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形成于秦汉时期,它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监察制度的基础。御史监察系统方面,御史大夫领导下的御史府行使中央最高监察权,西汉末期交由御史中丞掌管。地方上,秦朝的监郡御史、汉朝的刺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员,成效显著。与此同时,以谏议大夫、中大夫等为代表的言官规谏系统确立并起到一定的监察作用。西汉时期,我国最早的系统监察法规《监御史九条》和《六条问事》出现,开始了监察制度法律化的进程。秦汉时期的监察制度虽不完善,但它强化了皇权,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秦汉御史大夫的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御史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秦汉时期是它的初创阶段。随着封建社会及皇权政治的不断发展,御史制度经历了一个由确立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由职权混乱不清、主管事务繁杂到专门监察职能的确立。这种变化可从秦汉御史大夫职能的演变过程中略见一斑。御史制度的演进过程与封建政治的发展系系相关,研究秦汉御史制度的发展变化,对深入了解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乃至封建政治的沿革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随同封建制的产生而萌芽,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它产生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之后,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经过不断完善,显得十分完备和精细。其中有代表性的监察形式当推御史监察制度。形成并确立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御史监察制度,是贯穿中国古代很长时期的最基本的监察形式。这一制度到了封建社会中期逐渐走向成熟。除了御史监察这一最基本的形式外,不同时期还有多种不同的监察形式。如汉朝建立的刺史制度、魏  相似文献   

4.
御史监察制度始于秦汉,经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至唐代趋于完善。唐代的御史监察制度有着自己的特点:机构的健全和法律的完备,御史监察权的独立行使,优秀人才加入及严格选拔制度。唐代的御史监察制度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也为我国相关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汉代的刺史制度是在秦朝监御史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地方监察制度,对巩固和维护封建集权政治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刺史制度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尤其是其后来的地方官化,对我国古代的郡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向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转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唐代监察制度的承续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封建监察制度始于秦汉,经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到隋唐日趋完善。唐代的监察制度主要表现为:御史监察系统的统一和完善;专门的规谏机关、谏官种类增多;地方监察制度完备;选官制度更趋合理。皇权不断得到加强和推崇,也使中国封建社会的整个监察体制更趋合理,且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7.
试论秦汉御史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凡言御史者,大抵认为在秦代以前是文书记事之官;自秦汉以后,一变而为纠察百官之任。中经魏晋隋唐宋元及至明清,都是承袭秦汉旧制。可见御史制度是中国二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所特有的监察制度,而秦汉时期的御史制度则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对于秦汉以来的御史制度,早已有人追根溯源,考其原委。但大都着重于探究其历史沿  相似文献   

8.
中国到战国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已初步形成.国君作为地主阶级的最高代表,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建立了庞大的官僚机构.这种官僚制度,与奴隶社会的世卿制度有本质的不同,它不是世袭相传,而是由国君任免,为此国君就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制,维持统一,监察制度遂应时而生.中国政治上的监察制度,是从君主利用御史开始的.御史是由史官系统发展而来的.它掌管外来使节的"献书",充当国君  相似文献   

9.
独立性问题是监察制度和实践的灵魂,直接关系到监察机制能否顺利运作,不仅从技术上,而且从性质上反映一个时代监察制度的发展水准。它包括两大方面内容,监察制度的独立地位和监察权的独立行使。宋朝是我国封建监察制度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御史是最高层次的监察群体和主要的监察力量,御史制度既是基本的也是重要的监察制度,他们的独立性问题,近年来已渐为人们注意,我也曾于《论宋朝御史的素质》(载于《安徽师大学报》1992年第4期)一文中有所涉及,但还缺乏系统的论述。为此,  相似文献   

10.
薛菁  林恒青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3):102-107,127
本文结合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论析这一时期御史监察制度的基本特征,指出: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御史监察制度逐步健全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权臣当道,皇帝优容士族,导致御史监察制度的功用受到制约,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1.
论两汉的廷尉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廷尉是秦汉时期的司法长官,两汉时期,廷尉制度日趋完箅,它的秦谳定刑、司法监察、制定法律的功能日趋突显,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上行阶段司法制度的完善。与此同时,廷尉制度维护了封建君主的绝对独尊地位,使封建君主有效地约束官吏的行为,达到了以法治吏从而肃清吏治的目的,但这也带来一个负面的影响。因为这种权力的约束、监督变成了封建官员间的排陷政敌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明仁宗、宣宗不仅继承了太祖确立的监察系统,并且做出创造性的建设,特别是宣德年间,完善御史制度,形成了一整套御史选任与考核、罢陟制度,还确立了巡抚制度,明确六科给事中的职责,保证了御史的作用得到正常发挥,保持整个监察队伍的活力,对吏治的澄清、弊政的革出、民间疾苦的上达等方面,起到了匡正弥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单梳理了监察制度从秦汉到唐的发展过程,指出,唐朝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成熟和完备的标志,通过对御史纠察制度和谏官言谏制度运作过程的剖析,以期对现实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戏剧多结合民间见闻或根据历史事实改编而成,具有深刻的政治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八府巡按"为民间称谓,在戏剧中多为惩奸除恶的正义形象,其历史原型为明代的巡按御史."八府巡按"的制度渊源为明代巡按御史制度,巡按御史在戏剧中的出现反映了其对明代地方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略论明代御史制度之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御史制度古已有之,秦汉唐宋历代相承,号称天子耳目,是封建官僚系统中的重要分支。朱元璋立国之初,有鉴于元代纲纪废弛,贪吏横行,设御史台。“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事,御史掌纠察”。御史合作为三大府之一,在中央政府中居鼎足乏势。所谓“朝廷纪纲,尽系于此”。以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六部并列,都御史为七卿之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员额多达一百十人,远远超过前代(唐代监察御史仅十五人)。有明一代,御史人数众多,地位显赫,在整个官僚系统中起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历史悠久.西周之初,已有监察人员之设置,所谓“周公使管仲监殷,执法在旁,御史在后”.至秦汉隋唐,监察制度已成为我国古代封建国家的机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重要工具,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本文拟从分析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设置及所履行的职责入手,评述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进而达到批判的继承古代法律文化,加强和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封建监察制度的利弊得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封建监察制度在巩固皇权,维护朝纲,纠举官邪,整肃吏治,维护封建国家机器的运转等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作为封建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有其明显的弊端。研究和总结其经验与教训,对加强社会主义监察制度建设有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封建监察制度是国家机器的制衡器。从秦汉至明清,中国封建监察制度的发展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进程同步。它随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而诞生,又随着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渐趋完备。在演进过程中,封建皇权对监察机构控制的逐步加强与监察机构不断完善就成为中国封建监察制度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9.
汉初仿秦制在地方设监郡御史,负责督察地方官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监郡御史逐渐与地方官吏沆瀣一气。失去了应有的监督职能。刺史和司隶校尉于是应运而生,为汉代监察制度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西汉的监察制度承于前代,远迈后世,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监督机制的主要构成形式。从中央与地方分级的角度划分,西汉的监察制度可分为以御史府、司直、司隶校尉为主的中央监察体制和以监御史、刺史、督邮等为主的地方监察系统;从权力制衡分离的角度分析,则主要表现为监察权与行政权相互分离,监察官与行政官相互牵制、彼此制衡,中央与地方多级监察的监察体系。试以西汉监察制度的研究为视角,探析西汉廉政制度建设的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