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十分突出的孩子往往会得到“有天赋”的评价。在儿童学习美术过程中,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定义“天赋”?儿童学习美术一定要有“天赋”吗?是否只有少数孩子有“艺术天赋”呢?首先,“天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包含许多方面,并且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一个人从出生到逝去的过程中,天赋始终是在变化和发展的,它只是一个人全部发展中的一部分。美国对“有天赋的儿童”有这样定义:相比同龄儿童或青年,在某个方面有明显的、更突出的能力,或显示出有突出能力的潛质。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总会发现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而其他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这就造成在同一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他们因此获取的信息量更多,学习成绩提高得更快。天赋低的学生成了被冷落的对象,其结果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潘俐 《语文知识》2016,(4):78-81
在教学活动中,许多语文老师都向学生传达着这样的信息: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自然生花。然而,笔者认为这仅仅适用于那些语感较好又很有语言天赋的孩子。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常常听到家长(或学生)的心声:“老师,我们家孩子很爱看书,可即使看了很多书,也不见会写作文,每次遇到作文题就头疼,总要家长帮忙完成。”鉴于此,笔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指向写作”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4.
走过坎坷人生和取得成功都需要坚定的信心,那么信心从何而来?它来源于父母、老师有效的夸奖和鼓励,夸奖和鼓励是滋养孩子的精神营养。孩子的天赋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并及时加以夸奖,孩子的潜能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一、“夸”,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许多父母教育孩子总是注重各种知识的灌输,其实这是非常短见的做法。我们不是不要孩子掌握知识,而是不主张只把孩子学到知识作为目的,主张重视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手段,通过这些过程和手段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想象能力表现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孩子骑板凳…  相似文献   

5.
贾婧 《教育》2011,(11):44-45
孩子的学习应该遵循教育规律,虽然一些“神童”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杰出的天赋,但终究他不只是“神”,而且更是一个“童”,我们思考问题的着眼点应放在“童”字上面,而不能被“神”迷惑了头脑。  相似文献   

6.
我们都很希望自己是个“千手观音”,神通广大,有千般法力、万种能耐。细细想来,百字作文还真有些“千手观音”的味道。首先,百字作文的训练使在习作方面有障碍孩子尽快越过障碍,大大提高了其习作兴趣和能力。因为百字作文的形式活泼、篇幅短小,他们能够大胆参与放胆表达;因为教师对百字作文批阅及时评价到位,他们的信心在参与中滋长。百字作文就像是一种全新的“搜索方式”,它能搜索出班级中一直被忽视的写作人才,能唤醒许多孩子的写作天赋。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著名言论“孩子每写的一篇习作都应该评100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百字作文也正是…  相似文献   

7.
编前语:“家校沟通”是我们这期继续讨论的内容。北京光明小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了孩子的父母与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配合的重要性。他们采取了种种措施,用一些很好的方法,使家庭与学校形成了合力,为孩子的顺利发展铺平了道路。我们选发了三位老师在“家校沟通”方面的好的想法和做法。同时我们还欢迎读者继续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有些学生的父母认为,孩子上学了就可以万事大吉,就全交给老师管了。我想说,学生父母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为了孩子,家庭和学校要产生“共振”,也就是协同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同一致,首先是教育标准的统一。如果学生的父母与老师教育的标准不统一,老师教一套,学生的父母说另一套,就会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混乱,从而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父母与老师协同一致,共同为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并将其深入到孩子的心灵深处,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辈子。其次是教育方法的一致。这就要求学生的父母和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统一,基本做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在抱怨现在的孩 子越来越不懂得说“谢谢”的 时候,不知我们自己反思过没有,我们对孩子说过“谢谢”吗? 在家里,父母对子女说“谢谢”,是人之初的启蒙和示范;在学校,教师对学生说“谢谢”,是人格的尊重与平等;在社会,孩子对别人说“谢谢”,使人如沐春风. 父母养儿育女,教师教书育人,天经地义,孩子们应当说声“谢谢”;孩子为师长做事,理所当然,我们也应道声“谢谢”。可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师道尊 严,我们却很少这样对 孩子说。因此,我 们要求孩子们 说“谢谢” 时,就多 少带有 一种强 迫性。 教 室 里,一根 用小…  相似文献   

9.
凡是语文教师没有哪个不想在作文教学方面有所突破的。可作文,不管是教,还是学,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即使我们使出浑身解数,大部分学生仍然畏作文如虎,交上来的作品也多是“不堪入目”,叫人只能硬性赏识,没法由衷表扬。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写作文是需要天赋的,有的人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甚至是“无师自通”,而有的人在作文方面却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天分上的差异,正视差异,适应差异,“分而治之”。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上智者得之在作文方面有较好天赋的人往往能在精读静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1):F0002-F0002
《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为什么中国孩子年年获各种奥赛金牌,但中国高校却无人获诺贝尔奖?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大智慧”的孩子?中国的实验班教学,美国的天赋教育,美国“神童”练什么童子功?“大智慧”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父母和老师?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中国的发展。取决于教育这块“短板”!北京101中校长郭涵;北大附中原校长赵钰琳,  相似文献   

11.
就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来说,差生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二是“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三是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按照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新课改的教育思想来重新审视,前两类“差生”并不能归属为“差生”,只不过他们的潜力和天赋暂时还没有被发现,可以称之为“假性差生”。  相似文献   

12.
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在学校表现很好,在老师眼里也是无可挑剔的“好学生”,可是一回到家,他们就大变样了,成了父母眼中“不听话的孩子”。这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口气读完《教育惩戒:一个让教师尴尬的难题》后,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做事往往喜欢“矫枉过正”,好像不过“正”就无法实现纠正偏差的目的。就说“师道尊严”吧,说实话,老祖宗留下来的这四个字,意在要求学生在老师面前俯首帖耳,这自然需要改一改。特别是现在提倡“以生为本”,就要求对学生多一些关怀,多一些鼓励,实施“赏识”教育。但在一些学校的规定中,似乎只有表扬、赏识学生,而不能有一点儿批评乃至惩罚学生,这不就是“矫枉过正”吗?什么是惩罚?什么是体罚?二者之间有没有区别?体罚学生的确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但“惩罚”和“体罚”能划等号吗?。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被认定的“差生”是很少的,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如被他提到的一位叫费加的学生“最大的障碍是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是对乘法表的迅速遗忘,因此被定位为“差生”。但正是这位“差生”后来成为一名物理专家。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差生”,巴甫里克就属于这类学生。他曾被判定为“没有能力掌握知识”的学生,直到他的生物老师发现了他具有植物学方面的天赋。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描述教师的反应:“直到这时,全体教师才第一次听说,原来巴甫里克是一个非常聪明好学的学生,而他的智慧,用自然学科教师的话来说,是‘表现在手尖上’。”后来巴甫里克进了农学院,成为农艺师。  相似文献   

15.
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虽然我们面对的孩子多种多样,他们的性格差异天壤地别,但他们毕竟只是孩子,犹如一张张毫无瑕疵的白纸展示在我们的面前,需要我们有心去描绘,用灵魂去塑造,这时就需要教师用“发展中的学生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用爱来浇灌这些茁壮成长的幼苗。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就更应该有爱生的情感。特别对当下时称的一些“顽童”,多给他们一点爱的阳光雨露,滋润他们茁壮成长,促其身心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16.
第一眼见到那些画的时候,我们就惊呆了,从而忽略了屋子的破旧。那些画画得真漂亮,我们问是谁画的,主人说是孩子随便画的。我们为孩子的天赋被埋没了感到可惜,就问他是否参加了某种艺术班的学习。“没钱啊,”下岗的许师傅叹了口气说,“孩子生错了人家啊,是我对不起孩子,让他跟着过苦日子。”  相似文献   

17.
有两组幼儿画树,第一组画得非常整齐,第二组画得比较凌乱,有些在成人看来根本就不像一棵树。第一组作品是孩子在教师示范下,一步一步画的。它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幼儿跟着老师走”。注重教育的即时效应,追求教育的直接结果,我们称之为“独白式”教学。独白式教学忽视了孩子的差异,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人性”。“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的活动。”如果我们只是让孩子机械模仿,只是让孩子在教师的控制下毫无创意地重现,那么,我们只会扼杀孩子的艺术创造力,最终使孩子对艺术活动失去兴趣。因此,独白式教学的效果是短时的,是违背艺术创作规律的。越来越多的家长告诉我们,孩子在家中几乎不唱幼儿园里学的歌,不喜欢美术活动。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孩子被他的父母或周围其它人说成是“聪明”的,孩子也就认为自己是聪明的。若孩子被说成是“老实”的,孩子日后也就处处表现老实。如果孩子被说成是“笨蛋”,他以后也就常常抱怨自己的脑子不灵。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标签。当一个人从小就被标定为“愚蠢的、没用的”,我们对其智力要求就降低了,对他的期望也就降低了,有时  相似文献   

19.
大小型集会上,主席台上活跃着伶俐的小主持人,台上台下的人都认可:这肯定是好孩子!一个孩子得了什么奖,或被授予什么光荣称号,他的父母总能听到充满羡慕的赞誉:“您的孩子真好!”考试考差了的孩子面对爸爸妈妈的质问“人家××怎么就考得那么好”时,回答起来也理直气壮:“人家××是好学生!”这样的“好孩子”就在我们身边,可我们真的了解他们吗?作为《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我听到他们在说———做“好孩子”真累!小朝9岁时,曾因多项小发明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得到很高的…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年级越高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人数就越多,甚至有个别学生自信心完全丧失。孩子的自卑或畏缩,孩子自信心的“冬眠”已不是个别现象,通过对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分析,归纳出五个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