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宠儿》是托尼·莫里森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一部力作,小说中宠儿的多重模糊身份一直使读者感到疑惑。本文通过对宠儿身份多重性的解读指出《宠儿》与《爵士乐》之间存在互文性,同时指出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文本的明确终极意义已经不存在。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马戏团之夜》还是《宠儿》在世界文学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并受到了世界读者的广泛欢迎和喜爱。两部作品均带有明显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在人物与故事情节等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因此本文将从简单介绍《马戏团之夜》与《宠儿》的作品内容入手,着重围绕《马戏团之夜》和《宠儿》中相似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托尼·莫里森熟稔《圣经》,精通神话叙事艺术,其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意象和主题等常常包含着丰富的神话因素.《宠儿》作为其代表作,集中体现了莫里森在这一方面高超的写作技巧.因此,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考察《宠儿》中蕴含着的圣经神话原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宠儿》的主题以及体会莫里森的写作才华.  相似文献   

4.
托妮·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当今文学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于1987年发表的《宠儿》是其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宠儿》自出版以来,一直倍受文学评论界的关注。迄今为止,已有许多评论家对《宠儿》的主题、语言、人物、象征及叙事视角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就目前的评论资料来看,很少有评论家对《宠儿》的新旧译本进行比较,因此,从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应该具备的素质出发,对《宠儿》的新旧译本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比较,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 ,其巨作《宠儿》奠定了其作为一位杰出的美国小说家的地位。在黑白文化冲突中 ,黑人 ,尤其是黑人女性遇到了身份危机。《宠儿》的发展史就是黑人族群 ,尤其是黑人女性的艰辛的身份求证之旅 ,最终 ,《宠儿》通过塞丝的自我求证和冤魂“宠儿”的讣证使黑人女性得以逃脱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6.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籍非裔作家,发表于1987年的小说《宠儿》是莫里森最震撼人心、最成熟的代表作,一直被评论家视为"黑人文学历史的里程碑"。本文以二元对立为视角对《宠儿》进行文本解析,通过对《宠儿》中四组二元对立的分析:人与鬼、反抗与压抑、黑人婚礼与白人婚礼、塞丝母爱的缺失与对子女的宠爱,分析出是奴隶制社会以及塞丝本人性格中的对自由和平等的追逐导致了塞丝弑女的非偶然性。  相似文献   

7.
《宠儿》是重建美国历史的里程碑;《宠儿》独具一格的后现代主义叙述策略确立了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尼美.莫里森在当今美国文坛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8.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黑人女作家,其巨作《宠儿》奠定了她在文学界小说家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探索爵士乐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的音乐特性,与《宠儿》内容相结合,体现莫里森对爵士乐这一黑人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9.
《宠儿》自面世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当代族裔文学的大发展,国内对于《宠儿》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深入拓展阶段。本文从译介研究、思想主题研究、审美方法研究和比较研究4个方面着重考察了近5年来《宠儿》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研究现状。认为中国学者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加深理论深度,提升研究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
《宠儿》是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最好的作品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黑奴母亲的弑婴故事。本文着重分析了《宠儿》中畸形母性的表现,并对导致这种畸形母性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认为托妮.莫里森的《宠儿》着重从不确定性的角度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并从主题的不确定、人物的不确定、情节的不确定、语言的不确定四个方面揭示了《宠儿》的后现代性,及其文本建构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托妮·莫里森的长篇代表作《宠儿》(1987)在莫氏荣膺诺贝尔文学奖(1993)以来一直是国内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的重要文本。从小说的人物形象、思想主题、艺术形式等三方面对1990年代以来国内该作品的研究进行梳理,试图较客观地把握中国《宠儿》研究的特色与态势。  相似文献   

13.
作为后经典主义叙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修辞性叙事学已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其中,詹姆斯·费伦(James Phelan)已经成为后经典修辞叙述学最有影响力的叙事理论家之一,费伦提出的叙事判断已经成为费氏修辞性叙事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着《宠儿》中的"杀婴事件",运用费伦提出的叙事判断的六个命题阐释了《宠儿》中的叙事策略以及读者的阅读经验,不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宠儿》这部后现代主义经典著作做出阐释,同时也展现了修辞性叙事理论与叙事批评与经典小说修辞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宠儿》是非裔美国女作家莫里森的一部力作,该作品探讨了黑人女主人公的主体性构成问题,指出塞丝是通过与他人的对话来认识自我、构建自己的主体性的。莫里森关于主体性构建的思想与巴赫金对话主义中主体的对话构成的观点不谋而合。莫里森通过《宠儿》表明了自己对黑人主体性构建的态度,认为对话可能是美国黑人构建自己主体性的一种策略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赵燕 《考试周刊》2010,(43):28-29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其巅峰之作《宠儿》运用了大量象征手法,对深化和充实主题起到了点睛作用。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宠儿》中主要事物和人物的象征意蕴,旨在揭示其深刻的主题、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丰富和拓展作品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6.
纵观国内外有关《宠儿》的评论,大多评论家运用后现代主义、互文性、叙事学、精神分析批评等理论对小说进行了解读。本文认为在《宠儿》中,莫里森将颠覆殖民话语与重构美国身份认同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一方面,莫里森通过对基督教文化的改写,颠覆了以“大熔炉”为象征的殖民话语;另一方面,莫里森重新构建了喻为“被子”的美国身份认同,强调了多元文化并存的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7.
托尼·莫里森是20世纪最为杰出的的非洲裔女作家,《宠儿》是莫里森的最为出名的作品之一。本文试图从女性哥特主义的角度分析这部作品,探讨《宠儿》中的女性哥特主义元素。  相似文献   

18.
美国黑人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巅峰之作《宠儿》一经发表便收获好评无数。本文将从种族操演角度分析《宠儿》中所刻画塞丝的形象并进一步揭示,黑人女性受压迫、被殖民的地位不是天生而来,而是由于殖民者的话语建构和操演而来。  相似文献   

19.
托妮·莫里森的长篇代表作《宠儿》(1987)在莫氏荣膺诺贝尔文学奖(1993)以来一直是国内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的重要文本。从小说的人物形象、思想主题、艺术形式等三方面对1990年代以来国内该作品的研究进行梳理,试图较客观地把握中国《宠儿)研究的特色与态势。  相似文献   

20.
韩宏丽 《文教资料》2010,(19):35-37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描写了美国内战后奴隶制度给黑人奴隶带来的极大伤害,但作者在控诉奴隶制罪恶之时摒弃了狭隘的种族主义观念,从而使得《宠儿》中所刻画的白人形象呈现出两面性。这与以莫里森的作品为代表的美国黑人文学第三次高潮所倡导的"融合"主题相吻合,也与美国当代多元文化的需求一致,表达了作者对实现黑白种族融合从而真正实现黑人自我解放的殷切期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