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唐玄宗开元八年(720)的一天,在京都长安城宁王府的客厅里,笙歌阵阵,笑语声喧。宁王李宪(玄宗之兄)同一些清客文人在观看家伎的歌舞表演。一群美丽的少女正甩着长袖翩  相似文献   

2.
郁薇薇 《文教资料》2009,(30):13-15
唐寅的落花诗由于其数量之多和其自身强烈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本文试图对唐寅的落花诗的解读来观照诗人和他所生活的整个时代。  相似文献   

3.
明代南昌宁王府畜有一鹤,被民家一狗咬伤,府吏借题发挥,告状到南昌府,状曰:“鹤系金牌,系出御赐。”状词写得吓人,难坏了南昌知府。时逢唐伯虎游南昌,知府邀唐相商。唐伯虎接过状词看后,提笔判道:“鹤系金牌,犬不识字,禽畜相伤,不关人事。”文词精彩,一目了然,入情入理,妙 不可言,使宁王府无空子可钻。 唐伯虎改状词@王乙  相似文献   

4.
惠佳俞 《文教资料》2012,(33):28-30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苏州吴县人。唐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唐寅的诗风别具一格.自成一派,艺术风格多变,读其诗,可以发现唐寅笔下的花卉和明月是两个比较常见的意象,分析这两个意象,发现其中寄予着唐寅的志向.含蓄地将心中块垒郁勃之气抒发出来。  相似文献   

5.
忠王府在旁,拙政园于后,在继承了传统,并发挥创意与个性的独特尝试中,苏州物馆新馆,与拙政园、忠王府浑然一体,作为苏州市"十五"期间的重点项目之一,更作为耄耄之年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的封山之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唐寅作品的艺术思想主要是在院体画与文人画的兼容中寻求突破,但因院体风规的造型要求及世俗审美观念与文人画审美观念的矛盾,使其难以真正凸显其山水的艺术价值。花鸟作为唐寅绘画追求的另一模式,以自娱的方式沿续文人画之平淡、简逸的追求,由此形成了他的山水与花鸟审美取向的些许错位。以唐寅的山水与花鸟作品为比较对象,对其作出深入的剖析,可以揭示其自身审美价值取向——山水与花鸟风格偏差的矛盾及其解决。以唐寅的绘画状态作为一个视例,通过唐寅的现象可以反映出明代文人画家的某种共同的艺术状态。  相似文献   

7.
有着“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称的唐寅。长期以来在正统文学史上却承受着被冷落的尴尬境地,并一直被认为是文坛边缘的另类存在。其实唐寅的诗作虽然不合于当时的官方主流意识,却暗暗地迎合了诗风新变的大趋势,更敏锐而忠实地反映出了明代中叶社会上涌动着的新气息的动向。从这个角度来说,唐寅的诗歌对于当时的整体时代精神有着窥豹一斑的意义,这是庙堂之上的主流诗人所不能比及的。从这一点出发,可以说,唐寅非但不是一个另类的存在,反而是一个最为“正统”的诗人。  相似文献   

8.
有明一代,文学流派众多。其中以吴中四子为代表的吴中派于人于诗于画都夺人耳目,四子之首的唐寅对后世的影响尤为远大。学术界讨论唐寅多关注于其人格的狂放魅力及其书画的艺术价值,却很少看到这位有志才人遭遇的特殊性对其内心世界、人生观的复杂影响仅以“落魄才子”无法概述其全部精神要义。唐寅桀骜不驯的人格气质下仕途经济之心始终存在。虽人生历尽蹉跎,功名之心不泯。  相似文献   

9.
明万历年间的王府文官承续着前朝旧弊,旧顽新疾使王府文官缺官和庸劣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这种王官劣缺的大势下,王府文官对行政职权多玩忽职守,其所掌宗室奏请之权首当其冲。宗室奏请混乱不堪,劣缺状态下的王府文官难辞其咎,而这种现象终又归因于制度的嬗变与行政能力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从唐寅与佛教的关系及唐寅诗作的佛教思想入手 ,剖析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涵。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佛教的“人生即苦”与“诸行无常”观念对唐寅心态的影响 ;二、禅宗的修行方式与教义促使唐寅建立了“及时享乐”的人生价值取向 ;三、佛教的仁义顺从与唐寅个性中谨小慎微的层面相契合 ;四、唐寅并非接受了佛教的全部思想 ,而是有所取舍与变异。  相似文献   

11.
卢照邻在初唐诗坛有独特的地位,然而文学上的突出贡献并不等同于政治追求和人生理想的一帆风顺,相反,卢照邻政治、生活、信仰皆以失败告终,一生是这"三重悲剧"的重合。他的悲剧人生的根源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他的恃才傲物的性格,这些与他的文学创作都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唐代士大夫旅游之风盛行,诗文里也多涉及旅游,其中以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最为著名。文章以柳宗元的诗文作为主要研究资料,通过对唐代士大夫实际旅游景点的选择、旅游的食宿、旅游的交通工具、游伴与娱乐等方面的考察,展现出旅游活动的实态,进而说明旅游在唐人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王维在盛唐诗坛上开宗立派,主要缘于其山水诗在情景关系上对前代的超越。他的笔锋,将山水诗境推向“情景相谐、理意俱融”的和谐境界。他对自然形神兼备的艺术表现,形成了一种玲珑淡泊的清雅诗境。此种境界也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生境界的一种外化,是其寻找生活本真、向往天人合一境界的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14.
程嘉燧是明代徽州布衣诗人。他终生未仕,浪迹于山巅水涯,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山水行旅诗。这些山水行旅诗善于撷取具有动态性的画面和动人的景致,皴染出自己的高情奇趣;以禅林佛寺为其重要意象,在参禅悟道中获得空静超脱的心境和高妙的艺术境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作者诗歌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5.
康熙在第二次东巡返京途中,与皇太子分行,自己率一支队伍由盛京经辽阳、千山、牛庄、沙岭,再到壮镇堡与皇太子汇合。本文对康熙行走这条路线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康熙在行走这条路线过程中,到辽阳广佑寺降香、游历千山、派大臣祭奠尚可喜等事件进行考述。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诗人。他一生酷爱唐诗、唐文,从唐代文学中吸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使他的思想锦上添花,更富有魅力。他一生从未离开过唐诗,不但读、诵、吟、赏,而且还亲自批阅评论,时有独到见解;在他的著作中经常引用唐代文学典故和词汇;他的文风也深受唐代散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离开长安后经常提及长安,白居易也是如此。白居易离开长安后,诗中承载着其对长安的追忆和怀念。白居易长安情感的表达和政治理想的寄寓是紧密相连的,这种政治理想的抒发是复杂而矛盾的。白居易对长安的情感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历了巨大变迁,并经由变迁折射出其思想情怀的变化。这种长安情感和思想情怀的变迁异于唐代的其他诗人,是白居易人生选择的结果,也展现了其个人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8.
晁公遡诗歌在关注现实的同时,注重追求一种宁静闲适、清新淡然的生活情调和雄浑豪健下纤巧细腻之美。另外,晁诗长于将宋调的特质杂糅在唐音之中表现出来,诗中取象多沾溉晚唐诗风,以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出对"唐音"的回归,表现有二:一是其古体诗模拟晚唐诗人描写乱离之感;二是其律绝写景记游刻画生动、传神,且诗中往往多清丽之句,有清淡闲...  相似文献   

19.
邹自振新著《汤显祖与玉茗四梦》以全方位的视角,开放的思维,来观照汤显祖与“玉茗四梦”,力图高屋建瓴地把握汤显祖戏剧的文化价值。通过全书,人们对于汤显祖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宏观地位,将会有更加清晰和充分的认识。作者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紧扣汤显祖生平经历与创作心态,将“四梦”融于其中,进行专题性的细微考察。在作者感性的体认和智性的审视下,汤显祖的戏剧和人生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汤显祖与玉茗四梦》无疑为繁花锦簇的“汤学”园林,又增添了几许春色,是新世纪“汤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20.
唐寅由于人生遭际而形成的处世哲学、人生态度、诗歌风格,在他所创作的题画诗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其题画诗所表现出璀璨美、意趣关、新奇美和悲剧美等多重审美意蕴,体现了唐寅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