课题。不少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积极参与其中,许多专家学者还提出种种新观念新方法,很有一番理论。从眼…  相似文献   

16.
贾宇  黄玉蓉 《家教世界》2022,(21):42-43
<正>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常常被教师、家长忽视,他们认为幼小衔接就是提前学习拼音、计算、识字。这种只关注知识,忽略幼儿常规习惯培养的幼小衔接教育,违背了幼儿正常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升入小学后,由于校园环境、教学方式、作息时间的变化,有些孩子会不适应。因此,要在即将升入小学的阶段,对孩子开展幼小衔接教育与引导,带领幼儿提前熟悉小学的环境、学习方式,根据小学的情况对孩子开展常规习惯培养以及生活能力的培养等,为幼儿的小学学习和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让孩子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不是事事替代幼儿安排好、计划好,而是需要教师在幼儿的一日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让幼儿从慢慢养成习惯到自然、主动地践行。  相似文献   

17.
<正>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孩子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变化、适应和重组。对于幼小衔接,很多幼儿园有意识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但小学却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身心特点,缺少双向准备。很多家长关注幼小衔接中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的获得。还有的幼小衔接工作流于表面,只在幼儿园大班改变上课时长、改变课桌摆放方式、  相似文献   

18.
当前幼小衔接的误区主要表现为:幼儿园把"小学化"当成幼小衔接,家长把超前教育当成幼小衔接,幼小衔接重视幼儿知识储备而忽视相关主体的心理建设。科学地开展幼小衔接,需要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入学准备应从知识储备式的教育转向学习品质的培养,并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三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幼小衔接是备受大班家长关注的话题。自踏入大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特别关注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担心孩子跟不上小学生活,为孩子报了很多培训班。由于家长的错误观念,孩子的习惯养成被忽视,致使幼儿到了小学出现诸多的不适应。在幼升小这个人生的重要转折期,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将直接关系到幼小衔接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正一说起幼小衔接,很多家长就认为应该让孩子多识字、学拼音、学算术,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认为这样才是幼小衔接,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幼儿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正如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所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子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