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次集体教研活动,中心议题是教师如何对待学生上课时的“插嘴”。王老师第一个发言:“有的班学生学习习惯很不好,今天我上数学课,题目刚出示,就有学生不经举手马上说出答案,打断了我的教学思路。”李老师深有同感:“有的同学回答错了,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不同见解,不举手发言,课堂纪律一团糟。”关于教师如何处理“插嘴”,有老师举了下面例子:一位青年教师教学《邱少云》,正讲到兴头上时,一名学生插嘴道:“老师,为什么蓝蓝的天上没有闪闪的星?为什么邱少云身上带着子弹、手榴弹而不爆炸呢?”老师一时语塞,碍于有人听课便严肃地…  相似文献   

2.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后仍“举步维艰”之时,孙老师从“风”这个角度予以巧妙点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下子豁然开朗:“我知道了,可能邱少云趴…  相似文献   

3.
失落的生成     
【情境再现】下面是《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片断:师: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感动着无数的人。课文中写了邱少云的什么事,表现了邱少云的什么品质?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后再全班交流。(生交流)生1:老师,生甲装怪,他问我们“邱少云为什么是英雄”。生2:老师,生乙更坏,他说“邱少云是傻冒”,他还问“这个故事真实吗”。(有的学生直摇头,有的指指点点,有的议论,有的暗暗点头……)师:这是邱少云的战友亲眼看到的,没什么可怀疑的,你们俩光往歪处想。请同学们交流讨论的结果,给这两位同学一个教育。【诊断】“生成”的“离经叛道”扰乱了“预设”,教师虽…  相似文献   

4.
2004年第7、8期《小学语文教学》发表了张运群老师写的《“风向”一说不合事理》一文,读后令我不禁佩服张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而张老师在文中所提到的两个“谜团”,也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查阅手中资料,撰成此文,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疑点一:邱少云牺牲时,“我”在什么位置?按课文中“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及“扭转头一看”等句判断,“我”当时是在邱少云身边不远处或前面,因此先闻到浓重的棉布焦味,再转头看,才发现邱少云已被火烧。但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我”怎么可以随意“扭转头”呢?因为…  相似文献   

5.
童心不可欺     
最近听一位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到某校借班上公开课,这位老师非常重视朗读,注意以读代讲,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课一开始,该老师便对学生说:“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学校的红领巾广播台马上要招播音员。这一课,谁读书读得好,老师就推荐谁去。”学生一听,个个兴趣盎然,课听得非常认真,读得也十分投入,令听课老师啧啧赞叹。课后,一位听课老师问授课老师,你怎么知道这所学校要招播音员呢?他坦然地说,骗学生的。我一听,不禁一愣:说得好轻松,骗学生的!古人云:“童心不可欺”。作为教师,面对圣洁的童心,欺骗学生,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6.
教材、教师用书、音像资料、网络……是可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那么,听课的老师是课堂教学资源吗?请看小学思想品德《学会礼貌用语》一课教学案例片断。师:今天,我们有一个与人交往的好机会,有这么多听课的老师,请你们用礼貌语言与听课老师交流一下。(学生的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 师:不要紧,你们可以商量一下,怎样使用礼貌用语。  相似文献   

7.
余红 《师道》2003,(12):30-30
最近,我有幸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王老师充满激情的话语,洋溢真情的评价,学生动情的朗读,真挚的具有个性化的体会,打动了每一位听课的老师。我由衷地感叹: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课前在师生对话中王老师仅三言两语,就吸引了学生。“大家知道我姓什么吗?”“姓王。”学生齐答。“同学们对我熟悉吗?”“不熟悉。”学生一齐摇头。“那喜欢我吗?”“喜欢。”学生整整齐齐地很乖地大声回答。“哦,看来你们对我是一见钟情啊。”话音刚落,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笑了起来,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8.
近期,笔者有幸参加了山东省枣庄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暨优质课评选活动,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授课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禁连声赞叹.尤其是孙景权老师讲述执教的《乘法分配律》一课,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到课堂是快乐的、轻松的,也是成功的. 一、导入新颖,故事激趣 教师讲述数学小笑话《乘法分配律》引入新课.一个学生的作业本在“姓名”栏里写着:木(1+2+3).老师问:“这是谁的作业本?”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是我的.”老师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学生:“木林森.”老师:“那你怎么这样写呢?”“老师,您不是说要学以致用吗?”“嗯,是呀……那你这是用的什么?”“乘法分配律.”老师恍然大悟.在这个环节,孙老师通过数学小笑话引入新课——乘法分配律,对初步预习过的学生来说一定会哈哈大笑,对没预习过的学生也会引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相似文献   

9.
如此规定     
全区数学教研大组研讨活动时,一位教师在《年、月、日》课堂教学的尾声,进行了质疑问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年中有大月又有小月呢?”教师迟疑了一会儿,说“:这是规定。”又有学生举手“:老师,为什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呢?”教师说“:这是规定。”第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而不是13个月呢?”教师说“:这也是规定。”举着的小手不约而同地放下了。教师问“:还有什么问题吗?”一位男生小声地说“:有什么好问的,都是规定嘛!”就这样,在教师的规定声中,结…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读懂句子,这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训练。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根据句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巧妙设问,理解句意。以巧妙的设问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句意,这是基本的、最常用的方法。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中“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一句时问道:“邱少云是一位伟大的战士,作者为什么把他比作石头呢?烈火中的邱少云与石头有哪些相似呢?”“为什么作者不说邱少云像石头一样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而说邱少云像千斤…  相似文献   

11.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听完王老师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五年制第九 册第十课) ,大家长时间为之鼓掌赞赏。这位教师钻研 教材深透 ,教学方法巧妙 ,贵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 求异思维。人们尽管离开了课堂 ,可是那富有启迪的 教学情节却牵动着大家的心。 课堂上 ,学生预习之后 ,经过王老师的引导 ,质疑问 难便开始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 :“邱少云潜伏 在敌人的前沿阵地 ,动一动就可能被敌人发现 ,难道他 被烈火烧身时 ,那‘浓重的棉布焦味’敌人闻不到吗?” 问题一提出 ,听课的人都为执教老师捏了一把 汗 ,因为这是个关…  相似文献   

13.
教出味道来     
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而且应该味道十足!遗憾的是有些老师上的语文课味同嚼腊,反倒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胃口。怎样才能把语文课的味道教得浓浓的呢?一位教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文中“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这一比喻颇给人以启示。现把教学片断实录在下,并略作评析。  相似文献   

14.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多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诱导他们攀登知识的高山、情感的高山、人格的高山,使语文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做法如下:1.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如读《我的战友邱少云》,学生质疑“:我”与邱少云潜伏得很近,为什么火没有烧到“我”的身上,而邱少云却被一团大火包围呢?这个问题虽与课文中心关系不大,但老师没有打消他的积极性,而是让学生找有关句子读了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们又问: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整整烧了半个多钟头,他能忍受得了吗?没有别的办法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老师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到一个班级去听课。上课铃声响过之后,和其他老师一样,任课老师照常进行组织教学。老师说:“上课!同学们好。”而这个班的学生们却并没有像其他班级的学生们那样,简单地应答“老师好”,而是声音洪亮地齐声回答道:“我们成功过,我们失败过,但我们从不放弃。”说实在的,当时我的耳目真是为之一新、精神更是为之一振。在短暂的一愣之后,我不禁在心里为这个老师的做法击节叫好。现在,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等方面的教育教学理念。那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常规礼仪进行改革就很有…  相似文献   

16.
笔者有幸倾听了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王老师以他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对笔者来说,更是受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王老师说:“有了人,才有‘文’;为了人,才有‘文’。因此语文是人的教育。”是的,王老师的课正是一堂让“人”字大写的语文课。一、淡化分析,引导学生逐层的感悟语文本体观认为:语文课应引导学生“到课文中走一个来回,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要抠词抠句”。王老师的课正是这样,他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设计教法,环节不多,却“针针见血”:1.通…  相似文献   

17.
这是在一次听课时遇到的事,一位青年教师执教《雨和雾》,在即将下课的时候,老师问了一下:“大家还有问题吗?”一个男孩站了起来,头晃了一下:“老师,雨水为什么是咸的?”老师愣了一下,自语道:“雨水是咸的?”然后把目光转向其他同学:“你们说呢?”课  相似文献   

18.
最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在县实验小学举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虽然季节寒冷,但前来听课的教师毫无寒意,因为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研究课堂教学改革问题。我也的确从观摩课上学到了点课堂教学改革的“真经”,但这“真经”却是由一名学生的一句话中悟出的。事情是这样的,执教老师讲授的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教师正让学生思考、分析伽利略由亚里斯多德的话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们正在谈相关的句子。教师并没说有让学生提出异议,谁知,教师刚把任务布置下去,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俺讨论讨论行吗?”当时,…  相似文献   

19.
[案例]《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浙教版教材六年级的一篇文章。在教学第八自然段时,一学生的“节外生枝”打断了原来的教学流程。他说:“老师,我有个问题,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了半个多小时,为什么其他战士没有受到影响?”学生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是啊,文章前  相似文献   

20.
邱少云真傻?     
在一次创新教育研讨会上,一位教师正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当播放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情景时,生A脱口而出:“邱少云真傻!”部分同学随声附和,部分处于暂时的茫然。执教教师不紧不慢地扫视了全班,追问到:“能不能说出你们的理由来?”生A抢先到:“邱少云是很傻。当他被熊熊烈火烧身时,我想周围轻烟缭绕,发出毕毕剥剥的响声,他完全可以打几个滚,扑灭身上的火而不被发现。可他却一动不动,直到活活被烧死。”生B接着说:“这么年轻,难道就没想到还要为国为民做更多的事情吗?真傻!”生C说:“暴露这一次目标有什么稀罕,以后多出点力,尽职尽责,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