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物》第一册 (上 )的“植物体是一个整体”这一章内容 ,实际就是对前七章内容的小结。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章内容 ,我运用边提问、边作板书归纳的方法 ,先复习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然后 ,再以有机物和无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为主线 ,边讲边用不同的色笔进行连线 ,使六种器官连接起来 ,从而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植物体是一个整体 (见图 )。在复习归纳后 ,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为什么说植物体是一个整体 ?通过回答问题可以看出 ,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1 任何一个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并且细胞与…  相似文献   

2.
“受精和果实种子的形成”这节内容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生理过程是很复杂的,在日常生活中又见不到,摸不着,也无法让学生观察到。因此究竟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一节课内就能正确地牢固地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进行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为以后在高中学习“生殖发育”有关知识奠定基础。一、教学目的: 1.在学生已掌握花的构造和传粉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绿色开花植物受精作用的特点,并懂得传粉和受精作用是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的必要条件。2.使学生了解人们掌握了传粉和受精作用的规律后,可进行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设想学生不善读说明文,特别是文中那些准确用语,总难被他们注意到。像“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得惊人的根系”这句话,学生读后,还以为是说绿色开花的植物根“大”。其实,它是说绿色开花植物的根“多、杂”。如此,怎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到这些用语并把它准确读出来呢?变朗读为评读可以一试。评,就是指学生对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一个或一组问题板画、问题板书或问题语进行评说,目的是借以发现教师有意漏画错画、漏书错书或漏说错说的文中准确语。这样一来,文中的准确语是注意到了,可文中的典范句就可能学习不到。这就使我想到要用一…  相似文献   

4.
左手·右手     
每当老师提问,她都把手举得高高的;然而每次老师让她回答,她都沉默地站在那儿,低着头,自始至终。老师困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类似的情形接连上演着。终于,老师把她叫到了办公室。“老师提问时,你很积极。可为何每次让你回答,你都沉默不语呢?”她不说话,低着头。“老师提的问,你都会吗?”她仍然低着头,仍然不说话。“你有什么地方需要老师帮助吗?”依然低着头,依然不说话。老师也沉默了。她在等待。终于,她说话了,轻轻地,怯怯地:“我刚刚转学过来,我想让老师和同学注意我。所以您每次提问,我都举手……”“那些问题,有的我知道如何解答,有的…  相似文献   

5.
每位教师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启发式”,摒 弃“满堂灌”。可在实践中,满堂灌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思想品德课也不例外。这并非是教师想要满堂灌,而是教师不知“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以为课堂上教师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就是启发式教学,而教师讲就是满堂灌。 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教师应该讲的不讲,还不到提问的时候就提问。如一位教师上《人格比金钱更宝贵》一课时,当板书完课题后,就提问:请你们想一想,人格为什么比金钱更宝贵?由于教师没讲明什么叫“人格”?没有讲清楚“人格”宝贵的道理,以及“人格与金钱”的关系。这样学生怎么能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呢? 诚然,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是属“启发式教学”的范畴,但要分清楚的是:提问是否适时、适度,所提问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否思考  相似文献   

6.
毛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教我们语文。毛老师给我们上语文课总是要提问我们,让我们动脑筋回答。他说,动脑筋回答是说话,上课随便说话也是说话,你们看,究竟哪一种说话更有意义呢?我们根本动也不用动脑筋就回答他:“动脑筋回答更有意义!”不过,动脑筋回答不等于我们统统都回答得对,反过来我们的回答经常都是错的。你如果要问我都是什么样的错,我现在已经都忘记了,因为太多了,每天都有,你说我怎么记得住?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今天我们是怎么动脑筋回答的。而且今天我们不仅动脑筋回答毛老师的提问,还提问让毛老师也动脑筋回答,结果你知道怎么样?毛…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节品德课,我竟突发奇想地想要学生也当一回老师。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学生时,他们兴奋不已,竟也高兴地答应了,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接着,学生们都自告奋勇地推荐自己。当小老师选定之后,这位“老师”一本正经地说:“老师!不,是袁慧同学,你要坐好来。等会儿要检查学习效果。”我没有吭声,认真照着学生的要求坐好,心想着,看你还有什么花招。可没有想到,精彩的还在后头呢!这位小老师上起课来竟然也像模像样,还有板书呢!他接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其他学生们也很积极地回答,那劲头可真让我开了眼界,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后来,小老师将一个问题抛向了我:“袁慧同学,学完这一课之后,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张海迪的什么精神?”听到提问后,我马上站起来回答说:“我们要学习张海迪在病魔面前不低头,坚强不屈,奋发向上的精神。”“回答得很好!”小老师表扬了我。本以为可以坐下,但这位小老师又冷不防地提出了第二个问题:“那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做到像张海迪一样呢?”我看着这位小老师,只见他正得意地看着我,仿佛又在说:“老师,你不能回答吗?”好啊,得理不饶人了。于是我就将计就计,沿着学生打开的思路,给了学生一个正面的回答:“在我的生活中,的确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  相似文献   

8.
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的思维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新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但数学问题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很抽象,很难理解。刚开始,我请学生看图提一个问题,有不少学生不问自答,如:图上有4棵树,树上有9只鸟。怎样才能让学生体验什么是问题呢?我采用“走出去”的方法,即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观察、提问。到校园里走一圈,让学生认真观察校园里有什么,有多少。回到教室后,我先问:“学校里有几个滑梯?”学生齐声回答有7个。我接着问:“你能向同学或老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有了现实体验…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智能机器人已能存储远比人脑储存得多的信息,人,还能干些什么呢?教学还能干些什么呢?我想:人既然能造出智能机器人,那末,人的可贵就在于有非凡的创造力,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具有创造力为己任. 我感到语文教学从指导思想到教学方法再也不能驻足于“传统”,停滞于“程式”了,教学也要实施“优化”. 问,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好的提问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可是,我总觉得处理学生回答比设计提问更难,如果说求知欲  相似文献   

10.
一、探究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传统的结论式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要具有其丰富性,这一丰富性要在过程中展现,且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老师从主讲的地位退下来,作为“主导”,积极创设一定的情境,从“已知”导入“未知”,引导学生揭示所学知识的未知部分,进而向学生授以揭示未知部分的步骤和方法。例如:在教授植物“种子的结构”一节时,首先,安排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动手实验,边观察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玉米和菜豆种子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养料分别贮藏在何处?你认为胚的各部分以后会发育成植物体的哪一部分?并…  相似文献   

11.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到学校去听生物课。有一次,一位教师在讲初中生物《植物的构造和功能》一节中“根的功能”时,先让学生回忆学校水塘旁边一棵大樟树的形态,然后提问:这棵树的树冠有什么特征?由于学生每天都从水塘旁边经过,他们能很快回答:靠近水边一侧的枝条特别繁茂。教师又问:为什么树冠近水一侧的枝叶特别繁茂?学生们想,这可  相似文献   

12.
李洁 《生物学教学》2005,30(10):38-39
“种子的结构”一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的开篇。学生透彻认知种子的结构以及萌发时种子形态结构变化,可以为以后学习“种子的营养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动态地理解绿色植物的生活历程。教材设计了两个观察性实验活动。怎样让活动更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不断地分析思考?怎样在观察性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怎样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使探究性活动促进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对此我做了一些尝试,与学生共同完成这一课的学习。1教…  相似文献   

13.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使我真正理解它深刻内涵的是一节至今让我难以忘却的美术欣赏课。我是那一节课的主讲者,课题是欣赏唐代人物画《簪花仕女图》。当我正讲在兴头上的时候,有一个学生突然提问:“老师,簪花仕女可不可以写成戴花仕女呢?”我顿时语塞,一时找不出恰当的话语来回答。是啊,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不容我简单回答的问题,我只好告诉这个学生待我查找资料后再作解释。  相似文献   

14.
夕阳 《师道》2004,(6):17
一次,笔者在参加某教学公开课时,发现上课老师神采飞扬,不时提问,而学生均举手频频。但能被老师提问到的学生不多,面不广。有部分学生被连连提问到,而大部分学生则没有那么幸运。课后,有几名学生连说没意思,笔者当即询问了几名学生,回答的是:“因为要上公开课,老师要求我们,提问时大家都要举手。能回答的举左手,不能回答的就举右手。不然的话,要被老师‘秋后算账’的。”那么举手情不情愿呢?不少学生回答说不愿意。再问其原因,回答说是不少老师平时很少或从不提问他们,举不举手都一样,老师认为他们学习成绩差,问了也白问。这一情况引起我的…  相似文献   

15.
醉蒜     
一日清晨,孩子们像往常一样来到生物角,观察他们放在那里的植物、种子。忽然,牛牛像发现新大陆般地叫了起来:“快看,我带的蒜长出芽芽了。”“哪儿呢?”“哪儿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凑着小脑袋向前看去。牛牛忙用小手指着:“这儿。”果然,整个蒜头上冒出了绿色的小芽。“哎呀!牛牛带的蒜真的发芽了。不知道就这么放着它能不能长大?”我的话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在四(一)班上《植物怎样传播种子》,通过指导学生看挂图、观察实物,以及课前学生的观察、采集标本,学生很快掌握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接下来是进行质疑问难,请学生说这堂课的内容还有何不懂之处。这时一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我不懂植物为什么要把种子送到别处生活,生长在植物妈妈周围不是很好吗?”听到这幼稚可笑的提问,我为学生思想的单纯感到可爱,但我马上意识到这既是课文知识的一个延伸点,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好时机,于是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现将讨论过程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提问,总是不可少的.对提问进行深入研究,有益于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提问,常见有如下几类: 一、“是或不是”、“对或不对”类的提问.这类提问,从老师提问这类问题的意图看,有时是为了承上,有时是为了接下,也有时是为了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总之,多是为了老师自己的“教”. 二、“是什么”类的提问.这类提问,老师一般只需要学生靠背涌、记忆来回答,一般也不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三、提出一典型问题,提问学生:“你想到了哪些可能性?”当学生回答出他想到的一或两种可  相似文献   

18.
春天     
同学们 ,你们认识春天吗 ?有一回 ,我不经意地和妈妈一起去干活。走到半路 ,我很 ,惊奇 ,为什么一下子大自然变化这么快。妈妈说 :“孩子 ,是因为春天来了。”“它是什么时候来的 ?”我问妈妈。她说 :“好几天了。”“那么 ,它为什么不给我们打个招呼 ,让我们也有一个好的准备呢 ?”“它不需要给谁打招呼 ,也不需要谁有个什么准备。”我说 :“它还真怪的呢 !那么 ,它是什么样的 ,它的性格如何 ?”妈妈回答说 :“它看不见 ,摸不着 ,谁知它长得怎样 ?不过 ,它的性格很不错的。”我又说 :“那么 ,春天作何用呢 ?”妈妈说 :“农村不是有一句‘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三年级学生的命题作文作好准备,我利用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我是什么》设计了一堂说话课。小同学都爱猜谜语,于是我引用这篇课文中的句子作为谜面:“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中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让学生猜,然后根据他们猜的在黑板上板书谜底:水。我接着提问:“谁能讲一讲水可以变成什么呢?”稍加思考后,学生回答:“我揭开锅盖时,看到水变成了汽”;“在寒冷的冬天,我看见在水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听了一位老师教“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课。授完新课后,老师提问:“你们能举出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说出它们有几条对称轴吗?”一生举手回答:“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只有一条对称轴。”面对学生这一片面回答,老师不是轻易地肯定或否定,而是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答问中的问题。老师启发说:“请同学们想一想,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的说法准确吗?”“已经学过的三角形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呢?”经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