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实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客观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探索有效机制,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2.
按照项目化教学法的先进理念进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各种能力训练、知识运用、素质形成皆应体现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之中.那么,这种项目教学实施后的教学效果如何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如何考核?本文拟从本课题组成员在课改实践中考核方式的改革实验和探索,阐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的考核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着实践教学内容不规范、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参与面不广、缺乏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及实效考核评估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索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系统化"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在增强学生学习的吸引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做深层次的探究,力图探索实践教学的现实路径,有助于有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5.
梁燕雯 《科教文汇》2012,(30):166-167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成效直接对大学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对高等教育使命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入手.通过细致的分析对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并提出几点措施.从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宋富华 《科教文汇》2014,(36):31-3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特殊使命,决定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十分必要和重要。目前,这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形式单一、方法陈旧等问题。本文拟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运作模式和长效机制的构建问题作逐一探讨,以期提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特殊使命,决定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十分必要和重要。目前,这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形式单一、方法陈旧等问题。本文拟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运作模式和长效机制的构建问题作逐一探讨,以期提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郑康 《科教文汇》2013,(10):22-23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实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客观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探索有效机制,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是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能够以生动鲜活的事实,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使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理论真正进入学生头脑。西藏农牧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不断的教学改革中,从西藏高校大学生对学习环境的依赖、对具象事物的敏感、对动作活动的偏好等思维学习特性,在实践教学中,摸索总结出了"参与-体验"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贾冰 《科教文汇》2012,(1):23-24,30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自学—辅导模式"、"情境性模式"、"现象分析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等教学模式在构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探索如何应用上述教学模式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確理解權利要求的内容是審理專利侵權訴訟案件和專利確權案件的基礎。而對權利要求的理解離不開對權利要求自身内容的解讀和專利説明書的解釋。一項權利要求由若干技術特徵構成,解讀一項權利要求時,不僅要正確解讀權利要求中每一個技術特徵自身的含義,而且要考慮各技術特徵之間的關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词源的角度考证了“China”的词源研究现状并从历史、地理等的角度考证了“中国”一词的来源。同时,本文以英汉对比语言学的视角对两者作深入比较研究。“China”和“中国”在语言所指及能指上是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  相似文献   

13.
韦佳 《大众科技》2016,(10):124-125
文章先从音乐的角度对《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进行剖析,然后通过《孙子兵法》进一步分析《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入手,通过对笛卡尔与胡塞尔有关“自我”与“思维”关系的不同看法作一比较,来看胡塞尔对这一关系的重新界定在哲学认知领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田园 《科教文汇》2014,(35):52-53
“仁”与“爱”分别是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思想和基督教哲学里的核心概念,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二者一度被选择为文化契合点。从文化哲学层面进行比较和分析,既可以看到儒家之“仁”与基督教之“爱”在表层含义、理论结构等方面存在部分“相似”,也可以看到二者的本质差异。正视与理解这种差异.将对全球化形势下的文化交流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化建构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儒家自孔子开始,便提出"由己"与"由人"的不同。孟子继承孔子"由己"与"由人"的区分,将人间之事作了"在我"和"在外"的两种理解,并进一步从天道与性命贯通的角度为此种区分和理解寻求形而上的依据。由此彰显出孟子对"天"和"命"的两种不同理解与区分:"天"有"义理之天"和"运命之天"的不同,而天所赋予于人者为"命",因此"命"就有"义命"和"时命"的区别。"义命"和"时命"的区别又决定了人间事物有"求在我者"和"求在外者"的两种区分。  相似文献   

17.
"似"与"等"的美学思想在翻译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译论各自所倡导的“似”和“等”翻译原则,都有其美学传统。本文从中西美学思想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入手,探讨了中西美学思想在翻译中的体现,认为“形式对等”和“形似”、“动态对等”和“神似”在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可以对其加以沟通,并就在英汉翻译实践中如何运用它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像“形似”和“神似”一样,“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也可作为英汉文学翻译的原则,以“等效原则”作为衡量的尺度。“等效原则”也是相对的,但应成为译者努力争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参考文献"与"引文"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晓军  王昕 《情报科学》2000,18(2):180-181,184
"参考文献"、"引文"是文献计量学中引文分析法常用的两个学术用语,针对目前某些文献中对这两个术语使用比较混乱的现象,本文从信息的角度论述了这两个术语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威廉斯通过“文本”与“解码”的方法对传播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解码”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制约论,提出“媒介即文化”的传播技术本体论研究范式,通过“解码”技术理性批判的思想,提出传播理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及其意义,同时将传播技术置于一种文化社会学的批判中加以解读,为现代传播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前言傅斯年先生(1896-1950)离开这个世界即将一甲子了。他不仅是近代中国少有的大学者与大教育家,也是第一位为校务尽瘁而逝的大学校长。傅先生执教的时间不长,负责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校务也不到三年,却比很多人对"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