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涵化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由伯格纳系统提出的传播学理论,认为电视媒介对人们的意识形态具有涵化作用。本文将从问题意识角度出发,考察"涵化理论"的形成过程,从而论证问题意识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网络缩写文化是青少年亚文化的一种,其表现出的是一种“狂欢化”“对抗化”与“躲避化”的形式,“缩写文化”盛行于网络空间,基于媒介环境学派的视角,对网络中存在的“缩写文化”进行探究,本文对其缩写文化的行为呈现进行探究,探究其“台前”与“台后”的社会互动行为及其变迁,并运用媒介环境学派理论分析缩写文化盛行的理论逻辑,分析缩写文化呈现的正是一种技术优势的信息系统取代传统人际交往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时代,网络媒介相对于传统网络媒介发生了“空间转移”和“信息转移”的转向与变化,媒介和信息的变化使得大数据背景下传播学的“涵化理论”等经典命题发生了重构。传统涵化理论是单向的、线性的,认为受众在媒介长期影响下形成社会认知模式和社会行为方式。大数据背景下,受众的行为、个性、爱好都受到搜索引擎和企业的追踪,推送式的信息成为网民接触信息的主要方式。媒介根据受众的个体认知模式制造个性定制信息,受众涵化了媒介内容和媒介传播的方式;而媒介推送的信息又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受众的原有认知模式,媒介又涵化着受众;整个互动过程中,受众受到原有自我认知模式的不断涵化。  相似文献   

4.
格伯纳涵化理论开创性地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阐释了客观现实、媒介现实、主观现实三个现实的关系,验证了李普曼关于"媒介拟态环境"的认识论假说。涵化理论自提出后就批评不断,但仍然带着争议成为效果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几大理论之一。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涵化理论的研究进行简要梳理,建议:未来涵化研究需要在理论上能对更多跨层次的作用力加以研究,并且将批评性的眼光聚焦于电视的社会角色和文化影响,打破学术研究"零和游戏"原则,实现涵化理论研究与文化批判研究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在近期涉港问题报道中,部分西方媒体以"不客观""不平衡"的报道表现出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西方媒体的报道偏见深植于政治与文化意识形态,常常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置于"他者化"的新闻框架,以报道的"双重标准"造成新闻内容的失衡。本文从报道的理论分析出发,对西方媒体报道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梳理,并联系公共舆论安全讨论了媒介报道中意识形态偏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宋晓蕾 《报刊之友》2011,(10):82-84
近来各大卫视流行相亲节目,引发各种争议。针对这一文化现象,与当下媒介研究集中于“娱乐化批判”不同,笔者试以意识形态、媒体神话和媒介奇观理论分析消费主义文化生境下电视相亲节目热播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大众传媒理论很多都论述或涉及了三个“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 媒介反映的“符号现实”,以及传媒受众所理解和阐释的“观念现实”。在过去30年中,涵化理论主导了大众传播研究中关于电视对受众所产生的效果的分析研究。然而,涵化理论自问世以来不断被质询,批评,八十年  相似文献   

8.
媒介景观即通过媒介呈现给大众的宏大奇观或景象。媒介景观源于法国境遇主义运动创始人居伊·德波所提出的景观社会理论,是媒介对社会符号化构建功能的直接体现。本文通过对媒介景观理论概念内涵的剖析,揭示了媒介景观是媒介化符号、商业符号及意识形态符号三种符号共同构建的结果,并对央视春晚电视媒介景观中的媒介化文化符号、商业符号及意识形态符号的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不同历史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中西方新闻媒介与民众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关系模式。中国媒介以“教师”的角色对民众进行引导和教化;西方媒介则以平等的“伙伴”身份为民众提供新闻信息,代表民众行使相关权力。本文对中西方新闻媒介与民众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对比,从历史渊源、经济基础、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实际上,新闻涵化就是记者在新闻中暗示的他对新闻事件的观点,反映在新闻报道的各个方面。近年来,“新闻涵化”成为西方传播学和新闻理论的热门话题,引起国内新闻与传播学者极大的兴趣。那么,什么是新闻涵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历史上“广告新闻”的讨论为例,从一个侧面回顾并分析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大致状况。本文认为,正因为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运作的任何经验,才会出现这样低层次的讨论,这其实是社会思想封闭的恶果。  相似文献   

12.
为防范和化解平台型媒体建构进程中的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文章从平台型媒体的学理内涵与基本特征入手,分析网络传播格局中意识形态风险的趋向与类型,指出平台型媒体具有数据资源的聚合性与吸附性、内容生产的开放性与多元性、技术平台的连接性与智能化、媒体把关的专业性与导向性以及信息传播的节点化与圈层化等特征。平台型媒体在连接资源和聚合用户的同时,面临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弱化、西方势力网络意识形态渗透、“群体极化”的网络舆情传导、平台技术理性与媒体价值理性失衡等多重叠加的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结合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去中心化、智能化、隐蔽性的新趋向,提出平台型媒体规制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关键路径,即强化网络主流思想舆论引导、重塑媒体平台的把关机制、依托需求价值链开展用户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以期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舆论空间的引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传媒业运作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现象进行了阐析。作者先在理论上对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进行辨析 ,然后列举传媒业中与单一传媒组织以及传媒集团有关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现象 ;论文最后就如何追求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对传媒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交媒体时代受众的主体性地位逐渐凸显,新闻真实性可以理解为一种“信任性真实”,即受众所相信的真实。依据德国社会学家卢曼的分类,并结合对25位新闻从业者的深度访谈,本文从“系统信任”和“人际信任”两个维度对新闻的“信任性真实”进行了分析。笔者发现,“可视化”以及“交朋友”策略是社交媒体时代形塑传受之间“人际信任”的重要路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信任”是完整实现新闻真实性的重要环节,但是新闻真实并不依赖于受众的信任,事实真实仍然是衡量新闻真实性的终极性标准。  相似文献   

15.
朱丽丽 《新闻界》2008,(1):104-106
本文以文化研究的视角切入,从传播机制、意识形态语境、产业经济多方面透视当代中国电视剧的类型生产,并在电视剧类型生产与本土语境、类型并轨背后的商业与意识形态影响、跨境影像生产中的类型策略三个方面探讨电视剧类型生产机制中呈现出来的诸种现象。  相似文献   

16.
私人藏书在保存和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人们认可的中国的藏书观念是以藏为主、为藏而藏、藏而不用;谈论古代藏书楼也多批判其保守的一面,但我国古代也不乏开放型的藏书家,他们敞开门户、广招来学,把私人藏书从狭小的天地里解放出来。该文在汇总6个著名的开放的私人藏书楼的基础上,归纳这些藏书楼主人的"储书供众"、"传布为藏"、"流通开放"等开放思想。最后分析这类私人藏书楼致用开放的思想和行为对藏书家自己、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的研究现状,界定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的概念和内容,讨论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构建的意义及其优势,分析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实践存在的问题,从应用品牌建设理论来指导文化服务品牌创建工作、调查和借鉴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构建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的保障机制3个方面讨论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8.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令人瞩目,但是作为一体化进程重要方面的文化一体 化却一直是“软肋”,本文阐述了以推进欧洲文化一体化的使命而出现的“泛欧电视频 道”(PETV)20年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其遇到的现实困境及其深刻原因,从而得出泛欧 电视频道本身无法担当起推进欧洲文化一体化重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整合文化:图书馆社会职能新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指出图书馆“保存文化遗产”职能说的不完整性;界定图书馆整合文化职能的深刻内涵;并通过对图书馆有关职能传统说法的阐释,分析图书馆整合文化职能的价值取向;阐明整合文化才是表征图书馆“保存”社会职能的科学说法。  相似文献   

20.
博弈论:分析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简要介绍了博弈论的发展及博弈论的基本类型和要素,通过分析博弈与献信息资源共享主体活动的关系,得出献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就是各种主体间的博弈过程。并且论证了博弈论是分析献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及根本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