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屈平 《宁夏教育》2007,(6):68-68
眼下,一些基层的教师在备课时直接到网上下载现成的教案或教学设计,并且认为这是集体备课的一种形式,是在资源共享,还视之为是一种“创新”的教研活动形式。我们知道,创新教育是培养教师再次发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采用“百花齐放”型各自备课、“能者多劳”型组长备课或“步调一致”型集体备课三种传统模式。各自备课的备课质量取决于教师个人业务水平、责任心、信息处理能力和教材驾驭能力等综合因素。这也可能导致部分学科教师从网上下载教案来替代备课,变成一种投机取巧、玩忽职守的备课行为。组长备课是“一脑替代众智”的备课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采用“百花齐放”型各自备课、“能者多劳”型组长备课或“步调一致”型集体备课三种传统模式。各自备课的备课质量取决于教师个人业务水平、责任心、信息处理能力和教材驾驭能力等综合因素。这也可能导致部分学科教师从网上下载教案来替代备课,变成一种投机取巧、玩忽职守的备课行为。组长备课是“一脑替代众智”的备课方式,  相似文献   

4.
有的放矢的集体备课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学科的集体备课却不知不觉成了备课教师的"教案之和"、网上资料的"下载拼盘"、"流水线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5.
初为人师     
有的放矢的集体备课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学科的集体备课却不知不觉成了备课教师的"教案之和"、网上资料的"下载拼盘"、"流水线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6.
吴学高 《教师》2013,(25):18-19
我们在集体备课方面的探索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按照原来的备课模式,分年级分学科由教导处提前一周安排主备人备好课.周六按年级分学科集体通研,形成教案,下周一印发到任课教师手中,由教师修改使用。教案的形式分为两边式.左边为主备内容.分为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时间,教具准备、教法等内容:右边为任课老师修改内容。这样做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又把教师从繁重的抄写教案工作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7.
“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使得许多学校的备课形式演变成计算机备课,教师们从网上下载课件、参考网上的教学设计等等。这样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如何使得学校内部教师们的教案、课件及其它的教学资料共享,学校教导处如何利用计算机对教案、课件进行有效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8.
一、教案手写——是返朴还是后退某县教研室出台新规定:教案必须手写!此举一出,全县上下一片哗然。电子化备课已经实施好几年,如今再走回到老路上去,这是教育的返璞归真,还是历史的倒退?强迫教师教案手写是否有效呢?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为了应付检查,教学文本来不及认真研读,照着现成的教案去抄,或者直接从网上下载一些名师的教学设计进行翻刻,备课时心中也没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现代教学》2006,(10):64-64
本学期我校出台一项新规定:凡教案必须手写。学校检查教案,不收电子文档,即便是原来已有可打印的文档,也一律手抄一遍。学校解释此举是因为有教师直接从网上下载教案,可能自己看都不看就上课,并充作自己的教案上交检查。  相似文献   

10.
每个教师对教材的知识侧重点不同,对教材挖掘的深浅不同,教师教学的风格也不同。为了发挥教师集体备课的优势,也为了减轻教师的备课工作量,从而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教育教学管理,我们4所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组成了跨校教研组,决定采用集体备课。即各自备课作为一次备课,然后大家研讨形成较为成熟的教案,教师再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做适当的修改,形成个案,进行二次备课,最后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并进行反思。下面借此我来谈一谈信息技术跨校教研组集体备课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上存储着学校教学所需的各种数据库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库。为广大教师利用网上资源协同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参选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进行教学。从而实现了互联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率、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八年级《爱在屋檐下》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一课文的课件,并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删、补,优化了网上教学资源配置,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2.
吴彬 《考试周刊》2013,(78):66-66
<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的前奏,是教师为上课而精心预设、求索构思的过程,是确立目标、把握学情、利用资源、审视教法的过程.教师在不断创造、不断发展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然而,当前数学备课存在以下现象:部分教师为应付检查而备,精于书写而疏于思考,教案成为缺乏思想的文字堆砌,缺少实用价值;部分教师奉行"拿来主义",从网上直接下载,不分析学情,不加修改  相似文献   

13.
本学年开学,焦作市中站实验中学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开通了宽带及校园网,大大提高了办学条件。学校以此为契机,抓教师电教技术培训力度,教师一律实行电子教案,每周一下午第三节业务活动时间,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备课,讨论上周各自的电子教案及教学反思,并分析下周所备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等。课时分配到人,集体研究,分散备课,个别修改,资源共享。这项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教师电教手段的利用率,又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备课的质量。焦作市中站实验中学实行电子教案@崔丽 @杜天录  相似文献   

14.
眼下,常常看到教师讲一篇课文前,急着去网上收集教案或课件,而不是静下心来首先研渎文本。或者说,很多教师不愿去独立备课,总想着分享集体备课的成果,长此以往,语文教师就沦落为抄自己以前的教案,抄别人的教案,抄网络不同版本的教案,忽略了备课的意义和价值,慢慢地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迷失了自己专业成长的方向。而如果没有个性化的文本研读,没有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没有对课堂生成的灵活处理,没有对教学之后的及时反思,语文备课就是残缺的。  相似文献   

15.
近来,各类媒体对"百度备课"炒得沸沸扬扬,电子备课似乎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与一位老师闲谈,了解到学校进行备课改革:规定不再采用电子备课,要求教师在备课簿上手写教案。原因是电子备课容易复制现成的教案,教师不用心备课。还有一次到好友家做客,好友的爱人是教师,正在电脑前抄写网上的备课资料。我问她为何不用打印机,她  相似文献   

16.
电子备课的应用有效解决了教师传统备课模式存在的问题,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提升了备课效率.目前的电子备课主要借助于电子备课平台,将教案或课件上传到平台,与同科目教师相互交流、借鉴,或者通过这种形式实现集体备课,但这种形式在体现便捷性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缺点.其中之一就是有些教师将从网上下载下来的教案变为自己所有,甚至对原文都懒得改动一下,直接照搬套用,给课堂教学与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而且这种备课方式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些备课与上课脱节的问题,所以很多地区的学校在试行一段时间电子备课后又取消了这一备课形式.如何改变这种状态,既提高备课效率又提升备课效果,也就成为改变目前教师备课现状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课改走到今天,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频频亮相,集体备课就是其中之一。教师通过参与集体备课,可以解决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最实用的问题。然而,反思身边一些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不由得为之叹息。大家把集体备课误认为是同年级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集体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将其装订成册,称为"集体备课";要么就是网上大量下载拼凑,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教学实际需要;还有就是唱独角戏,主备人备好了,其他人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  相似文献   

18.
孙宝华 《教学随笔》2007,(11):34-34,32
反思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路径之一。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许多教育家和名师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但仔细与身边的老师们交流起来,却发现有真正形成自觉反思意识和习惯的同志太少。有的人仅有的几篇随笔只不过是应付学校检查的作品,甚至还有的是从网上下载来的;备课笔记中的教后小记只是大而化之、不疼不痒的文字,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只能用来对付常规检查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学校别具特色的力量,发挥着传统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开创着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新篇章。但在其应用环境下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与教学管理制度相关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缘起教学常规检查中的反思案例一:打印教案在学期初的一次教学常规检查中,我发现有三个小学四年级的语文始页教案都是打印稿,仔细一比较,几份教案相同。经询问,教师回答是在片区备课中,一位担纲教师把资源库中的资料稍作调整后,给同科教师打印下发的。很明显,这样的集体备课是失败的,但这样对资源进行简单加工,完成备课环节是…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网络教案,是基于网络环境下,顺应时代的需要,呼之欲出的一种新型的备课方式,它一改过去传统的纯本式的教案,辅助于各种素材的超链接,如: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本、课件、插件、课堂实录等内容,把它们贴到网上,让广大教师广泛地使用、讨论、修改、补充,使他们的备课更轻松、教案更丰富、设计更新颖、教学更明白,从而真正实现网络的“共享和交流”,让教师到网上不再“茫然”、“困惑”、“无聊”,从而充分发挥网络的共享交流功能,真正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提高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