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洁 《宁夏教育》2014,(6):28-28
绘画活动是孩子们较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真正放手让幼儿自己去画画、去表达,充分表现自己的情感、兴趣和愿望,真正画出幼儿心中的画。  相似文献   

2.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所以,幼儿园绘画教学,要启迪幼儿画出心中的画。  相似文献   

3.
在绘画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进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一、改变画纸通常,大多数教师准备的画纸都是长方形的,这一传统的格式,不利于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我们从画纸入手,将画纸裁成半圆形、圆形、梯形、六边形、不规则图形等各种形状,鼓励幼儿在“新奇”的画纸上大胆创作。结果,有的幼儿把半圆形图纸设计成大窗户,所画的一切便成了窗外的美景(见图);有的把圆形图纸设计成一个游泳池,里面画上嬉水的人(见图);有的在圆形纸中间添画一个小圆,画上可口的饭…  相似文献   

4.
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绘画活动中幼儿表现美的灵魂,是幼儿的自由想象和创造.儿童借助绘画活动可以交流感情、表现生活感受,而绝不仅仅是依样画葫芦似地模仿.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教师不应过多考虑如何在绘画活动中教幼儿画出多么美丽、完整的画面,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引导幼儿去想象、去操作,用手中的画笔去体现智慧、展开想象.  相似文献   

5.
吹泡画     
在孩子的眼里,很多东西都是圆形的,比如小动物圆圆的头、圆圆的身体,各种水果、花朵、树叶等。但孩子画圆却比较困难,经常因为对画面表现的物体不满意而逐渐失去了绘画的兴趣。为了培养孩子绘画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设计了吹泡画。 把颜料放在洗洁精内,让孩子以此吹泡泡,然后把带颜色的泡泡放在纸上,戳破,变成一个彩色的圆形,让孩子在圆形上添画,充分发挥想象力,画出各种各样的物体。在这个活动中,要求幼儿十分细心耐心,轻轻地吹、轻轻地放在纸上,才能得到满意的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自主性绘画的深入研究了解,我们认识到应该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幼儿生动形象的讲述,使稚拙的儿童画有了丰富的内涵。同时,幼儿在讲述图画的过程中。需要组织思维的条理性,提高言语表达的连贯性,进一步发挥想像力。可以说,通过说画提高了幼儿言语表达的概括性和逻辑性,而通过表达又提升了幼儿绘画的内涵意境,推进了孩子创作的联想能力。为此,我们积极引导孩子在自主性绘画中大胆说画,保证孩子绘画和语言的能力能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7.
幼儿期开展绘画活动,对幼儿审美、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尤其在促进情感发展方面非常有效。我们可以借助绘画中的线条、形体、色彩等多种表现方式帮助幼儿把情感“画”出来。  相似文献   

8.
画如其人     
开学初,幼儿园家长会,园长讲这学期有“六个一”活动。主要目的是理解孩子,聆听孩子的心声。因为我曾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所以就选择了“和孩子同画一幅画”活动。 和孩子一起画画,我不只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而是把画画当做和孩子交流的一种手段。 和孩子一起画了许多画后,我深有感触。孩子虽  相似文献   

9.
三岁的幼儿正处于绘画的涂鸦期,进入幼儿园后,一部分幼儿对绘画感到好奇,他们对自己在纸上画出的一道道笔迹,会感到兴奋不已而控制不住自己的小手;一部分幼儿则对绘画不感兴趣,甚至惧怕绘画.大多数教师都深感小班的绘画教学难.在大力提倡创新的今天,我们以小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对小班绘画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戚燕华 《考试周刊》2014,(6):193-193
绘画离不开梦想,没有梦想,便没有艺术。手印画是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和其他形式的绘画不一样,其属于联想成像的一种。它提供了幼儿以皮肤直接作用于颜料和纸张的机会,促使幼儿在玩弄色彩和偶然造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展现自己的绘画梦想。我们通过积极的诱导、适时的鼓励等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手印画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等,让每个孩子都喜欢手印画,让手印画成为孩子展现梦想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正>在幼儿在一日生活和游戏过程中,幼儿与同伴合作分享,矛盾与争论,在真实自然的交往情景中互相观察、互相模仿。幼儿一日生活和区域活动中最能体现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教师关注学前儿童的行为表现,从幼儿的个案观察中教师可以发现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各有千秋,于是教师采用了白描的  相似文献   

12.
吴洁 《考试周刊》2014,(53):188-189
幼儿园绘画活动中,评价体现了一种教育艺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形成。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进行相应评价。孩子在彩绘活动中会因为材料的不同而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彩绘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会有自己的想法,并表达出来。彩绘活动的评价,不但是老师的评价,还包括幼儿的自评、互评。老师在幼儿作画过程中的评价直接影响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下一步的作画情况。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作画氛围很重要,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到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3.
紧紧抓住孩子的心,让孩子快乐学习。幼儿园绘画就是一种重要的快乐学习形式。传统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以幼儿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注重临摹训练。以画的象不象作为绘画的评价标准。新绘画教育活动提倡的是以幼儿成长为中心,幼儿发展为目标,激发兴趣为形式,鼓励表扬为过程,促使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智力、个性等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绘画活动中小组画是由几个幼儿共同合作完成一幅作品的绘画形式。近年来我在绘画教学中对如何引导幼儿在小组画活动中提高合作能力,进行了较深入的思索与尝试。一、创设情景体验,诱导幼儿萌发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5.
我这里所说的“组画”,是指由几个(或全班)幼儿合作,在一张较大画纸上画的一幅图画。组画的方式有好几种,一种是由教师出画题,然后把全班幼儿分成若干组,分别在若干张画纸上画组画;另一种是先把幼儿分成几组,然后由组内幼儿自己商量画题画组画;还有一种是让幼儿自由结合画组画。不管你采用何种组织方式,在中班第二学期和大班,适当地进行一些组画练习,好处是很多的。首先,画组画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平时幼儿绘画,常常以个体为单位,画什么完全由幼儿个人决定,无需与别人商量。比如画“快乐的一天”,画面的主体可以是小朋友,也可以是小动物,所表达的是幼儿个体的自我感受。组画则不同,从主题内容到画面的布局;从作画的顺序,色彩的运用,甚至使用什么样的绘画工具(水彩、水墨,还是蜡笔),都要由群体来共同决定,是一群幼儿群体的思维活动。幼儿在画组画过程中,不能自行其是,而要相互顾及,甚至要边画边作某些调整。这样,经过多次组画练习,幼儿  相似文献   

16.
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爱幻想的天性,他们的画质朴天然、幼稚可爱、随心所欲、吞吐自然、无所顾忌,不为形累、不为物牵。绘画最能表达孩子的心理要求,所以深受孩子的喜爱,当孩子把自己的心理世界用绘画这一方式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时,心里就会充满成功与自信。多引导幼儿画创作画,是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寓教于乐、开发创造潜能的有效方式。怎样才能在创作画中拓展幼儿创造的空间呢?下面谈谈我在引导幼儿画创作画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儿子今年五岁半,喜欢舞枪弄棒,一刻也坐不住。忽然有一天,他说喜欢画画,我不禁窃喜,以为终于可以培养他的艺术才能了,说不定能培养出一个画家来。我便急忙买来《幼儿绘画教程》,绘画工具,现买现卖地教他怎样画树、怎样画山、怎样画人。  相似文献   

18.
<正>工作以来,我接触了小、中、大班的幼儿,发现几乎每位孩子都非常喜欢画画,即使个别孩子害怕画不好而导致的不喜欢画画,这种情形也只是暂时的,一旦有了引导或鼓励,这种担心害怕马上会转变为想要画好的信心。同时,绘画还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昔日的幼儿绘画教学通常是以教师示范操作、幼儿模仿练习为主的,这样的形式不要求幼儿自己动脑,只要求他们看着  相似文献   

19.
<正>在幼儿在一日生活和游戏过程中,幼儿与同伴合作分享,矛盾与争论,在真实自然的交往情景中互相观察,互相模仿。幼儿一日生活和区域活动中最能体现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教师关注学前儿童的行为表现,从幼儿的个案观察中教师可以发现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各有千秋,本文采用白描的个案记录手法,记录了该幼儿与同伴、老师交往中发生的事件,从个案中感悟怎样有效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一、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艺术教育新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为了贯彻纲要精神,改变传统的绘画教学模式,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我园研究了一种能记录孩子心情、抒发孩子情感的绘画方式——"心情日记画",经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心情日记画"充分展示了它在美术教学领域的独特魅力,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