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激发热情、动手模拟、合作探究、总结强化这四个方面来完成"DNA的复制"一节的体验式教学过程,实现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巩固内化,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陈可青  周双 《成才之路》2011,(12):68-69
对《DNA复制》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法,把问题和知识点转化为探究性思考题,设计学生主体探究过程的活动,把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究者和研究者。  相似文献   

3.
运用"假说-演绎"法将梅塞尔-斯塔尔的经典实验和学生的探究过程相结合,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让学生提出DNA复制方式的假设、尝试设计实验、分析并预测实验结果;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建构,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DNA分子的复制"一节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假说演绎、模型建构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享受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DNA的复制”一节为例,设计和模拟密度梯度离心实验,基于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探究DNA复制的机制,提升科学思维。通过构建DNA复制的动态模型,在动手操作中内化知识,提升探究、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设计思路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大大提高生物复习课的课堂效率,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②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够用相应的公式解题;③掌握DNA复制的过程,并进行相关计算;④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与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DNA的复制”一节教学为例,运用问题驱动策略,以“问题”式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DNA复制的推测中,发展科学思维,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情境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达到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DNA的复制”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对“DNA的复制方向是从5′端→3′端”知识感到困惑,无法理解DNA复制相关机制。本文以学生已学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回顾核苷酸、ATP等基础知识,剖析DNA复制的分子机制,解释DNA复制方向是5′端→3′端的根本原因,深化对DNA复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屈伟 《生物学教学》2008,33(6):22-23
“DNA的复制”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和DNA分子的结构,而DNA作为遗传物质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通过自身的复制传递遗传信息,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李健  王吉文 《生物学教学》2011,36(12):40-42
本节教学以DNA结构模型构建的探究为主线,通过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在不断思考总结修改DNA结构模型的过程中自主总结出DNA的结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制作简易的DNA结构模型,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体会DNA的结构特点和DNA结构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以一节内容为《DNA的复制》的网课为例,从新课标、知识的科学性、生成性教学活动、科学探究过程、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几个方面阐述听课感受。  相似文献   

12.
以“探究DNA的复制方式”为例,通过增补和重新梳理相关生物科学史,创设科学的探究情境,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探究历程逐步建构“DNA是半保留复制”的概念,领悟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1 问题的提出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是证明DNA分子复制方式的经典实验,同时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一个难点,虽然在教材中被定位为选学内容,但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半保留复制的方式,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作用却是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4.
以一道典型例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核心概念"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的基础上,利用模型分析DNA的半保留复制与染色体行为的关系,直观演示其变化过程,将微观的生命活动形象化,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动脑,领悟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掌握和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15.
“遗传的分子基础”是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知识,也是各类考试的高频考点.该专题内容的命题主要集中在生物遗传物质的实验探究、DNA复制的过程和基因表达的情况等方面,常以图形题或实验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6.
葛漫红 《生物学教学》2007,32(10):33-34
1 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1.1 教材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六章第一节,学好这节课对于学生理解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是学习遗传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实验过程也是科学探究过程,是通过努力逐渐逼近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过程。实验中要有相应的知识基础、掌握相应的实验技术,还有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总结DNA复制模式的研究,它经历了以下的科学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DNA复制过程化投影片的制作方法,设计合理,制作简单、演示方便、画面动感形象生动。对初学者理解DNA复制过程限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颜月莉 《广西教育》2023,(26):132-136
本文以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为例,论述基于生物科学史构建论证式高中生物学课堂的途径: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制订教学目标,收集和整理科学史,确定教学内容和容量,确定论证主题,设计论证模型框架,确定教学评价方案,旨在让学生经历科学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证据、提出观点、再进行支持或辩驳论证观点等一系列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物教学》2016,(16):56-57
<正>1教材分析本节课所用教材为苏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DNA分子的复制是遗传学的分子基础,在掌握DNA分子结构后,进一步学习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内在原因。此外,DNA分子的复制与之前所学细胞分裂、遗传规律及后续的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及基因突变等内容都有联系,学好这一节课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建构知识体系,深刻理解遗传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