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把蟑螂灭掉,人类可投入了不少精力.除了传统的"灭蟑大法"外,欧洲科学家最近设计制造的机器蟑螂,居然可以担任"内奸",先把蟑螂哄得一愣一愣,以为是自己的同类,然后再将其从阴暗处引到平常不会去的明亮处任人宰割.  相似文献   

2.
终极机器     
当机器能够自我繁殖,他就不再是机器而是能够终结人类文明的生命了。  相似文献   

3.
彭文 《百科知识》2003,(7):17-18
麻省理工学院移动机器人实验室里有一个“蚂蚁场”:在一个长4米,宽3米的台面上,一群小小的“蚂蚁”在爬来爬去寻找食物,它们相互交往,行为与蚂蚁无异,一切都没有什么异乎寻常之处,但这些蚂蚁是用金属和塑料做成的,它们不是用腿爬行,而是由电动轮子驱动。每个机器蚂蚁装有一个微处理器,其程序是模仿蚂蚁群体中的真蚂蚁的行为编制的。这些机器蚂蚁被分派了任务——诸如寻找食物(由黄铜标记作为食物)或者玩捉迷藏等游戏。真蚂蚁通过复杂的社会交互作用和协作实现目标,机器蚂蚁则利用红外光束共享行动计划和信息,模仿真蚂蚁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机器长颈鹿     
《科技新时代》2006,(8):96-96
它不但能行走,还闪闪发光,能搭载6名乘客的它轻而易举地就抢走了发电厂乐队的风头。来看看这个5米多高的机器长颈鹿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陈丹 《金秋科苑》2011,(2):77-81
人机交互技术的多领域应用 自计算机以一个庞然大物的笨拙体态出现直到现在,它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已经被公认为解决医疗、教育、科研、环保等各类重大社会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从人逐渐适应计算机再到计算机不断适应人的互动过程中,人机交互技术也不再局限于键盘输入、手柄操作,而是以更加新奇的方式出现:  相似文献   

6.
机器长颈鹿     
《世界发明》2006,(9):94-94
它不但能行走,还闪闪发光,能搭载6名乘客的它轻而易举地就抢走了发电厂乐队的风头。来看看这个5米多高的机器长颈鹿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机器蟑螂     
老诚 《百科知识》2008,(5):28-29
为了灭掉蟑螂,人类想了不少办法。除了传统的“灭蟑大法”外,欧洲科学家有了新办法。他们最近设计制造的机器蟑螂,居然可以担任“内奸”,先把蟑螂哄得一愣一愣,以为是自己的同类,然后再将其从阴暗处引到它们平常不会去的明亮处任人宰割。  相似文献   

8.
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战争的武器不是向大发展,而是向小迈进。因此,那些小型轻便智能化程度高的武器,越来越被兵器专家看好,因此它们将成为未来战场上一支别开生面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9.
谢冬兰 《知识窗》2008,(8):48-49
一只灰色的松鼠摇动着毛茸茸的大尾巴,对另外一只正在附近觅食的松鼠咆哮着发出警告——这是汉普夏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一个普通的春日里进行的一项机器动物控制实验。所有情景都是真的,唯一特别的是这只发出警告的松鼠是由电脑自动控制的,它并不需要吃松果。  相似文献   

10.
张开逊 《世界发明》2002,25(2):34-35
当工具能够反复执行同一个动作的时候,就成了机器。机器利用自然的能量产生动力,使人类摆脱沉重的体力劳动。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完成了这个历史性的变革。这种变革首先出现在英国,随后迅速波及全世界。  相似文献   

11.
人类不是地球上最敏捷、最强悍的动物,我们不如猎豹跑的快,我们不如大象有力量,人类的这些弱点表现在战场上就是容易受伤,容易死亡。为了克服这些弱点,打造无所不能的未来超级战士,开发一种地面部队使用的外骨骼机器装。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新时代》2006,(5):32-32
这头浑身装满传感器和电动机的机器恐龙简直栩栩如生,你可以考虑用它换掉家里的猫眯了。  相似文献   

13.
《百科知识》2013,(13):2+69
<正>~~  相似文献   

14.
机器苍蝇     
如果有一天你正在参加一个秘密的跨国公司会议,突然看到一只苍蝇在你们的头顶飞来飞去,那你可要当心了,它很可能不是一只真正的苍蝇,而是一只由美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来的高科技机器苍蝇,它将是有史以来个头最小、也最容易让对手疏忽的军事和商业间谍! 在美国伯克利市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高科技实验室里,一项由美国五角大楼资助的“机器苍蝇”的研究正在进行当中,这种机器苍蝇的大小跟普通的苍蝇一模一样,单从外观上你根本看不出两者的区别。 在机器苍蝇的研究中,起飞问题一直是个巨大的难题和挑战。一只普通苍蝇的生理构造…  相似文献   

15.
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在听到主人指令时,通过其头上的双眼观察环境,经由电脑分析处理,自主地行动,完成主人交代的工作。尽管这样的机器视觉系统还属于遥远的将来,但它的确是机器视觉研究的最初设想,也将是机器视觉研究的终极目标。当然机器视觉研究并不是以科幻小说家的梦想为动力的,而是为现代社会及工业的迫切需求所驱动的。实际上它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现代工业,应用于军事、航天以及银  相似文献   

16.
鱼通过本能控制涡流,使之按照自己的路径游泳。一种机器金枪鱼也已采用这种涡流控制下,下一步船舶和潜艇也可能采用。  相似文献   

17.
18.
蟋蟀机器     
简单的电机系统可以完成生物的复杂动作吗?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找到答案的可靠逮径。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科技,可能在将来进入你我的生活。在未来的汽车上,由这种科技发展出来的系统时刻注视我们的驾驶状态,当我们昏昏欲睡时,它会提醒我们保持清醒;当我们面对堵车而烦躁不安时,它会安抚我们或为我们提供另一条可供选择的路线。  相似文献   

20.
员工与机器关系已成制造企业“机器换人”进程的关键议题,但源自企业微观层面一线员工实践证据知之甚少。基于典型制造企业员工调研访谈,探究“机器换人”实践进程中员工与机器关系概况及其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机器既在“换人”、也在变换员工工作,“局部‘机器换人’、总体人机共生”成企业实践总趋势,且被机器替代的员工呈现组织内外部双循环流动趋势;(2)已有组织在倡导员工把机器当同事,超六成受访者希望把机器当同事,超半数受访者表示其已把机器当伙伴而非工具或对手,且超四成受访者表示应加大“机器换人”力度;(3)机器既在“换人”、也在“助人”,员工则对机器“爱恨交加”,既担忧机器替代就业,又无法离开机器而独自作业,且“机器换人”对员工工作收入、效率、强度、时间、动力等均有双刃剑效应;(4)员工对待人机协作持积极态度,其总体更偏好与人而非机器协作,但也因角色情形而存在差异,即员工更偏好作为平级同事或上司的人类协作者而非机器,并偏好管理作为下属的机器而非人类;(5)机器特征(相较于员工特征)对人机关系影响效应总体更为凸显,且性别、技能熟练程度、机器智能自动化程度、操作界面设计合理性、机器技术支撑程度等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