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站创建于1959年,是国唯一的以冰川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综合科学试验站。它处于乌鲁木齐河流域,位于欧亚大陆深处,是研究大陆性冰川及高山环境的理想场所,该站由兰州冰川冻土所管理。  相似文献   

2.
罗睿 《内江科技》2014,35(10):101-101
<正>动态储量是确定气井合理配产方案、制定气井合理开发方案的重要依据,物质平衡方法是计算气井动态储量最为常用的方法。然而对于低渗透气藏来说,物质平衡方程中所需的精确的地层压力数据需要较长的关井时间才能准确测得[1],这就会影响到气井的正常生产。流动物质平衡法是确定天然气地质储量的动态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也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它对气候变化的反映最为敏感.对我国内陆干旱区来说,水更是制约生产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近年来国际上认为,今后五十年内大气平均温度上升,中纬度大陆夏季干旱的频率可能增大.那末,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不能不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陈晖  胡泽根  王禹川 《内江科技》2011,32(5):112-112,137
常规气藏由于没有复杂的边水或底水等因素,计算动态储量时不用考虑水体的入侵,计算相对比较容易。但对于水驱气藏,尤其是比较活跃的边水(底水)水驱气藏,在计算其动态地质储量时,首先必须计算水侵量的大小,水侵量的计算是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物质平衡方程的分析,提出了利用地层压力及采出量等生产数据建立目标函数,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自动拟合,直接计算水驱气藏动态地质储量及水侵量的新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对比验证说明该方法计算结果可靠、计算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中纬度山地冰川大国,冰川科学研究十分重要。冰川还是我国西部干旱区重要的水资源——我国及周边国家大江大河的源头,由冰川变化引发的水文、水资源变化对于我国西北干旱区山盆地理结构的生态系统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天山冰川站")建立于中国冰川学开创之初的1959年,围绕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的研究,对中国冰川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亦是对国际冰川学的重要发展和贡献。以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综合观测试验为基础的水文学研究,奠定了我国内陆河流域水文研究基础。60年来,作为中国冰川学观测、试验、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对外开放交流的平台,天山冰川站在冰川物理学、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冰川水文、雪冰物理化学过程、第四纪冰川、冰缘植被与生态等研究方向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为中国的冰川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世界冰川监测服务中心(WGMS)将1号冰川列为全球10条重点观测研究的参照冰川之一,即作为中国和中亚干旱区的参照冰川,其长期、系统的观测研究成为许多国家冰川学研究的参照和典范。  相似文献   

6.
曾川  冯国良  王贵生 《科技风》2012,(14):55+57
大牛地气田为一典型的低压、低产、低渗透气田,由于录取的生产数据有限和频繁产量调整的影响导致大部分生产参数的计算方法对大牛地气田的气井不适用,这里介绍了流动物质平衡法在大牛地气田计算气井合理产气量和动态储量上具体做法及在指导现场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冰川资源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全部完成中国冰川编目的基础上,精确统计了青藏高原发育有现代冰川36793条,冰川面积49873.44km2,冰川冰储量4561.3857km3,分别占我国冰川总数的79.4%、84.0%和81.6%,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现代冰川分区。青藏高原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其数量和规模占冰川总数的一半以上。由于气候和地形要素的不同组合,除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外,山脉北坡冰川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大于南坡。青藏高原冰川形态类型齐全,悬冰川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9.3%;而大型的山谷冰川仅占高原总数的4.6%,但其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高原总数的33.5%和48.6%。大型山谷冰川面积大于100km2的冰川有20条,喀喇昆仑山北坡的音苏盖提冰川长42km,冰川面积达379.97km2。青藏高原现代冰川折合成淡水约有39228×108m3,是青藏高原地表径流总量的10.8倍,是巨大的优质淡水资源。初步计算,每年可提供冰川融水504×108m3补给河流。青藏高原冰川水资源在各大水系的分布上不均匀,海洋性冰川区冰川融水径流模数远大于大陆性冰川区。  相似文献   

8.
2007年8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第四纪冰川陈列馆韩同林研究员和中国地质科学院高级工程师陈尚平等专家,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进行了为期5天的地质实地考  相似文献   

9.
杜海燕 《科学生活》2007,(10):21-23
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相当明确——"冰川消融,后果堪忧"。确实,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地球气温不断升高——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至今,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75摄氏度,全球气候变暖正使得冰川严重萎缩——这已经成为一个攸关人类存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在南极洲麦克默多干谷附近,有一处非常有名的冰川,它的特色是不定期流出"血液"。最近,这处冰川又开始流"血"了。冰川流血,听起来好像有些恐怖哦。早在100年前的1911年,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就在南极发现了这处流"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1958年应国家开发西北地区急需,组建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开始对我国西部高山冰川和多年冻土进行考察,1962年调整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冰川冻土研究室,1965年与原治沙队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1978年冰川冻土部分单独建所,改称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该所是我国唯一的以高山、高原和北方寒区冰川、积雪与冻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代表绿色和平组织去了珠穆朗玛峰,准备拍摄海拔5800米的中绒布冰川,却发现那里的冰川已经消融得面目全非。这样极高海拔的地区也已经受到了气候变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施雅风,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市。1942年浙江大学毕业后,师从著名地质学家叶良辅教授和地理学家黄秉维教授,获硕士学位。1947年在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解放后从事地貌区划研究,兼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学术秘书。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并任地学部副主任。半个多世纪以来,施雅风广泛涉猎地学诸多领域的研究,建立了中国冰川研究体系,推进和组织新学科──冻土学和泥石流研究,促进并发展了西北水资源、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影响等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各种专著18部…  相似文献   

14.
2007年8月,中国地质学家新发现的鄂伦春自治旗第四纪冰川遗迹,资源丰富,规模巨大,个案经典,是世界冰川遗迹中的奇迹。它具有国内面积最大的冰蚀湿地,最大的冰川花岗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冰川灾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是除南、北两极地区之外全球最重要的冰川资源富集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冰川整体处于快速退缩状态,这不仅影响水资源储备,而且伴生了相应的冰川灾害,如冰崩、冰川跃动、冰湖溃决洪水、冰川泥石流等。这些冰川灾害的发生具有各自的时空分布规律、发生机理和灾害过程。总体上,气候变暖、变湿导致冰川不稳定性增加,进而导致冰川灾害风险的发生。从统计结果来看,近期气候变暖使得这些灾害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特别是极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都出现了冰崩灾害,可能表明青藏高原的冰川在整体上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且,随着气候变暖的持续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灾害的风险程度也在加剧。  相似文献   

16.
刘园园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I0011-I0011
<正>科技日报讯(记者刘园园)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1960年到2013年,祁连山最大的山谷冰川——老虎沟12号冰川退缩了390.7米,平均每年退缩超过7米;仅2009年到2013年就退缩了79.4米,平均每年退缩将近20米。"冰川本身就是气候的产物,对气候也十分敏感,一旦气候发生变化,很快会反映在消融上。"中科院寒旱所助理研究员刘宇硕说。随着气候的变暖,祁连山冰川正在加速消融。据统  相似文献   

17.
“十五”冰川冻土学科人才基金项目实施以项目带动人才培养,以人才促进学科发展的整体战略,引导人才结构调整,形成了解决青藏铁路冻土问题的关键团队,组建了恢复冰雪研究的核心小组,培养了综合集成研究的基础队伍,对冰川冻土学科的推动、深化、延伸和拓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环境经济系统物质流可持续性与循环经济物质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栟  李汉平 《资源科学》2008,30(9):1327-1335
目前物质流分析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证方法.本文借助物质流分析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建立了环境经济系统及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分析模型,并利用模型中各段物质流之间的质量平衡关系,讨论了满足环境经济系统界面可持续约束条件下经济系统内部物质流动必须遵循的若干基本规律.通过对模型的解析研究,在物质运动规律分析的基础上论证得到以下结论:①满足环境经济系统界面可持续约束条件是实现经济系统物质流动可持续的基础;②为实现经济系统物质流的可持续,必须通过减少经济系统对环境系统稀缺性资源的消耗速率并同时降低经济系统对环境系统的废弃物排放速率有可能实现;③以往过分依赖于经济系统末端的残余物处理达到改善特定区域范围某一环境要素的局部环境质量的做法,只会加剧或导致经济系统的稀缺性资源输入及废弃物输出这两种物质流的不可持续;④实现环境经济系统之间可持续的物质流动,既取决于生产过程也取决于消费过程,二者缺一不可;⑤循环经济核心原则至少应增加Raise原则(即提高生产过程的物质累积在其整个物质产品结构中的比例.以及增加消费过程总物质输入在消费过程中的物质累积比例).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I0003-I0004
2002年拍摄的这张魁尔克亚冰帽冰川的照片(右)与1977年在相同位置拍摄的照片存在的巨大差异。它们充分展示了这座冰墙的垂直边缘已经后退很远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十分独特,对高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保障作用.在我国乃至亚洲的生态与环境安全保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近30年来.全球正经历着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对青藏高原冰冻圈的影响极为明显。气候变暖导致山地冰川加速消融退缩,引起冰湖溃决和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