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和传统的"三字一话"一样,纳入我院师范类教育中成为学生必修的专业技能课,而教育技术最核心的部分是教学设计。文章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师范课教学实践,对《office办公自动化》中《word图文混合排版》一节进行了教学设计并进行了应用实践,以期探索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为教学教改服务。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易受到教育情境、教育手段、教育信息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黑板+粉笔+教材”的模式已经被淘汰,《科学》课的教育要实现发展必须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实现教育手段的最优化。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现丰富而直观的科学世界。减少学生附加的认知负荷,让其在主动参与《科学》教学活动中不知不觉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迁移,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以此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袁丹 《新课程研究》2009,(10):149-150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易受到教育情境、教育手段、教育信息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黑板+粉笔+教材”的模式已经被淘汰,《科学》课的教育要实现发展必须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实现教育手段的最优化。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现丰富而直观的科学世界。减少学生附加的认知负荷,让其在主动参与《科学》教学活动中不知不觉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迁移,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以此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前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基础教育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单纯依靠现代教育技术课教学,很难达到要求,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构立体的培养体系,才能使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根本提高。在现有条件下,师范院校应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教学、《学科教学论》课教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和创设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环境等五个途径培养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角色——情境合作模式,使在校师范类大学生在做中学习,在学习中完成对教师角色的理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活动中,避免了理论与实践分离、《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与专业课分离的问题,使他们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对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陶冶情感;启迪思维,激发兴趣;比较学习,深化理解;拓展迁移,提升能力;开阔视野,增强素养。教育部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并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张樟老师开设了《静电现象的应用》展示课,这节课的教学特色是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关注教学内容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凸显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中掌握知识,进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艺用解剖学》是大学美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传统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效果,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艺用解剖学》上的尝试是对这门课教学的一次改革.文中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劣势及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所授《艺用解剖学》进行应用实践,以期为大学中其他课程带来借鉴.  相似文献   

9.
小学综合实践课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在其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综合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实践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三步走、三明确教学策略,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具体探讨。下面,本文结合《文具好伙伴——铅笔盒研究》(以下简称《铅笔盒》)案例采对三明确教学策略加以分析。一、明确活动主题,为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前提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组织过程中,明确主题是教学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和基础。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不仅要明确,而且要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明确地将主题传达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角色——情境合作模式,使在校师范类大学生在做中学习,在学习中完成对教师角色的理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活动中,避免了理论与实践分离、《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与专业课分离的问题,使他们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对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简称《课标》)中提倡的教学模式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显然,数学情境是该教学模式的起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发展思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3.
彭华莉 《考试周刊》2014,(55):45-46
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使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成为必然。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运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增加课堂容量,扩大信息来源。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适时、灵活。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否自觉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去实现教学目标,将取决于教师的电教意识。本文试图从电教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出发,来探讨师范院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电教意识。  相似文献   

15.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便捷的、具有数字化、碎片化、泛在化特点的学习方式,引发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笔者在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引入微课教学和学习理念,通过改进教学环境与条件,创新教学策略与方法,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质量。实践证明,基于微课的师范生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模式,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于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有事半功倍之效。现代教育技术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语文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录像、投影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再现课文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初中语文《春》的教学中,通过录像再现,学生从屏幕上看到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吹杨柳,柳条摆动;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课标在各个方面都提出要将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到语文课程中去,并对整合做出了许多要求。但是细读《语文新课标》发现,却没有具体阐明两者整合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发挥着什么作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有哪些行之有...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78):111-112
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各种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软件逐渐应用到生活中,特别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多媒体的突出代表就是微课,由于传统课堂时间有限,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在课下自行理解,微课的出现给学生自学、复习,教师讲解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本文试析微课在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为题,从试析微课在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出现的问题以及基于试析微课在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出现的问题策略等两方面进行探讨,寻求基于试析微课在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出现的问题策略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培训》2004,(8):61-61
李璟棠男河北张家口煤机技校200405202340800951985年开始从事技工学校教学工作,先后担任《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企业质量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所撰写的论文《扩散理论的〈金材〉课教学中的应用》一文,获河北省论文三等奖。黄万管男太钢职工教育培训中心20040520234080101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太钢职工技术培训部电大分校、太钢职工技术培训部从事教学和干部培训管理工作。曾组织了《后勤管理》及太钢不锈钢系统改造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参加了冶金工业部《现代企业教育制度》课题的研究,并主笔撰写了“现代企业教育…  相似文献   

20.
雷慧清  陶荣 《江苏教育》2022,(59):50-53
以《全球航路的开辟》一课为例,立足STEAM教育理念,以新课标为导向,与教材知识实现融合对接,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强调问题链设计,实现情境有效化;注重学科融合,强化素养涵育三个维度着手,初步探索STEAM教育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