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唐代江西桂岩书院和东佳书堂来看,科举是促使书院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科举与家族书院联姻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唐后期维护家族稳定和提高家族声望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家族是具有教学功能书院兴起的重要促进因素。家族举办的书院以“期取青紫”和“家传孝友”为宗旨;为实现以上目标,家族对书院给予经费支持并主动选择开放办学。书院与家族互动中的科举因素既是家族书院发展的动力也是桎梏。  相似文献   

3.
白鹿洞书院编年稿(选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鹿洞书院编年稿》是我院李才栋同志为研究我国古代书院制度的历史经验而编撰的。该书收录了自李渤隐居庐山以来有关白鹿洞书院的重要史料,并加以必要的考证,同时附载了当时有关书院的大事。本刊征得作者同意,选载其中一部分条目。这次选载的有:“关于四大书院”,“李渤隐居”,“李渤创建台榭”三条。标题系本刊所加。这三个条目的史料,对于研究我国古代书院的起源问题,研究所谓“四大书院”这个历史上长期争论的命题,都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对我国古代教育,学术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产生过重要影响。“书院”名称起用于唐代,指官办的藏书机构或私人读书的书房,大约北宋初年开始,才成为聚徒讲学的教育机构的专称。尽管学术界对书院起源时间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追溯中国书院文化的起源与流变,揭示书院在中国的文化教育和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孔子开创了私人办学之风。书院开始于唐代,其功能一是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二是作读书休闲之用。宋代书院伴随着理学的产生而兴盛,南宋朱熹所到之处,则以创建兴复书院为首务,他以自鹿洞书院所写的“揭示”即学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院的首要功能是教育(以儒学经典为文本的人文教育),其次,书院也是发展学术思想、开展学术交流、进行学术创造的重要园地,以及维系社会舆论的场所。书院制度还随着理学向东亚国家的传播而播迁到韩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6.
从唐至五代时期的书院来看,科举制度是促进书院发展的重要力量。书院与科举联姻的主要原因包括: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封建家族维护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及书院教育家的榜样作用等。书院与科举的联姻在促进书院发展的同时也使书院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官学,从而阉割了书院自由讲学、独立研究的办学精神,这一历史教训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书院制度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是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物,从宋初到清末,历时近千年,对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一、书院的起源 书院最早源于私人讲学,后经官方提倡、赞助逐步形成为书院制度。据考证,“书院”这一名称可追溯到唐代,当时只是官方藏书、校书或私人读书治学之所,据《唐六典》载:“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改集贤殿修书所为集贤殿书院。有学士、直学士、侍讲学士、修撰官、校理官、知书官等。集贤院学士,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以对,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承旨而征求焉。其有筹策之可施于时,著述之可行于代者,较其才艺,考其学术而申表之。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月终则进课于内,岁终则考最(考察其功债)于外”。可见官方的书院除刊辑经籍之外,还负责荐举贤才和提出某些建议,供皇帝选用和参考,由此便聚集了一批熟悉经史掌故的学者 文士,而成为一时的学术中心。而私人创建的书院有时间可考的应首推建于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的张九宗书院,在当时许多书院中具备讲学、授徒活动的书院,据志书记载仅有四所。即:“在吉水县,唐通判刘庆霖建以讲学”的皇寮书院,“在漳州府,唐陈与士民讲学处”的松州书院,“在德安县,唐义门陈衮  相似文献   

8.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书院成为中国现代文化教育机构改革特别是现代学校改革的重要制度和思想资源,书院史研究也随之兴起。这股“书院热”的社会背景是西式学校制度弊病的凸显及其引起的批判和反思,思想背景在于道尔顿制、导师制等西方教育理论的传入,这两方面共同形塑了新的书院概念;同时展开的书院史研究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通过各种方式暂时弥合了新书院概念与书院历史实践之间的割裂,并为新书院概念贡献了历史依据。这一重塑的书院概念成为中国教育史及教育理论中的重要典范,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9.
徽商是明清时期徽州书院教育出现鼎盛局面的重要因素。试从徽商攀缘政治势力、追求经济利润及扩大家族影响力三个方面考察其兴办书院的动机,并且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简要分析了商人书院创办所产生的社会功能及负面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0.
“书院”二字的出现,起于唐代。据《玉海》记载:“唐明皇置丽正书院,集文学之士。”但那时的书院还不是教育场所,也没有普遍建立。只有到了宋代,国内各地才有书院设立,并且是教育场所。宋朝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元书院、石鼓书院。就被称为“天下四大书院”。著名学者朱熹,就曾在白  相似文献   

11.
学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办学形式,它不但对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也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自来开始,经元明至清,书院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组织已遍及各地.来定南渡后,浙江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学者辈出,书院林立,而作为“文献之邦”的宁波,书院发展促进了宁波文化的昌盛繁荣和学术空气的空前活跃,故有“海滨邹鲁”之称.本文将对宋元明清这一时期宁波书院的发展情况作一粗浅的探求.一、不同时用的宁波书院(一)宋代,书院发展迅速唐末五代,政治紊乱,经济萧条,读书立…  相似文献   

12.
“岭西五大家”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广西桐城派的作家群体,他们的成长和兴盛,离不开早期在当时广西省城书院学习切磋的经历。而“岭西五大家”也不同程度地对广西书院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即从“岭西五大家”与广西书院的关系,探寻清代中期广西书院发展的情况,认为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当地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并形成文化繁荣局面。而本乡大批才学之士的出现,也有可能反过来推动当地教育的发展,成为延续本乡学术、文化传统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江西奉新华林书院是古代家族性书院的一个典型,近年来,笔者又陆续接触到一些华林史料,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兹整理如后,以求教于方家。一作为家族性书院的华林书院,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华林胡氏的家族经济。从唐末到北宋中期,胡氏一直是合族聚居的大家族。从社会地位看,胡氏并非贵族,地方政府上书朝廷时称其为"县  相似文献   

14.
漫谈书院     
河边 《中国考试》2006,(4):53-57
书院简史书院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机构和形式之一,是教育、学术研究的主要场所,是进行文化传播、普及文化和宣扬教化的基地。宽泛地说,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可视为书院的起源,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以说是书院的前身。  相似文献   

15.
作为矫正乡音机关,正音书院是中国书院史上独有的一道风景,其兴衰集中体现了书院与科举的密切联系。它既不是儒学大师讲学之处,也不是供奉先师之祭祀之所,更不是储藏书籍的场所。通过对正音书院这一风景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非传统意义书院的另一种风貌。  相似文献   

16.
一、宋元时代的书院 “书院”这一名称起源于唐代。开元初年(713年)唐玄宗置丽正殿书院,十三年改为集贤殿书院。但这时的书院只是官方用来藏书和校书的地方,而不是读书和讲学的场所。直到唐末、五代时,书院才作为正式的教育机构出现在中国的教育史上。  相似文献   

17.
古今中外的大学书院不管按何种模式运行,对书院最普遍的理念共识是书院要“以学生为中心”。当前随着对“以学生为中心”概念研究的深入,“学生能动性”被视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概念核心。“学生能动性”是学生为发生改变积极设定目标、进行反思、做出负责任行动的能力,“学生能动性”不是学生固有的品质,需要在“互动”的环境中培养,能动程度依赖于环境的支持度。培养“学生能动性”是信息技术时代和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迫切诉求,但在高等教育领域,有关“学生能动性”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多。大学书院作为人才培养创新的试验田,“学生能动性”培养应成为重要着力点,大学书院应从情感氛围、师生互动、通识课程、学生自治、选择机会等方面着眼,促进学生能动发展,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唐宋以来,中国书院不仅为中国文化的积累和传播作出了贡献,而且也有功于中西文化交流。西学东渐之时,来华的外国人将其创立的文化教育机构,无论是 college,academy,school、niversity 等都叫做“书院”;而走向世界的中国士人,也将是他们所见到的近代学校、实验室、科学馆、博物馆等都称作“书院”而介绍给国人。中西人士对“书院”的这种认同,体现出书院交流中西文化的功效。这里谨以教会书院为例,从一个侧面来探讨它的这种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书院是一种官学系统之外的教育组织,它不依靠朝廷的正式诏令而建立,其主持者、管理者都没有纳入朝廷的官学教职之中。所以,在中央集权的古代社会中,书院具有一种相对的独立性,特别是在书院创建、办学理念和内部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自治权。中国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一样,在文化史、教育史、学术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国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根植于不同的社会结构之中,二者的自治权差异十分明显。中国古代书院的自治权与家族自治权存在同构关系,正像家族自治权往往受制于皇权一样,书院的自治权也总要受到以皇权为主导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权力的限制。而欧洲近代大学的自治权则是与城市自治权存在同构关系,大学自治是城市自治的直接产物。中国书院和欧洲大学在自治权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二者根植的特定历史的社会政治结构不同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宋元明清四朝书院从发达到沉寂,从崇尚自由讲学到成为官学,其赖以生存、饮誉于世的学术特色逐渐淡化而消失,乃至成为科举的附庸,个中原因让人深思,其中控制书院经济命脉的“赠地赐田现象”在书院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认为此现象对当今政府对大学的管理及大学自身自主办学、自我发展仍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