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阳光体育活动"下,学校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效果,并为大学生的科学健身提供"量化"指导。方法:对实验组实施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另在本校2008级学生中随机抽选男女学生各60名作为对照组,不实施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实验期为1年,以对比、验证学校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效果。结论:"阳光体育活动"下学校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对增强、改善大学生体质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的健康水平,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罗剑光 《知识窗》2011,(9X):67-67
<正>引发学生体育兴趣是促进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手段。体育后进生在体育课堂中是弱势群体,但又是不容忽视的群体。因此,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必须加强对"后进生"的教学研究。一、对体育"后进生"的再认识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质差、缺乏体育热情和兴趣、意志薄  相似文献   

3.
杨静 《内江科技》2009,30(1):143-144
本文通过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苏州市高职类院校2006级、2007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分析学生体质现状。结果袁明:我市高职类男女大学生总体体质较好,2007级学生体质与2006级学生体质相差不大.建议尽快恢复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多开设体育选修课,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健身意识,以保证大学生体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核心期刊中有关学生体质健康的1614条文献为考察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其标题、关键词和摘要等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文献计量学视角探讨了我国学生体质研究中具有较大影响的作者与机构分布,厘清了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热点与前沿。研究发现:该领域研究热点多从跨学科视角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展开,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不同表现方式、学生体质健康的运动干预措施以及学校体育、体育教育等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将是通过对比、实证研究对学生体质健康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体育免修和免考是体育考试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应该对"因病或残疾"群体的体育素养同样具有要求。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因病或残疾等不能参加体育考试的学生成绩现行评价方案进行分析审视,并构建"因病和残疾"群体课程结构体系、"因病和残疾"群体课程结构修习方案、"因病和残疾"群体的课程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6.
张欣然 《内江科技》2022,(6):42-43+7
<正>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贵州医学专业大学生体能薄弱群体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其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体能薄弱群体体质健康促进的路径。研究认为:应加大体育知识与文化宣传,提高家长和学生体育健身意识;深化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课堂效率;加大举办课外体育活动力度,合理分配场地资源;提高相对评价能力,建立体质信息反馈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的任务。倘若在学校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过程中出现学生运动性猝死的问题,将会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查询有关的专业文献、报道、期刊和已有的研究,力图通过对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特征、成因进行分  相似文献   

8.
针对沈阳市与广州市"90后"大学生群体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状况调查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将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科研和教学设施的完善、群体活动的开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德伟 《科教文汇》2014,(15):83-83
随着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学校体育工作越来越被重视。然而,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制约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水平。本文通过对产生体育伤害事故原因以及产生影响的分析,提出建立和完善培训、安全制度、体育活动时安全事故的防范、出现安全事故的处理等,学校体育安全的保障策略,减少和避免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从而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Established in 2009, the group consists of six researchers and more than 70 research assistants and graduate students from the CAS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Nanostructures and Nanotechnologies at the CAS Institute of Chemistry. Its research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吴志菲 《金秋科苑》2010,(1):159-168
丁肇中档案盘点: 丁肇中,祖籍中国山东,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36年1月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1956年入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