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语文是基础性科目之一,也属于小学生启蒙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会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工作内容。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缺少科学、专业的方法,不同教师所使用的培养方式也存在差异,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参差不齐。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创新意识培养方式、方法,寻求科学的培养方法,以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方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阵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对于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但是它涉及理化生学科中的很多知识,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非常有利于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启蒙课程,由多个科学探究活动构成。而问题意识则是探究活动要跨出的第一步,是学生思维的起始、创新的源泉,贯穿科学探究全过程。问题意识不但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创新热情,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该在科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目前教学由于教学设计的局限、问题情境的单调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常常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潜能。它对于培养农村小学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加强并改进实验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习惯是学生终身的财富,亦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条件。尤其是小学阶段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小学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良好的习惯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这也是小学科学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笔者主要阐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小学科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能够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求知意识,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既符合学科特点,也是当下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丰富的活动,创建创新的实验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本文简单阐述了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对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陈柳颖 《教师》2023,(1):42-44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自然学科,不仅要教授学生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思维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文章在分析科学创新思维的特征与意义的基础上,探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提出通过开展探究式学习、开放式学习、生成性课堂、实践性活动来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期让科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园地。  相似文献   

8.
在当下,对于现代教学来说,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因 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深度挖掘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是时代的一大主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是社会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也需要创新意识,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有着长远的影响。小学科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科目,不仅仅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有着关键的影响力,对于学生们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培养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思维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这就需要在新时期加强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有效性,让学生们在动手之中有效地感受到科学的乐趣。本文为提高小学科学创新的有效性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者试图从三个层次来论述信息技术促使小学科学的教学更加高效:一是找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整合点,突破教学难点;二是提升整合的价值点,挖掘学生思维深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三是把握整合的创新点,增强学生在科学课中自主创新的力度。逐层推进,让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课的整合更有价值,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科学教学的生命力在实验,科学课堂的活力在实验。小学科学课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同时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进入奇妙的《科学》课堂,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潜力,对于培养学生的表述、操作、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本人多年教学的体会,谈谈实验教学中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12.
作为教师,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呢?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含义,针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及应掌握的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是一个学生学习生涯中最关键的一个阶 段,同样小学阶段也是一个学生思维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时期。因此,应该重视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小学阶 段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为学生思维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从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现状分析为 出发点,基于小学生创新思培养的现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培 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春晓 《教师》2010,(33):20-21
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行为习惯的重要学科,同时小学科学课程与科技创新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活动中,应将科学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开展创新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植青少年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及探索科学真理的兴趣,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创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教师应当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能够通过引导与帮助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价值观念,提高综合素养。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旨在进一步促使小学科学教学,加强创新教育,能够实现科教兴国。  相似文献   

16.
刘苏华 《考试周刊》2015,(25):173-174
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小学生认识科学本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小学生愉快地进行科学探究与实践。文章以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研究方向,探究切实、可行、有效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程军 《天津教育》2023,(2):81-83
<正>当前,伴随着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升,小学科学教育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在进行素质教育时,需要围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来开展。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比较注重实验和创新,所以应该利用该门学科来完成素质教育,保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有效实现。因此,如何在小学科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从小学科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入手,对培养中的要求以及措施展开详细研究,为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从而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者试图从三个层次来论述信息技术促使小学科学的教学更加高效:一是找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整合点”,突破教学难点;二是提升整合的“价值点”,挖掘学生思维深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三是把握“整合”的“创新点”,增强学生在科学课中自主创新的力度。逐层推进,让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课的“整合”更有“价值”,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行为习惯的重要学科,同时小学科学课程与科技创新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活动中,应将科学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开展创新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植青少年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及探索科学真理的兴趣,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相似文献   

20.
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观察力过程,是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过程,是培养学生形成对科学浓厚兴趣的过程。提高小学学生科学课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创新小学科学课内课外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式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