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后并非都像当初所设想的那样能优化配制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撤点并校后,出现了学生辍学,学生安全隐患增加;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家长的经济负担加重;教学质量并非都得到提高;农村文化萧条等现象。为此,重新思考并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以地处秦巴山区的安康市白河县A镇和汉中市洋县B镇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参观法,深入了解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在秦巴山区的实际效果.调查显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主要表现为“撤点并校”,其顺应了农村生源减少的现实,满足了学生家长希望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愿望,整合了教育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撤并幅度过大的现象,并由此产生了学生上学距离变远、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少部分学生对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适应困难、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完善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解决学生上学路途安全问题四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科学编排学生座位,有利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升学生素质。本文以安徽省天长市四所农村中心小学为对象,来了解农村小学座位编排现状。笔者通过观察和访谈调查,发现当地小学由于国家的撤点并校政策以及农村教师科学性素养不高等原因,造成班级座位存在班额过大、编排模式单一以及编排考虑因素过于单一等问题。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本文提出学校、政府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以及教师提高自身的重视、积极的探索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农村座位编排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调整过程中,有的地方在工作中存在简单化和"一刀切"情况,脱离当地实际,撤销了一些交通不便地区的小学和教学点,造成新的上学难上学贵;有的地方盲目追求调整的速度,造成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布局调整后的学校成了巨型学校和班级,教学质量和师生安全难以保证,管理走向"军事化";有的地方寄宿制学校建设滞后,学生食宿条件较差,生活费用超出当地群众的承受能力,增加了农民负担。因此,撤并学校布局调整,一定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不能"一刀切",也不能急功近利,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5,(65):166-167
从2001年起,我国开始在农村小学推行格式布局的调整政策——"撤点并校"。其出发点是为了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但各地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衍生出了一系列问题,给学生、家长、学校、社会造成了诸多影响。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诸多问题的妥善解决,离不开国家、学校、家长的共同合作,需要在实现并校后形成新学校恰当的规模效益、妥善解决富余师资、并校过程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等方面加大力度,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国农村撤点并校政策旨在提升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促使教育公平的实现.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撤点并校政策制定以及实行的原因,总结、归纳农村撤点并校政策实行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模式,重点立足于不同主体的角度来剖析农村撤点并校政策存在的问题,从而思考在后撤点并校时代,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思路,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旨在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师资力量,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实现规模办学,提高办学效益;但同时也引发出农村中小学生上学难、辍学增多、公共安全事故频繁等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结合秦皇岛市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现状,对如何更好地完善该项政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被称为"撤点并校"。这一政策在当时的条件下,较好地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资金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子女在"有学上"之后"上好学"的愿望。但是一些地方的过度集中办学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此政策在实施十年之后,被国务院紧急叫停,2012年11月,教育部要求各地暂停撤点并校。文章对撤点并校政策十年的变迁进行整理了分析,找到政策变迁背后的原因,为完善撤点并校政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教育问题成为近年来农村问题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掀起的"撤点并校"使得农村教育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文章将"撤点并校"后农村教育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年来农村教育进城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撤点并校好事没有办好,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走了极端。撤并农村学校引发了老百姓子女上学难、上学成本高等问题,违背了《义务教育法》,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也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加大了教育再投入,加剧了择校风,使教育资源配置失调。教育改革应遵循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规律、人的成长规律,更好的体现教育的公益性,尊重老百姓选择,科学安排学校布局。  相似文献   

11.
200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被称为“撤点并校”。这一政策在当时的条件下,较好地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资金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子女在“有学上”之后“上好学”的愿望。但是一些地方的过度集中办学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此政策在实施十年之后,被国务院紧急叫停,2012年11月,教育部要求各地暂停撤点并校。文章对撤点并校政策十年的变迁进行整理了分析,找到政策变迁背后的原因,为完善撤点并校政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下中国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农村教育亦问题重重。西北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对该地区农村教育的影响具有其地域特殊性。通过对西北某农村学区的调研发现,城市化进程下当地农村学校的入学人数锐减、空壳学校增多,而教师流动则较为稳定。同时,现阶段该地区农村教育在教育质量的保证、教师质量的保障、农村学校的发展上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建议政府需从改革农村教育理念、保障教师质量、合理布局农村学校三方面着手,以促进我国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下的平稳过渡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撤点并校”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周步成的MHT量表对农村"撤点并校"和非"撤点并校"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农村"撤点并校"小学生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方面比非"撤点并校"小学生差。  相似文献   

14.
张燕 《教育评论》2013,(2):30-32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有利有弊,人们对其毁誉参半。撤点并校有利于整合农村教育资源,降低生均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但随之而来的校车安全、农村学生上学难等问题亦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应当理性看待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错在于其导致教育不公凸显、教育责任转嫁、学生发展受损、教育资源浪费、乡土文化断裂等问题。对这些错误认真反思并进行理性纠正,是保证撤点并校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进行"撤点并校"的十二年来,农村小学布局的调整在带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等益处的同时也引发出农村小学生上学难、辍学增多、公共安全事故频繁、学生出现不良的心理反映等一系列问题。笔者通过对当前农村小学"撤点并校"现状的调查,通过对该政策的实施利弊进行思考,对如何更好地完善贯彻"撤点并校"这一政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村学校网点布局在调整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学生上学难等一些严重问题,这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种做法.农村学校网点布局涉及到教育全面发展及均衡发展、提高办学效率等问题,不能只关注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在发挥教育传承知识和育人作用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教育在区域内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7.
“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并没有给农村教育带来欣欣向荣的景象,反而导致了上学难、废校空置、辍学增多、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等众多新的问题。实际上,入学人数的减少和大量教育资源闲置的现状,恰恰为农村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契机。基于国外农村学校的办学经验和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要实施农村小班化教学,就要利用闲置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切实关注留守儿童,促进教育公平;带动大学生就业,为农村争取优秀师资。  相似文献   

18.
对"撤点并校"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撤点并校"在推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具有优势,有利于"健康第一"等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提出"撤点并校"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在场地器材、师资队伍、课堂教学、领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并对解决"撤点并校"政策实施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任勇 《文教资料》2013,(27):121-122,129
自2001年起,我国实施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具体措施为撤点并校.经过几年的努力,撤点并校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也相当突出.很多地方政府没有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办事原则,随意撤并教学点,从而导致农村学生新的上学难、上学安全等问题.为解决新问题,地方政府应意识到教学点的重要性,适当保留教学点,并给予教学点相应的支持.教学点在人口稀疏的偏远地区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并没有给农村教育带来欣欣向荣的景象,反而导致了上学难、废校空置、辍学增多、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等众多新的问题。实际上,入学人数的减少和大量教育资源闲置的现状,恰恰为农村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契机。基于国外农村学校的办学经验和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要实施农村小班化教学,就要利用闲置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切实关注留守儿童,促进教育公平;带动大学生就业,为农村争取优秀师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