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氩气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射流在常温常压下可以产生大量高能电子等活性粒子,本文利用它分解乙醇溶液制备碳纳米颗粒。该射流是由一台30 kV、50 kHz高压交流电源激励。相对于传统方法,该系统不需要高温或真空环境,也不需要使用催化剂,常温常压即可进行。采用扫描电镜和EDX对产物进行表征,发现颗粒粒径大小是由放电参数决定的,对高压丝状放电模式,平均粒径约100-300 nm;对低压丝状放电模式,减小到50-90 nm;对高压类辉光模式,继续减小到8-10 nm;对低压类辉光模式,进一步减小到2-5 nm,可以形成均匀的薄膜。  相似文献   

2.
针对诸如变压器绕组形变的脉冲测试法等宽带测试需求,设计了一台由计算机控制并显示脉冲信号源工作参数、基于场效应管的可调纳秒脉冲信号源。实验测试表明,在50Ω负载上脉冲源能产生高斯上升沿20ns、指数下降沿40~200ns分档可调、重复频率0~5kHz连续可调、幅值0~1kV连续可调、体积为32×30×7cm3的纳秒脉冲电源,可满足变压器绕组形变的宽带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3.
制备粒径均匀碳纳米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沸石的结构变形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了粒径均匀的碳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形成的碳纳米颗粒粒径均在100 nm左右,呈实心、准球状,纯度很高,且石墨化程度较低.其生成机理为:沸石在高温下结构发生变形,出现片状和孔状结构,从而为碳纳米颗粒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采用脉冲激光轰击制备聚苯胺原位修饰的纳米石墨溶胶,与聚苯胺形成杂化薄膜材料,用标准四探针电导率测试,FT-IR,TG-DSC,TEM,XRD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脉冲激光轰击制备的聚苯胺原位修饰的纳米石墨粒径较小,能保持较小粒径均匀分散在聚苯胺体系中,纳米石墨与聚苯胺分子链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使聚苯胺分子链上电子云离域性增大,热稳定性和结晶度提高;电导率分别比石墨和聚苯胺孤立体系高16.7%和63%。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激光加热纳米流体流动条沸腾潜在应用,实验研究了影响脉冲激光加热条件下纳米流体流动沸腾现象中气泡成核所需光能强度阈值的相关因素。热源采用波长为792nm的脉冲激光,并且将具有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直径为101nm且长度为433nm的金纳米棒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质量浓度为1.824μg/mL的纳米流体。实验所用激光将激发金纳米棒结构的轴向局域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从而强化对激光的光能吸收效率。实验针对纳米流体初始温度、激光脉冲频率以及脉宽对脉冲激光加热条件下的纳米流体流动沸腾气泡成核所需最小能量密度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最低成核能量密度随着纳米流体初始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脉宽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激光频率将会降低最低成核能量密度;在流速变化范围为0.01~0.1m/s并且脉冲激光占空比为50%时,最低成核能量密度在激光脉冲频率为100Hz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碳点与氯金酸质量比对Cdot-Au的粒径、形貌和紫外可见吸收等性能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等对Cdot-Au的粒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Cdot-Au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碳点用量增加,Cdot-Au的粒径逐渐减小至2 nm并趋于均匀;当碳点和氯金酸质量比为3∶1时,制备的Cdot-Au的量子产率高达34.7%,并保持了碳点的荧光寿命和激发独立性等荧光性能。该工艺简便可行、反应条件温和且绿色环保,所制备的碳点/金复合纳米粒子具有量子产率高、尺寸小、生物毒性小和耐光漂白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改变反先驱体中氯金酸含量,用水热法实现不同数量金纳米颗粒在活性炭表面的负载。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分析仪(IR)、同步热分析仪(TG)、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所得材料的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可实现不同数量金纳米颗粒在活性炭表面的均匀负载。负载金纳米颗粒在对活性炭组成影响不大的情况下能有效提升活性炭的热稳定性。随着负载量的增加,金纳米颗粒附着在活性炭的孔洞上引起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逐渐减小。将活性炭负载金纳米颗粒的复合物对苯酚进行吸附处理,通过调整负载金纳米颗粒的数量可对活性炭吸附性能进行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8.
采用低温常压氦/氧等离子体刷对G361人黑色素瘤细胞进行处理,研究氧气添加量和处理时间对灭活效果的影响.这种大气压等离子刷可在低于20 W的功率条件下实现大面积均匀放电.利用荧光染色法检测了等离子体处理后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氦氧等离子体的灭活效率与氦等离子体中的氧浓度密切相关.发射光谱测试发现在室温氦/氧等离子体中产生的O和OH等活性物质在灭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研究对象,研究大气压冷等离子体激活酿酒酵母提高乙醇转化率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等离子体电源电压和处理菌液体积为影响因子,以乙醇转化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大气压冷等离子体提高乙醇转化率的最佳实验参数为:处理时间1 min,电源电压24 V,处理菌液体积9 mL。在此条件下,乙醇转化率达到0.58 g/g,比未处理过的酿酒酵母发酵葡萄糖生成乙醇的转化率高23.6%。  相似文献   

10.
金纳米粒子(AuNPs),其直径在1100 nm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灵敏的光学特性、易进行表面修饰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重点介绍了AuNPs的制备发展过程、制备方法、形貌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O2电晕放电条件下能产生O/O-活性粒子,CO2电晕放电条件下同样能产生O/O-活性粒子,用CO2代替O2实现CH4的氧化偶联,研究在流动体系中,CH4/CO2的比值,原料气流速对CH4,的转化率,C2烃类选择性及得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污染物的先进性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综述了冷等离子体治理温室气体、降解有毒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热等离子体在污染物处理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其在环境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O2电晕放电条件下能产生O/O^-活性粒子,CO2电晕放电条件下同样能产生O/O^-活性粒子,用CO2代替O2实现CH4的氧化偶联,研究在流动体系中,CH4/CO2的比值,原料气流速对CH4,的转化率,C2烃类选择性及得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ZnS∶Cu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乳液法制备出ZnS∶Cu纳米微粒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和动态光散射 (DLS)测试结果表明 ,所得微粒粒径为 2~ 8nm .XRD结果表明 ,ZnS∶Cu纳米微粒为立方晶型结构 ,与体材料ZnS的晶型结构一致 ;在紫外吸收光谱中 ,ZnS∶Cu纳米微粒吸收峰蓝移 .发射光谱表明ZnS∶Cu纳米微粒产生一个位于 482nm的绿色发射带  相似文献   

15.
为了去除水中的重金属,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铁并负载在烧结活性碳上,比较不同纳米铁/烧结活性碳原料配比的负载效果,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和断面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纳米铁/烧结活性碳原料配比所制成的纳米铁烧结活性碳对Pb~(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纳米铁粒子较均一地分布在烧结活性碳的表面及孔内;不同的原料配比对Pb~(2+)的吸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纳米铁/烧结活性碳最佳配比为1.8 mmol/g;最佳配比所制备的纳米铁烧结活性碳在投加量为2.5 g/L,吸附时间120 min时,Pb~(2+)的去除率可达到48.8%,对Pb~(2+)的吸附量达195.2 mg/g。  相似文献   

16.
通过PIC-MCC离子模拟方法,使用有限差分法数值求解了氦气介质阻挡放电数学模型中的泊松方程,并计算了电场、离子密度、电子密度等内部参量随时间的变化。模拟表明,外加电压至着火电压时,空间就形成电场,发生电子雪崩效应,产生等离子体放电过程,离子数呈现出指数增长;放电结束后,稳定在固定值范围并在介质板上聚集。随着放电的进行,电子达到一个峰值后迅速减少逐步趋于零。并对介质阻挡放电的微观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将1 064纳米脉冲Nd:YAG激光器聚焦于铁条表面产生等离子体.利用10条铁原子谱线做出Boltzmann图并求得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是6 474 K,同时利于铁原子谱线382.78纳米的Stark展宽求得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是2.7×1017cm-3.基于实验结果证明本实验的铁等离子体满足局部热力学平衡.  相似文献   

18.
制备出了碳纳米管负载单(双)核硝基铁酞菁,采用电化学手段研究了碳纳米管与金属酞菁的最佳配比,最佳热处理温度以及它们催化氧还原反应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对于单核硝基铁酞菁而言,其与碳纳米管的最佳比例为2:3,而双核硝基铁酞菁与碳纳米管的最佳比例为1:4:样品的最佳热处理温度为500℃,催化剂催化氧还原反应的电极过程均受表面吸附所控制。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光子相关光谱法测量纳米颗粒粒径分布的基本理论,并着重讨论了累积分析这一数据处理方法,结合计算机数值计算结果,说明了光子相关光谱法的适用性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