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许丽 《师道》2004,(8):13-13
一个父亲带着他的孩子上了公共汽车,掏出了钱包。可翻了个底朝天,也只找出1元零钱,又开始翻起了衣兜来。  相似文献   

2.
徐方中 《幼儿教育》2000,(11):41-41
编辑同志:我儿子现在已5周岁半,自从出生5个月断奶后,就常常吮大拇指。我用了各种方法,如孩子小时候在他手指上涂点辣酱,并让他戴上小手套;等他懂事了,又告诉他吮手指的害处,还给他编讲了许多有关的故事,但他还是不能彻底改掉。后来,我学了学前心理学,按弗洛伊德的理论,我儿子在“口腔期”未得到满足,是因为5个月时断奶太快,当时他可能一下子没能适应,现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会影响他以后的健康成长。几年来这件事一直深深地困扰着我,今天特来信,希望能得到指教,不胜感谢!浙江舟山郑雪娣  相似文献   

3.
4.
5.
陆凯杰 《现代家教》2002,(12):38-38
儿子上了幼儿园以后的进步真是让我们高兴,原本内向的他,现在处处愿表现自己。幼儿园进行半日开放活动,他把《找朋友》表演得有板有眼,引来了热烈的掌声。因此,我们也不断地鼓励他,会做的就要表现出来,老师才会更喜欢。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们就“幼儿与同伴交往中的问题”对10所幼儿园的1000名幼儿家长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发生矛盾冲突。在发生矛盾冲突时孩子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究其原因:1.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两岁多的星星对身边的东东小朋友发生了兴趣,想跟他玩,可东东似乎并没有注意到星星的存在,于是星星举起小手用力朝东东“打”了几下。东东无缘无故挨“打”,心  相似文献   

7.
赵凤娟 《山东教育》2003,(33):44-44
幼儿时期是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期,这时候的孩子活泼可爱,但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也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生气的事情,出现不合逻辑和情感的“过失行为”。常听家长这样抱怨:“我的孩子常搞破坏,许多好端端的东西都让他给拆了。”“我的孩子太调皮了,经常捣乱。”……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行为呢?一、冷静之中探真情孩子的不少过失行为是因疏忽大意、缺乏经验造成的。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成人应通过冷静的观察,了解具体情况,并设身处地为孩子想一想,切记不问青红皂白,大发雷霆。记得女儿上幼儿园中班时,有一次尿裤子了,我很…  相似文献   

8.
王宏侠 《宁夏教育》2003,(12):61-61
孩子,青春期的你,暴躁、易怒、乖张、叛逆,妈妈心中甚是忐忑,妈妈担心你在这一特殊时期不能照顾好自己,担心你不能处理好很多事情,妈妈希望给予你真诚的关怀与帮助。孩子,妈妈也是从你这个年龄过来的,面对你的长大,妈妈欣喜万分,妈妈多想把自己对青春期的认识与体会告诉你,多想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处世的常识说给你听,可是你的一句“别唠叨”让妈妈噤若寒蝉。孩子,你知道吗,自从有了你,妈妈一天天更爱你的姥姥了,妈妈从你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天真、稚气、任性而娇横。曾几何时,妈妈也认为姥姥多事、爱唠叨,妈妈也常常渴望摆脱大…  相似文献   

9.
10.
11.
鼓励孩子,有时确实有立竿之见影的效果,但是我认为如果鼓励不具体,往往又会是另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每个儿童都是一个诗人。为什么成年后的诗人这么少?是因为父母把诗人扼杀在了童年时代。童年的世界是丰富多彩,快乐而美好的,充满着天真的幻想和美丽的愿望。然而,为什么现在儿童感到压抑、苦闷,而家长都疲惫、焦虑而又无助?  相似文献   

13.
14.
时代的印记烙在今天孩子的身上,对这个现象,每个家长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请您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作为家长,我们感到面对孩子的成长和发育.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目前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儿童在成长,成长有欣喜也有烦恼。多年来,我接待过近百名家长的求助。发现家长求助的孩子问题看似大同小异,分析原因却个个不同。现把它整理成文,奉献给你,也许对你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成长会有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8.
徐芬 《幼儿教育》2000,(2):43-43
我有一个刚刚7周岁的儿子,家里人都很爱他。孩子2周岁前,显得很聪明:能认很多识字卡片、能数20以内的数,说话也比较早……但2周岁后他的话变得越来越少,一般只用点头或摇头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也许就是从那时候起,他的身上同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这并没有引起家里人的格外注意。孩子上幼儿园以前都是他爷爷带的,孩子的爷爷性格很内向。孩子3岁半上幼儿园后,通过和其他孩子的比较以及老师的介绍,我们才发现我们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存在着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19.
金晓梅 《幼儿教育》2000,(11):42-42
性别包括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两方面。人的生理性别一出生就显示出来了,而心理性别则多在3岁左右建立起来,它更多地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一旦孩子在心理上确认了自己的性别,就会以此来要求自己的言行符合心理性别。一般人的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是吻合的,但也有一些人的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发生了偏差,特别是那些被父母易性教养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出于个人的嗜好,或给男孩穿花衣,扎小辫,取女孩名;或给女孩着男装,理平头,取男孩名,这些都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心理性别自认,容易使孩子产生性心理偏差,长大以后也容易形成性心理变态或性别认同障碍。因此,我们应注意依据孩子的性别给予适宜的教育,使其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趋于一致,为他们将来所要承担的社会角色作好准备。其实无论男孩女孩,我们都想将其培养成为正直、善良、博爱、勤劳的人,这一点上他们是相同的。但由于男女身心的差异,以及社会风俗和传统的影响,人们对不同性别有不同的角色期待,如男孩应勇敢、坚强、果断,女孩应温柔、文静等。为了孩子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我们就要求孩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见:放学路上,家长寻问孩子最近测试的情况;超市里,排队付款的家长相互寻问对方孩子的成绩;晨练场上,家长们谈论着孩子们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