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思想“大气的压强”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之后 ,学习的又一压强方面的知识 .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 ,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 ,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要求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了什么 ,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 .由于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知道压强以及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的重要环节,为了扎实推进教学,必须重视演示实验有效教学的研究,以提高演示实验教学效果.本文以"大气压强"一节为例,通过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有效开展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  相似文献   

3.
正这是我最近观摩的一节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中的"教学事件"。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课中,教师出示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x+y=35,2x+4y=94烅烄烆,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求解。这让许多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我们都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的学习内容,"下移"给六年级学生,是否是"揠苗助长"?这样的教学,是否"越位"了呢?  相似文献   

4.
<正>在认真观看了省继续教育"动能和势能"课堂实录后,我认为这节课就像一块和氏璧,有许多亮点,同时也微有瑕疵。一、亮点纷呈1.实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本节课共有4个实验,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授课教师通过演示神奇的"过山车"实验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启迪了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建立了"弹性形变"的概念;通过演示实验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阿基米德原理”一课是通过实验来研究浮力的规律。从知识结构上看,它既是“浮力”一章教学内容的核心,又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这节课不仅要使学生学到有关浮力的新知识,同时还应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二力平衡、密度、压强等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属于司南版(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四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压力"、"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其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是力学知识在航空技术上的重要应用,属于科普性内容。知识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很好地体现物理新课程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教学中,实验原理与教学要求出现的实验现象必须一致,如果两者不一致即实验原理不确切,就会影响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在讲授人教版9年级物理实验教科书中&quot;大气压强&quot;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气压强的作用,教师会精心设计各种新奇的演示实验,如&quot;瓶吞蛋&quot;实验、&quot;试管吞试管&quot;实验等等,在成功演示了这些实验后,教师就会向学生解释这些有趣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大气压强作用的结果,在这些精彩的大气压强实验中,大部分实验的实验现象很好地反应了大气压强的作用的效果,但下面2个实验的实验现象是否只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还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在我校开展的"国培专家课堂教学诊断"活动中,我做了一节"单项式"的课,根据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和专家的点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个反思: 一、情境的设计,起点不能太高 也许和我平时上课幽默风趣有关,教学"代数式"内容时,面对黑板上列出的许许多多、形式各样的代数式,我便开了个玩笑,说这是一个"代数式王国",而今天的教学应该是继代数式之后的一个下位学习,所以引发了我这节课导入的一个情境——"代数式王国里的一个部落会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正>《压强》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一节,我在上完这节课之后回顾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觉得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之处。现就本节课做如下反思。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前,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两位旅行者通过一片沼泽地时,一人不幸陷入沼泽地的泥坑中,他越是挣扎越下陷,急得大叫"救命"。一边叫他"千万不要挣扎",一边趴在地上慢慢爬过去,借助一根枯枝将他从泥坑中拖出。请问:(1)他陷入沼泽地为什么越挣扎越往下陷?(2)他的同伴为什么趴在地上爬过去救他?(3)由此你得到什么科学道理?学  相似文献   

10.
康海芯 《江西教育》2011,(12):38-39
<正>"直线、射线、线段"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是初中阶段几何学习的起始课,学生在小学已经具备一些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知识,若按照常规思路处理教材,则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教学这节课时,陈老师以同学们熟悉的广州亚运会为素材引入新课,通过精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第十节“大气的压强”,教材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证明大气存在压强,此实验演示后,有部分学生会产生错误的认识,他们说:“很轻的硬纸片是水将其粘在杯口上的”。针对此问题,近年来的教学中,我在完成教材安排的演示实验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加深了对大气存在压强的认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现将此实验介绍如下: 一、教具制作 1、取一根长约12厘米的木材,制成象手电筒形状术柄,如图1所示的,A端直径在2.5厘米左右,B端直径在3.5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运用“引导探索法”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引发疑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或演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引发学生生疑,进而导出本节课的探究内容,使学生明确探究方向以激发学习动  相似文献   

13.
付鸿  张迪 《成才之路》2014,(25):88-89
"认识声现象"这节课,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信心的好章节,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展现物理学科的魅力与趣味,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成长。因此,提出一个创新性实验。此外,又对教材中的一个演示实验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法,改进后的实验不但现象明显、操作方便,而且还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一、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要求,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据此,本节内容主体是使学生经历基本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二、教学背景分析本节内容与前面学习的"液体压强""气体压强"相比是从另一个角度讨论学习液体、气体压强问题.与前面不同的是:其液体、气体所处的状态是流动的而不是静止的.本节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袁俊科 《地理教育》2013,(Z2):29-30
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第二节,是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内容的延伸,从动态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课程标准对本节教材内容的要求有"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和"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这两条。第一条标准重在"演示",意在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和动手实践,通过演示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第二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人教版第十册"分数与除法"一课.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重点,教材通过分蛋糕、分饼两道例题,让学生经历分的过程,从而揭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我初次看这节课的内容,感觉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并不困难,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非常理想. 初次教学:课堂陷入僵局 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我首先教学例1,创设分蛋糕的情境,让学生把三个蛋糕平均分给三个人,研究每人得到几个蛋糕.然后减少蛋糕的数量,让学生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三个人,研究这时每人得到几个蛋糕,从分整数个物体开始过渡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交流和课件演示,学生很快就得出每人分得三分之一个蛋糕.  相似文献   

17.
华东地区初中物理教材编写协作组编写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试用教材《物理》(第二版)第一册中第11章第4节是“大气压强’,通过这一节的教学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大气压强是存在的,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掌握托里拆利实验、掌握1标准大气压强的值,掌握大气压强和高度及天气的简单关系、了解气压计的结构和原理,下边谈谈我对教好“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的看法,供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大气压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大气压强,通过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由于气体的特殊存在形式——看不见摸不着,不像固体压强那样可以  相似文献   

19.
《物理教师》1989年笫10期上刊登了《“大气压测定”一节的教学之我见》的文章——下称《我见》,把书中一段借用连通器来解释的难懂的叙述,通过两个辅助实验使之易于接受。我认为所加的两个实验虽能起一点辅助性的作用,但在一堂课内由于增加这些实验将会冲谈了对丰题——托里拆利实验本身的印象。这节课的展开宜作如此安排:托里拆利实验的思想,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实验结果的分析,最后落脚到大气压强的数值。这一切都围绕着这节课的中心——托里拆利实验,不必要有第二个实验。首先介绍托里拆利实验的思路,这可从上节“大气压强”中一个实验现象引入:一满杯水用纸盖口后倒过来被大气压托住不垮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因素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当然也应该尽量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充满新奇的感觉中学习物理知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的方式很多 ,下面几种方法是本人在物理教学中常常使用的方法。1 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为提高学生兴趣 ,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的方法是在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的基础上 ,尽量再增加一些类似的实验 ,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 ,在新教材序言教学中 ,完成课本规定的几个演示实验后 ,再增加一个大气压强存在的演示实验。以往学生见到的实验是 :在装满水的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