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据生物同化的原理,基本隐喻的生成来自人本身的生物体验,其产生过程也类似于生物同化的转换机制,这一本体行为在一定的社团中经过长期的减熵结晶化过程最终被规约化和社会化。就隐喻建构篇章而言,与工具延伸生物官能同理。隐喻在篇章中的推进过程就是对隐喻式言语的延伸过程。这既是篇章隐喻的生成过程,也是对博喻性篇章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2.
3.
隐喻研究工作在以往都侧重于词汇以及句子两个方面的研究。隐喻是语用现象的一种,在目前文学语篇中,隐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文学语篇建构的过程中,一般都会使用隐喻来完成文本框架的建构,在实际工作中,促使每一位读者在读到以及读懂隐喻的基础上对文学语篇中语言的理解。所以,不管是语篇主题的发展还是语篇信息连贯,隐喻发挥的作用非常的显著。与此同时,在文学语篇中,隐喻的使用可以发挥非常显著且生动形象文体效果。立足于语篇这个层面完成研究,也就是,使用隐喻可以实现隐喻功能的揭示。同时还可以完成语篇信息发展的阐述,实现语篇组织机制的有效性,其实际上是衔接以及连贯语篇最为重要的内容,在上述的基础上促使语篇的研究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语用现象,隐喻在语篇中起着重要作用。隐喻体现了发话人的意图,具有较高的信息性,受到语境的影响和支配,隐喻的语篇建构功能在受话人寻求可接受性的过程中通过语篇连贯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人际语法隐喻是功能语言学中语法隐喻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包括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在语篇的建构中,人际语法隐喻可以合理配置语法资源,有助于语篇准确地反映语言交流的意图。  相似文献   

6.
隐喻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构型上都是有结构的,这也意味着从结构上研究隐喻是可行的,对篇章隐喻更是如此。语法隐喻的产生不是孤立的,它与客观现实世界甚至作为人类各种交际手段的符号系统有着一种互为照应、相互映射的关系。本文从篇章语法隐喻的古典模式、韩礼德模式和美国功能模式以及篇章隐喻修辞结构及脉络理论等角度探讨语法隐喻的起源及其对篇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包含了一种文化思维方式。它以文化相似性为基础,通过个体经验和想象来实现其隐喻含义。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交际用语,称谓语也蕴含着丰富的隐喻,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语言符号,更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掌握其隐喻性用法是我们成功交际的金钥匙。本文试图从隐喻的视角出发,探讨英汉称谓语中隐喻用法的形成机制,及其表达说话者态度和感情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五四儿童文学的文化建构本源于儿童与成人的空间张力,五四中国的文化空间为五四儿童文学想象中国提供了隐喻质素。具体而论,物理空间确证了儿童价值体系的中国境域,文化空间透析了中国社会分层的话语对峙。五四儿童文学先驱借助儿童镜像来呈示五四中国的现代认同与疏离,体现了现代知识分子建构民族国家的话语努力。  相似文献   

9.
以认知隐喻学理论为基础,从隐喻工作机制入手,本文主要讨论隐喻与话语张力的关系、影响话语张力的因素和话语张力的消长盈虚,探析隐喻对话语张力的建构方法、途径和作用。隐喻总是能够以最简练的方式表达最丰满的话语意义,从而扩大话语的理解评价与审美的空间,取得最佳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0.
国际新闻报道是一种软实力的竞争,新闻记者通过有选择地组织报道内容和运用语言技巧.有意识地引导受众建构他者形象,占据道德审判的话语权。本文以《时代周刊》2013年1月至6月涉华报道为例,从隐喻视角探讨美国新闻媒体建构中国形象的语言运用技巧。认为媒体通过运用隐喻修辞运用“映射”模式建构了中国政府和官员及草根的形象.体现了美国新闻从业人员的“反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曹刿生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39-141
试图根据认知语言学、语法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经验理论,从隐喻认知的角度探讨英语动词过去时的非过去时间用法,并从虚拟和礼貌两个层面论述过去时从时间距离映射到现实距离继而映射到心理距离的语用含义,进一步认识到隐喻认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及它在话语中的信息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隐喻理论     
该文探讨了从亚里士多德到当今的语言学家的隐喻理论,着重于乔治·莱考夫的理论,理查兹、约翰逊、特韦尔斯基,特别是认知语言学家福科尼耶也有涉及。最重要的是讨论莱考夫提出的三种类型的隐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  相似文献   

13.
杨晶 《钦州学院学报》2012,27(2):101-104
从本质上讲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都利用了概念系统中两个概念域的建立、两个概念域中单向性与互动性的经验重构,以及最终由经验重构产生双重性语义结果这一系列的认知过程;因此,这一系列认知过程可以作为研究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的综合认知模式。这一模式进一步证明了思维的隐喻性本质,同时基于这一模式可将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看作一个连续体。  相似文献   

14.
隐喻小议     
隐喻是来自空间的概念 ,是随着语言发展而出现 ,它有兴盛期、延续期、也有消失的可能 ,无须把它复杂化。隐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知和表达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论隐喻中的"语法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定义、范畴对隐喻和Halliday提出的“语法隐喻”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语法隐喻”主要是语法性状的某种偏离导致语义上不同程度的变异,“语法隐喻”现象与隐喻现象虽在范畴上有相互交错的部分,却存在本质意义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语法隐喻理论的一致式和非一致式可以应用于英语明喻的研究和对simile和metaphor关系的分析。比喻语句的语法表层意义与话语深层意义的一致性体现的是simile关系,非一致性体现的是metaphor关系。应用这一观点能有效地澄清英语明喻研究中被混淆的区别问题,有很强说服力。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主张时间是空间的隐喻。已有心理学实验证明,时空隐喻的语言加工中存在空间域向时间域的映射,时间心理表征受到空间心理表征的影响。此领域的未来研究可侧重考察儿童对时空隐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诗性隐喻意义构建的主体作用,指出这种主体作用主要指施喻者的意义构建和受喻者的意义再构建;施喻者的意义构建表现在施喻者对源域、的域以及源域对的域的映射方式的选择上,受喻者对诗性隐喻意义的再构建主要指受喻者的自主性和自洽性。  相似文献   

19.
比喻的成功运用是晚唐女诗人鱼玄机诗歌语言艺术的集中表现。玄机诗歌的比喻不仅类型多样,而且用得贴切新颖、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审美感受,显示出她较高的语言艺术素养,具有强大的审美功能。同时,鱼玄机也借比喻这一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向世人倾诉了自己悲苦的身世和情感历程,这正是其诗歌主要的修辞动机。  相似文献   

20.
王卉 《大连大学学报》2010,31(5):113-116
Hallidy的隐喻概念被Martin博士继承和发展,将其分成经验型概念隐喻和逻辑隐喻。.通过经验型概念隐喻,过程可以重构为事物,品质可以重构为事物,过程可以重构为事物的品质和过程的品质可以重构为事物的品质。通过逻辑隐喻,小句中的联结可以重构为过程、事物、性质和情况。这两种隐喻形式频繁出现在以FIDIC合同条件为代表的机构性语篇中,不但不但能够提高语篇的客观性和信息密度,还可以充当语篇推理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