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对整个课堂教学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认真解读文本内容,挖掘文本的思想、情感等,注重方法与策略,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真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相似文献   

2.
任文玉 《甘肃教育》2011,(17):77-77
语文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教育”,是为学生的精神发展打基础的教育。作为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阅读教学就要担负起这一重任,把学生领进文本营造出的精神家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作者的思想,品味作品的风格魅力和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3.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对整个课堂教学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认真解读文本内容,挖掘文本的思想、情感等,注重方法与策略,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真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说:"慢慢走,欣赏啊!"这句话原本是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风景极佳道路上的标语,它是在提示游人景色无处不在,只是你要学会欣赏。把这句话链接到阅读教学中来,我们对待文本的解读,不也应该带着"慢慢走,欣赏啊"的心态吗?文本解读,就是应该以一种欣赏的姿态,在语言之途悠闲的散步,置身文本其间,徜徉文字之中,可以品味文本语言中的韵味情调,可以洞悉文本内在的思想经脉,可以开启一扇扇语言、思想的窗户,可以链接到文本之外的人事景物……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教学的学科素养从哪里来?语文课堂的育人目标如何创生?一节洋溢着生命激情且风景独特的语文课是怎样孕育的?答案可能并不简单,但有一点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教师专业而深入的文本解读能力。可以说,教师的文本解读决定了课堂的模样,也催化着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把学生作为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学历案,是围绕学习单元而设计的学习方案,是2022年版课标倡导“大主题”“大项目”理念下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形式。学历案从单元教学的角度出发,既关注单一知识点的教学,又重视学习内容的统整性,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  相似文献   

6.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都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优秀的人文精神。如何针对这些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人性美?需要教师善  相似文献   

7.
叶海云 《教育》2013,(21):44-45
文本是实现教师与学生生命对话的媒介,唯有教师正确解读文本才有生命对话的可能,才能使阅读教学成为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成为唤醒和点化学生的言语悟性和灵性的过程。然而,文学作品是一个充满未知和空白,需要读者在阅读中加以填补的未定结构。诚如伊塞尔在《文本的召唤结构》中指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  相似文献   

8.
《教师》2017,(25)
<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图文并茂,尤其是低年级课文更是配有丰富多彩的图画。这些插图鲜活、直观、富有儿童气息,形象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是课文的第二语言,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插图是学习语文的一把金钥匙,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想象力、思维能力,还能形象理解课文的题意和内容,突破教学的重、难点。遗憾的是一部分教师忽略了这些插图的价值,并没有让它的价值充分体现。那么,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课文插图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相似文献   

10.
任何人都生活在个人生活的小环境和特定的社会大背景中,这些个人生活的小环境和社会大背景必然对作家思想情感的形成产生影响。通过了解作者的社会背景、生活经历以及文中人物的生活环境,能够深层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11.
12.
新课程实施以来,文本的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但究竟如何走进文本,我们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记得刚开始时,许多公开课,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不是影像就是音乐。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脱离文本.将语文课上成了影视课;甚至有的课,任意拓展,大话西游,把语文课上成了主题班会课。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经过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13.
大量的课堂实例说明,许多成功的阅读教学,都是以教师对文本深入、独到的解读为基础的,而阅读教学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与教师对文本缺乏深入正确的解读有着紧密的关联度。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写就的,是编者精心选取的,大都承载着人类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王永 《四川教育》2014,(9):47-48
听过几节同课题的课,几位上课教师提了同样问题:“从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一位教师果断下了结论:“做人要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虽然不起眼,但是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一位教师理性总结:“向谁学习没有对错之分,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么做像落花生一样默默无闻的人,要么做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一位教师则不断地引导点拨学生深入思考:“落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可贵,但她一味等待别人来发现的思想不可取,因为如果没有人发现,不就埋没一生了?  相似文献   

15.
黄雪琴 《广西教育》2007,(6A):21-21
解读文本,是教学的前期工作。因为“怎样教”的前提,是首先明确“教什么”,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解读文本,就是要与文本展开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把握教材,解读文本的能力,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17.
解读文本,是教学的前期工作。因为”怎样教“的前提,是首先明确“教什么”,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解读文本,就是要与文本展开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从案例中总结规律性内容,并重新体验寻找规律的一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例是语文教学的细胞,它是活生生的语文本体性知识载体。每一个文本案例,其实就是为习得本体性知识服务的;对每一个文本的教学,其实就是反复体验探寻本体性知识的这一过程。所以,在差别中寻找共性,在共性中寻找差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四者之间的有效对话,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以《夹竹桃》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与文本对话,奠定学生品悟的基础《夹竹桃》一课中有一句话"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这里作者怎么突然用了一个"也有"呢?找来原文,读罢茅塞顿开,原来课文在这里删去了一小节,原文是先介绍作者的家乡几乎家家都种夹竹桃,然后由面到点,转而具体描写"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抓住关键词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就能读懂这篇文章的主要内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78):10-11
现代诗教学注重反复诵读与文字涵咏。要抓住解读关键,精心设计问题,善于引导学生并授予学生解读技巧。结合知人论世解读诗歌主旨,用想象与阅历填充文本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