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玉芳 《当代传播》2011,(1):129-130
人肉搜索因具有网络传播便捷性、主动性、广泛性、全面性等特性,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开展舆论监督的新型手段和工具.追求公平正义是公众人肉搜索的动因.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侵犯个人隐私、进行人身伤害等网络暴力现象,需要加强法律规制以及提升公众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体现了网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人肉搜索使用不当容易引发网络暴力等社会问题.对于人肉搜索应该不断进行规范和引导,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加强网络立法,依法治网,提高网民媒介素养,从而使人肉搜索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肉搜索:舆论监督还是网络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是网络时代的新名词,通过虚拟社会的新技术,正在掀起一场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战争。"人肉搜索引擎"在为许多人提供自由表达、直接参与进行网络舆论监督的机会的同  相似文献   

4.
陈娟 《新闻界》2008,(5):144-145
本文就“人肉搜索”的定义、起源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介通过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治事务、社会事务和涉及公共利益的事物,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1]新闻媒介进行舆论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七大报告将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放到了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认为反腐倡廉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建设的举措,其中指出了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相似文献   

7.
黎明 《新闻传播》2009,(8):106-106
近年来,“人肉搜索”日益成为社会焦点问题。本文从“人肉搜索”事件出发.梳理引发“人肉搜索”的主要公众议题,由此分析“人肉搜索”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从它诞生之日起,人们对其发挥的舆论监督作用就褒贬不一。从2001年到2010年,人肉搜索发展历经十载。在传媒生态碎片化格局下,人肉搜索对微内容进行了有效聚合,成为揭发真相、道德讨伐的利器。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从它诞生之日起,人们对其发挥的舆论监督作用就褒贬不一。从2001年到2010年,人肉搜索发展历经十载。在传媒生态碎片化格局下,人肉搜索对微内容进行了有效聚合,成为揭发真相、道德讨伐的利器。  相似文献   

10.
李亚玲 《新闻界》2008,(5):141-143
本文从现有的“人内搜索”现象中抽象出其传播模式,在对其传播机制进行剖析之后,乐观地指出从暴力的“人肉搜索”到友善的“人机搜索”实现跨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人肉搜索"的传播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1月18日,<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经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将于2009年6月1日起生效.该条例对计算机安全等级管理、保护措施、禁止性的行为、法律责任等,做出了详尽规定,特别是对近来社会广泛关注的"人肉搜索",该条例明确说"不".根据这一条例,未经允许,擅自散布他人隐私,或在网上提供或公开他人的信息资料,对发布者、传播者等违法行为人,最多可罚款5000元;情节严重的,半年内禁止计算机上网或停机;一些违法的单位,还可能面临吊销经营许可证或取消联网资格的处罚.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网络传播伦理的角度对近年来在网络上泛滥的"人肉搜索"进行了剖析,认为由于在现实中信息不畅通,民众对道德事件的敏感,网络的匿名性以及缺乏有效界定和追究责任的法律依据,造成了"人肉搜索"的过热和偏轨,以致网络侵权行为屡屡出现.作者从保护个人隐私权、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加强对网站的监管,以及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人肉搜索"的伦理规范,以期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充分发挥"人肉搜索"网络互助工具和社会监督公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肉搜索的"自发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力求突破传统对人肉搜索个案的分析,通过对人肉搜索事件群落的谱系,分析寻找其的发展特点与规律,并通过自发秩序的理论对其加以解读等。  相似文献   

14.
“人肉搜索”与舆论监督、网络暴力之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锐 《新闻记者》2008,(9):87-89
自从2001年"人肉搜索"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已历时7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发生的几起事件,如"辽宁女事件"、"重庆女生事件"和"范晓华事件"等,使"人肉搜索"再次处于风口浪尖,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综观对"人肉搜索"的评价,欢呼者有之,认为人肉搜索是网络舆论监督的新方式,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一些事件背后的真相,维护社会道德秩序;谴责者有之,认为"人肉搜索"无异于网络暴力.那么"人肉搜索"与网络舆论监督、网络暴力的关系到底如何?认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把握"人肉搜索"的实质,引导"人肉搜索"的走向,规避"人肉搜索"固有的弊端.  相似文献   

15.
网络社区"人肉搜索"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暂时还没有学者从学术的角度专门探讨过网络社区"人肉搜索",因此,本文用较多的篇幅回顾其发展历程、梳理了一些经典案例,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其定义.文章认为,随着中国网络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网络社区"人肉搜索"必将走上规范化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公众通过人肉搜索进行舆论监督的标杆事件——周久耕事件,尽管昙花一现,但也深刻生动地证明:人肉搜索具有舆论监督参与主体广泛、对象多样,舆论监督渠道多元等效应,在网络舆论危机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人肉搜索在舆论监督过程中也凸显侵犯个人隐私和对个人进行人身伤害等网络暴力现象,需要公众提升媒介素养增强法治意识等理性运用。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的受众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肉搜索"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它是相对于依赖网络数据库的智能搜索引擎如Google、百度等而言,主要依靠人工提纯信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1]本文拟从受众心理层面对"人肉搜索"现象作--探析.  相似文献   

18.
"人肉搜索"是近期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本文将就"人肉搜索"产生和火热的发展从网络、社会、法律、网民心理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探讨"人内搜索"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网络"人肉搜索"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4月,国内反"人肉搜索"第一案在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人肉搜索"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面对"网络暴力"的质疑,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以上问题作了解答.  相似文献   

20.
浅析"人肉搜索"的社会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英国BBC在报道有关中国“人肉搜索”的新闻时,直接把“人肉搜索”翻译成“human flesh search engine”,为了便于西方读者理解,BBC还加注了“witchhunt”(搜捕女巫),形容在中国如火如茶发展的“人肉搜索”,就像当年人们群起围剿女巫的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