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回想我青少年时,同样有过莽撞与冲功,成功顶撞、违逆老师家长的教育的时候,也曾感到无比兴奋。但是如今的孩子“大无畏”的状态,无疑还是超过了我们家长可以接受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春光 《师道》2008,(7):69-70
同学的话 有很多同学都羡慕我的家庭,有个做工程师的爸爸,一个做医生的妈妈。家里各方面条件都很好,我总是穿新衣服用最新式的文具。可是他们不知道这只是个表面现象,我无数次深夜从父母的争吵声中醒来,害怕得浑身发抖。这个时候,平时温和的父母像变了一个人,他们大声的争论,有时侯还摔东西。我很害怕这一时刻,拿被子紧紧捂住自己的耳朵不想听下去。到了第二天,当着我的面,他们又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我觉得很难过,好象他们是为了我才维系着这个家庭,或者是顾及着彼此的身份。马上就高三了,深夜这样的吵闹声没有停止反而更频繁了,  相似文献   

3.
2012年7月12日新华网刊登了这样一个案例:25岁的方娟(化名)2011年大学毕业,至今仍未就业,原因是她惠有抑郁症,且肾功能不良,必须同时接受心理和生理的治疗。悲剧的根源要从家庭教育说起。方娟是家里的独女,父母是国家干部,对女儿的要求一向严格。方娟小时候和谁交朋友,体重身高要达到多少,学习成绩一定要排在班级或者学校的多少名,要获得哪些荣誉等都被父母规定好了。  相似文献   

4.
《青年教师》2004,(1):51-54
长大成人后,对少年时的受教育的记忆早已淡忘了许多,剩下的也都是美丽的“珠串”了。但现在有关中小学教师的报道,充斥着“暴力”:从“冷暴力”到“性犯罪”无所不有。不禁令人心生疑惑:我们的教师怎么了?教育怎么了?出了什么问题?症结又在何处?针对此,有人指出了问题;有人提出了解决办法,但是类似事件仍在不断发生,前两天在安徽泗县又有一名初中男生遭老师殴打后自杀。无辜的孩子仍在不断成为“暴力教师”手下的牺牲品。面对此,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怎样让孩子尽量少受伤害呢?  相似文献   

5.
《当代职校生》2012,(9):29-31
“冷暴力”的概念最先出现在婚姻家庭中,但现在这一概念已经蔓延到职场,被称之为“职场遇到冷暴力,大多是有苦说不出来的冷暴力”。职场中总是有人会受到冷暴力的对待,怎样让自己脱身,轻松做主自己的工作?我们一起来看看安妮和表姐是怎样做的吧!  相似文献   

6.
当前家庭教育中,家长体罚孩子的现象是大大减少了,但还是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对“不争气的子女出言训斥、嘲讽,进行一种“心罚”。殊不知,这些冷暴力对于孩子稚嫩的心灵有更大的伤害!一般来说,现在的孩子心理比较脆弱,不管家长们训斥与嘲讽的出发点多善良,理由多么实在,但其教育  相似文献   

7.
辛小兰  郭美英 《教师》2011,(35):23-23
在教师生涯中,常常见到一些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使用带有讽刺性、污辱性、蔑视性、过激性、指责性、训斥性、污秽性的语言,把学生治得服服帖帖、灰溜溜地走出办公室。这时,有不少老师会由衷地赞叹此老师教育学生有经验、有办法,被赞者也往往自鸣得意。  相似文献   

8.
耽于游戏,攀比穿名牌,追随流行风尚,甚至面对是非观念的时候,同伴的一些负面影响常常让父母头疼不已。这时候,如何教孩子应对同伴压力?如何培养孩子判断力?挫败感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采用了“金钱激励”法,即给孩子在学习、生活习惯方面定个标准,或者指定一项任务,如果完成得好,则相应地给予金钱上的奖励。这种方法是不是可行?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已不多见,但在教育过程中,一些班主任和老师对“问题学生”往往采取疏远、隔离以及嘲讽等态度。这些在不少人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行为,实际却是典型的校园“冷暴力”。校园“冷暴力”的存在是对学生人格和权利的不尊重,既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妨碍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因此,校园“冷暴力”的滋生和蔓延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11.
李勇 《中国德育》2007,2(9):67-68
“教育冷暴力”是指在学校教育中以非暴力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的作为或不作为。教师通过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嘲讽、漠不关心等非暴力手段,不公正对待学生,致使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受到侵犯和伤害。体罚学生已经被明令禁止,一般教师也不敢碰这根高压线,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冷暴力”的现象却时有所见,并不为人们所重视。少数教师甚至把实施“冷暴力”作为治理班级、管教和震慑学生的法宝,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中小学生遭受"教育冷暴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从教师和家长两方面分析了出现"教育冷暴力"的原因,并分别从中小学生、教师、学校、家庭、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等多方面提出了防范"教育冷暴力"的方法和对策,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的教育提供决策参考,使孩子能真正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13.
一位年轻的母亲这样诉说:“我家宝宝不愿上幼儿园了,宝宝说老师要让警察来抓他,因为他打了其他小朋友…”  相似文献   

14.
案例:小林的父母在他上初中时替亲戚家代养了一个小孩,这个孩子的到来让父母明显减少了对小林的关注。从那之后,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父母对其成绩下降的原因却是一无所知。在小林步入社会后,因一次工作失利,便把自己长时间关在屋子里,突然变得自闭起来。我听闻此事后,便“强行”去见了小林一面,他与我聊到了父母代养小孩这件事。记得他当时一脸毫无生气地对我说:“你知道吗?那个时候我跟他们(父母)说话,他们听不见,完全不理我。那我就想着干脆变坏吧,还能让他们多注意我一点。”  相似文献   

15.
<正>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是许多中国父母拿来教育子女要懂得谦让之礼的典范。去年这个老故事在一个中国小学生那里却遭遇了"孔融让梨我不让"的风波,从那时起,我一直想知道美国孩子听了这个故事会有怎样的反应。最近,终于在一个中文学习班里见识到了。老师:关于"孔融让梨"你们怎么看?学生:爸爸的朋友为什么要给孔融家带梨?老  相似文献   

16.
分数、考试、排名,加之老师们对.于学生无休无止的鞭策……这些校园中的“家常便饭”,已不知不觉成为导致青年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元凶”。  相似文献   

17.
何谓教育“冷暴力”?从心理学上来说,“冷暴力”是一种精神虐待,与显性暴力不同,它是一种软性暴力,具体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  相似文献   

18.
张晓震 《教育》2010,(4):42-43
作家张贤亮在其作品《我的青春期》中披露了这样一则故事:说他小时候曾在北京某中学就读。一天,班上一同学的钱丢失,因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一向被班主任“另眼相看”的张贤亮成了重点嫌疑对象。在班主任的“诱导”下,本没有“作案”的张贤亮承认了“事”是自己干的,结果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张贤亮与其母亲一起被羞辱……几十年后,当这所中学建校80周年,而张贤亮作为著名校友被邀请并题词时,他写到,“感谢母校给了我一个艰难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2010,(4):51-51
第一,校园“冷暴力”可能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校园“冷暴力”是对学生心灵的施暴,它最大的特点是对人不对事,将学生全盘否定,这种暴力方式极易使学生产生心理阴影。遭受“冷暴力”的学生容易。一消极自卑,自暴自弃,有的学生还会因心理压力过重,患焦虑症、忧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各种心理疾病,甚至产生暴力倾向。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周洪庆 《宣武教育》2005,(12):46-46
“在独生子女时代。传统的一家一户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研究表明,一个孩子没有朋友将比考试不及格的后果更严重。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朋友或者不爱交朋友。家长一定要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