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学政治课教学在中学学科教学里面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政治课面临的是要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逐渐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政治课内容枯燥,学起来乏味。就教师而言,往往教学形式单一,课堂缺乏灵动性。由于教材更新慢,教辅材料滞后,使得新政治课教学与社会生活脱节,与时代发展相离,与学生的思想有着更大的距离,这样带来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课教学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师必  相似文献   

2.
高兴新 《考试周刊》2009,(43):163-165
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政治课教学的内在需要,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源泉。因此,高中政治课教学必须回归生活化.由于对新理念存在理解上的差别。不少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存在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给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带来阻力。本文试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内涵、特点、必要性、存在误区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新课改下政治教师同仁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课的信度,就是指学生相信并乐于接受教师讲授的理论观点和党的方针、政策,并能自觉指导自己的行动和实践。思想政治课的可信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发现真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现代人思想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也关系到思想政治课本身的威望,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那么,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呢?一、正确认识理论是重要前提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但是,学生在认识上容易陷入理论联系实际的"误区"。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总是喜欢把教材上的政治理论观点与自己所处的现实生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误区进行分析:强调学生,弱化教师;强调探究式教学,忽视传统教学;重情境,轻基础;追求手段现代化,忽视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由印证走向探究的思想政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弱化了理论观点,充实了生活内容。教学中,现行的思想政治课堂大量地引进了生活素材,以印证教材相关理论观点的正确性,这对于教师有效地阐释理论,帮助学生认知有关理论观点、掌握教材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客观地说,这种印证式的教学给沉闷的思想政治课堂带来了不少的清新之气,但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而仍然是教师预先设计一个套(要掌握  相似文献   

6.
虽然新课程改革让思想政治课焕然一新,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过于追求表象,忽视课堂的时效性、时代性、知识性,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要想让思想政治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化繁为简、求真务实、立德树人、向善向美,还学生一个"素颜"的政治课堂。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指引高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从总体上看,当前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依旧注重灌输记忆,轻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和生成,课堂基本上是教师独唱的课堂,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带项目走班制教学"就是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它撷取"项目教学"和"走班制教学"两者的长处,能较好地克服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顺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实践证明,"带项目走班制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基本前提。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尤为重要。文章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时如何促进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有效教学"已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真正树立起基于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并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造真正的高效、优质的思想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习新理念,不断探索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大政治教师的自觉追求。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思想政治课的乐趣,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真正统一,成为所有政治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不仅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需要教师反复讨论与总结,革新观念,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符合学生实际的课改新目标。一、教学思想应强化全面性、整体性和主体性1.教学目标上,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突出全面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深入展开,新课程教育体制下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起到主导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被看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面临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的创设,直接关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师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努力践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积极创设与教学内容、学生生活相符的教学情境,增强课堂的实效性与趣味性,凸显课堂的活力与魅力。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把握好"真""情""思""趣"四个关键。一、创设情境要求真,努力靠近学生生活杜威认为教育的源泉和动力是生活,教育应该回  相似文献   

13.
叶成礼 《广西教育》2014,(42):86-87
新课程改革给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教材、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地位等方面。面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遇到的困惑,必须发挥师生两个主体的作用,采取"问"与"灌"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坚持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转换也在加速.作为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促进者、引导者,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文试从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的基本内涵及其实施策略方面谈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蔡赐福 《中国德育》2007,2(2):68-69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功能非常强的学科,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如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德育实效,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思想政治课的乐趣,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真正统一,成为所有政治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不仅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需要教师反复讨论与总结,革新观念,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符合学生实际的课改新目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展开,如何实现新课程的理念要求,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是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都需要认真面对的课题。以往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政治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对政治课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消极厌学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呆板僵化、形式单一,要么是“满堂灌”,要么是“满堂问”,加上许多教师在课堂中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漠视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真正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从而导致学生对政治课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那么在高中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克服以上弊端,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积极性,使高中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呢?我认为真正上好政治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键在于要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点滴经验,进行一番粗浅分析,望与同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是支持教学过程的工具,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手段,教师提问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随着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中教学问题逐渐聚焦于真实课堂,再加上思想政治课本身的学科特点,提问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研究发现课堂提问中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必须优化思想政治课课堂提问策略。  相似文献   

19.
游建辉 《考试周刊》2015,(11):111-112
作者针对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误区进行了分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探究式教学,忽视传统教学方式特别是教师的讲授;重教学的情境化,轻基础知识的掌握;追求教学手段现代化,忽视教学的实效性,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和教学理念的改变,各地的高效课堂有了较大的改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也日益深入到课堂。但是,课程改革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各地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不足。就我校高效课堂建设而言,由于教师对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没有很好地消化吸收,教学中不仅滥套条条框框的现象十分严重,而且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好些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