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漫谈课堂语言河南省周口市教育局教研室杨佩琴为了掌握教研中第一手资料.我们教研室的同志经常去学校听课,在听课中我们发现,一些老师不重视课堂语言的运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影响教学效果。教师通过课堂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不管教材如何改进,教法如何变革,...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员除了用语言传授知识外,还应发挥用体态语助讲。所谓体态语,就是通过人的举止、眼神、表情、身姿动态进行传情达意,它是内心情感的体现。 体态语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课堂上教员的表情和姿态是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它们可以反映教员思路的变化。如果有适当的表情,手势相配合,就可以帮助学员很快地理解并跟上教员的思路,增强听课的主动性。体态语如和有声语言默契配合,可使有声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形象化,凝聚学员的注意力,可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力。 在体态语的运用中主要表现在眼睛、面部表情和手势上。  相似文献   

3.
在交往中,眼神的交流显得至关重要。而在上课过程中,要想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课认真,必须时刻做到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人体中无法掩盖情感的焦点。通过眼神与表情我们可以捕获到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需要。只有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才能不断地调整课堂教学,让学生的目光聚焦于课堂。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技术》2019,(12):82-88
传统专家随堂听课方式的教学质量评价在人员、时间方面花费很大。对此,文章基于课堂视频,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对学生状态进行分析并对指标进行量化: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学生数量进行检测,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学生位置分布进行分析、对学生人脸关键点进行检测并对学生表情进行分类。评价内容主要包含学生数量检测及位置分布、学生表情及姿态识别,以及对学生个体、整体的统计分析等。该课堂评价体系具有信息反馈的实时性和高效性,可辅助教师改进授课方式。  相似文献   

5.
王举萍 《考试周刊》2011,(91):234-234
教师不仅通过言语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凭借面部表情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表达自己的教育意图,启迪学生、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学生透过教师表情的变化,可以领悟、觉察到教师情感的变化,获得反馈信息。正是这种教育的情感性特征,以及中小学生的生理需要和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面部表情的基调:无论课堂内外,教师在学生面前都应保持和蔼、亲切、开朗的面部表情状态。表情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晴雨伞,是课堂中最直观,最富有生机、活力,最有魅力的教具,所以表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神奇的课堂口令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易受突然出现的各种刺激而转移,影响正常听课。运用课堂口令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听课中来,是消除上述现象的一副神奇的良药。如,上课时学生坐得歪歪斜斜,老师说:“三二一。”学生齐...  相似文献   

7.
《宁夏教育》2010,(6):80-80
教师绩效考核要落实在课堂,更多的要通过听课来实施。听课,可以考察教师对教材是否熟悉,是否全面把握了课程标准并形成学科知识框架,是否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过程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听课,可以考察教学过程中是否做到了“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是否体现了学生主体和以学论教,  相似文献   

8.
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如果教者既能了解学生的听课心理,又善于运用提问的艺术,那么,课堂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进行课堂提问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上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听课时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个好的教师,要善于通过提问,抓住学生思维的这只“小鸟”,使其唱出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思维,突出学生主体,深化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笔者在听课调查中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不善于运用提问和欠科学地进行提问的不良倾向。现结合听课中的一些实例,谈谈课堂提问艺术的一管之见。一、善于在知识本质处设问在一一映射的新授课上,一位教师对概念进行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关于中学思品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和探索一直进行着,大多数老师也意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也已经深得人心。笔者近日听课颇有感悟:中学思品课堂,无论形式多么丰富多彩,最重要的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这样的内化过程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就是学生言行。在中学思品课堂上,学生是否"讲真话",愿否"讲真话",敢否"讲真话",直接关系到课堂质量,影响着课堂效果,考察一节课是否有效,听课教师只需要用心辨别一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说真话"即可。  相似文献   

11.
张富洪 《教师》2011,(15):125-126
课堂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健康情感的主渠道,课堂听讲效率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但由于高职生入门门槛相对较低,部分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较差,因而在其不甚重视的公共课课堂教学中容易滋生消极的听课心态,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活化课堂,有效教学,必须以师生互动为前提,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条件。因此,构建有效教学体系,提高课堂实效,首要任务就是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不断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师面部明确的表情有助于复杂事物的描述,通过深层情感的表达,将传授知识和师生交流在和谐而融洽的氛围中推进,从而激发起学生情感体验,引发情感的共鸣。表情的传神达意和教师的课堂表情都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和艺术的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简单的数语评价,不仅能在首要时间内对教学进行有效调控,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有效评价中得到不断调整。充满人文关怀的评价,渗透着阳光和爱意,在合情合理中准确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4.
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在课堂上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呢?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四种学习能力。 一、学会听课 孩童最先的学习就是听。听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听课?  相似文献   

15.
正学生了解语言、运用语言,最重要的途径是课堂教学。一堂成功的课就像是一幅绝妙的作品,让人细细品味,意犹未尽。那么,课堂上应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才能上好一堂英语课呢?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浅之见。一、正确运用体态语言体态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眼神、手势等非语言信号,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所以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体态语言,以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课堂上,教师的表情应随教学活动的开展而有相应的变化。如:当学生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地理课堂的情感教学,是指地理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以真挚的感情通过表情、姿态、语言等,为学生描绘出生动的地理画面,并把自己和学生共同置于这个意境之中,与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对学生认识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听课心旷神怡,还是悉眉不展,教师都应了如指掌。如果教师注意师生情感,课讲的活灵活现、学生听课当然是情绪良好。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的状态,还是处于消极的状态,其教学效果大不相同,前者会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情趣,使学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太多重视说话这一有声语言,却忽略了另一种语言——肢体语言.所谓肢体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特点的表情神态及身体姿势,以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无声语言.它具有形象、直观,易理解、易模仿、易运用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如能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印象深刻,达到增强记忆、提高效率的目的.课堂上肢体语言大致有眼神和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合理地运用它们,具有不凡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谈课堂提问     
本文所说的课堂提问,不同于问答法(或曰谈话法)。后者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借助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予以回答,从而掌握新的知识的教学方法。本文所说的课堂提问,并非独立的教学方法,而是教师在讲授法的教学过程中,偶尔穿插进行的提问,是提高讲授法教学效果的一种辅助性手段。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上课时间长了,大脑会疲劳,注意力分散,难以集中精力听课,使授课效果降低。若此时提问,会使学生重新振作精神,认真听课。 (二)促使学生…  相似文献   

19.
<正>实行新课程标准以来,不少思想品德课堂焕发勃勃生机,学习氛围宽松和谐,师生互动频繁,合作探究热情高涨。尤其是在公开课上,花样繁多,惊喜不断,热闹非凡,为听课教师演绎了一场场视觉与听觉盛宴。然而,在热闹的课堂背后,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活?情感是否被触动?品德是否有发展?这是每位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思考的。教师应追求的不是表面喧闹的课堂,而是深化认知、激活思维、唤起情感、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在课堂上虽然有多种学习方法,但听老师的讲解是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因此,我在这里主要谈谈课堂学习过程中听老师讲解的策略问题。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听懂老师讲课的内容并掌握它,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运用科学的听课方法和策略。做好听课准备听课准备工作做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听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