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高校的教育工作要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培养大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和开创性素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本。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对"互联网+"认识不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等问题,可以通过成立"互联网+"大学生双创教育领导小组,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责任;依托互联网平台打造网络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让创新创业教育突破时空的限制;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训平台,帮助大学生的创业点子落到实处;摒弃急功近利的创业评价思维,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做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阈下,现代高校要高度关注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改革工作,全面提升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效能水平。高校共青团要积极转变自身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构建出科学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健全创新创业激励体系,组建高能力、高素质的创业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出高校共青团服务职能作用,辅助大学生进行更好的创新创业学习。将进一步对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为同行业者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调查问卷为依托,在新疆9所高校随机发放问卷3 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27份,有效率为88.34%,调查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兴趣,教育现状,教育需求3个方面展开,共涉及31个问题。经过调查统计分析发现新疆在校大学生创业思想基础较好,认识接地气,价值观念阳光、富有朝气,对创业前期的准备也比较理性、稳健。了解掌握了新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新疆地区的运行状况和特征,以及相关政策、制度和服务保障措施的运行情况,并对新疆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和创新环境进行了分析比较,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高校及社会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进一步规划布局提供基础数据依据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倡议下,国内高校重视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和专业自身优势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对心理咨询领域的服务需求增加,心理专业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所学,进行心理机构创业。本调查以广州市某EAP创业公司为例,观察企业创业现状,从而补充心理机构创业教育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是为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应运而生的教育工程。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教育者,工作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一线,与大学生朝夕相处,能够适时了解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及思想发展变化状况等,身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可以担当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者、指导者、陪伴者等角色,为学生讲政策、讲思路、讲方法。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关系密切,能够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零点青年公益创业发展中心平台上公益创业经典案例的介绍,分析类似零点青年公益创业发展中心这样支持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平台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意义,公益践行类社团如何在公益创业平台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对大学生公益创业平台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认为大学生公益创业平台可以为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提供新思路,同时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实干精神。但是大学生公益创业平台的搭建面临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在创业形势良好的情形下,各地方和高校逐渐呈现创业热。国家和地方以及各高校为在校大学生创造创新创业条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本领。因此在当前环境下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大学生在校创业对其就业的影响,既可以为高校创新创业培养方案修订提供决策支持,也可以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教育已是时代和现实的必然要求,实施创新创业服务是高校共青团工作职责和时代使命。文章就共青团组织如何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并用层次分析法得出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几个重要措施的有效程度,为各高校共青团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现状以及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有效对策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详细的论述了如何做好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通过全方位指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降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基于此,该文以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工作定位为切入点,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并对辅导员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方法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