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好同学》2005,(7)
钱钟书是我十分敬佩的一位大师。近日,读了他的夫人杨绛所写的《我们仨》一书,我对钱先生愈发崇敬。这本书写的是杨绛、钱钟书及他们的女儿钱瑗的生活往事。自始至终,可以看出钱钟书对自己人生目标极为坚定的执着追求,不受诱惑,不改初衷。  相似文献   

2.
张蓓  张寒 《华章》2012,(11)
《围城》被人们冠之为“现代的《儒林外史》,具有超现实主义的喻意,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钱钟书先生运用幽默、风趣的写作手法和精辟的语言将当时的社会现象生动、具体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本文就从风趣比喻式的幽默和辛辣讽刺式的幽默来分析钱钟书《围城》中的幽默艺术.  相似文献   

3.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创作与1946年,是一部具有浓厚幽默讽刺意味的小说,自从问世以来,就因幽默讽刺的语言享誉世界文坛。《围城》以主人公方鸿渐的命运为主线讽刺了社会生活,进一步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展现出不做作、自然的讽刺痕迹,文中所包含的各种多样灵活的修辞手法展现了钱钟书先生高超的技艺。所以,读者能够在《围城》这部作品中探究出钱钟书先生所具有的独特讽刺幽默艺术。基于此,主要分析《围城》比喻手法中所具备的讽刺特征,探究具有幽默讽刺效果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而总结出小说中三方面幽默讽刺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小记     
1985年冬,香港记者、女作家林湄到北京想采访钱钟书,怕遭到钱先生拒绝,就邀请时任《文艺报》副主编的吴泰昌先生帮忙。吴先生先打了个电话,被钱先生婉拒。无奈之下,吴泰昌决定来一次突然袭击。
  一天下午,他和林湄突然出现在钱钟书的家门口。一见面,钱钟书便笑哈哈地说:“泰昌,你没有引蛇出洞,又来瓮中捉鳖了……”由于林湄是带着香港文学杂志社社长刘一鬯先生的问候,加之吴泰昌又是老朋友,钱钟书破例接受了林湄的采访。但钱钟书要求林湄不做笔记不录音。采访结束后,林湄根据记忆写了一篇文章《速写钱钟书》。稿子写成后,林湄将文章寄钱钟书审阅。钱钟书做了多处修改,把那些称赞他的话全部删去。在给林湄的回信中,钱钟书这样写道:“大稿活泼有感情,但吹捧太过,违反我的人生哲学,也会引起反感。过奖必将招骂,这是辩证法……”在“违反我的人生哲学”这一句旁,钱钟书特意加上小圆圈,以表示重要。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人品还是学问,钱先生都是我们的楷模." 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先生于12月19日逝世的消息在传播媒介公布后,学术界、社会科学界为失去一代宗师而痛惜,人们对钱先生的评价几乎众口一词.一些曾与钱钟书先生相交多年的朋友、有过学术往来的同事以及受过指点的后学,纷纷向本报记者回忆了在与钱钟书先生的交往中所感受到的他的为人、治学的风范与业绩.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     
钱钟书先生和多数学者一样,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和多数学者一样,长着硕大的额头;和多数学者一样,言谈惊人.但他又和多数学者极不一样.这是我的感觉,至于怎么不一样,我才疏学浅,说不清楚.他决不迎合,决不讲违心话干违心事,他岿然于自我,他和夫人杨绛生活得有滋有味,潇洒自如.  相似文献   

7.
臆说钱钟书     
钱钟书这个人,太聪明,也太刻薄;太清高,也太世故;太博学,也太博杂。对他难有一面倒的评价,以致不虞之誉和求全之毁互不相让,也是情理中事。和多数当代读者一样,我也是因为一部《围城》而发现了钱钟书。这部小说的诙谐刻薄,以及弥漫着的文人味和没落贵族的气息,使它特立于当时的小说界,令我有一种不期然的惊喜。在这部小说的前半程叙事中,我隐约看到一个站在人生边上、对浮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名人大家中夫妇间同甘共苦、相濡以沫者不乏其人。以近代中国而言,孙中山与宋庆龄、周恩来与邓颖超、鲁迅与许广平,都是史书有名的。吾生也晚,无缘接近这些先贤。然而,我却因工作关系,结识了同是文坛大家的钱钟书、杨绛二位前辈老人,感受到了他们夫妇间的殷殷挚情。 今年春天,我为编辑出版《钱钟书杨绛散文》的事去拜访钱钟书、杨绛先生。初登位于北京三里河的钱宅,心中不免惴惴,因为关于钱先生经常闭门谢客的说法早已先入为  相似文献   

9.
叶青 《家长》2006,(Z2)
钱钟书先生学富五车,才华横溢。透过他的成长历程,人们不禁十分羡慕他自由无羁的童年。试想,倘若钱钟书先生负笈于今日,怎能以15分的数学成绩进入大名鼎鼎的清华园?七八岁时又怎能天天得闲跟着伯父去茶馆,一边吃酥油饼一边看从书摊上租来的《说唐》《、济公传》《、七侠五义》等书,而后回家手舞足蹈、唾沫星儿横飞地给弟弟讲李元霸、裴元庆、杨林等人叶的故事呢?比起如今的“小天才”、小学究”们,钱钟书孩提时代所受的教育似乎太不入流了。然而毋庸置疑,钱钟书是幸运的。他无拘无束地度过了快乐的童年,随心所欲地学到了想学的知识,顺其自然…  相似文献   

10.
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 钱钟书有一本《牛津大辞典》,这本辞典钱先生用了几十年,上面写了密密麻麻的批注。这件事让《牛津大辞典》的出版商知道了,他们找到钱先生,提出高价购买、永久收藏的要求,钱钟书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在乎钱吗?”  相似文献   

11.
边童 《留学生》2010,(10):54-55
当代文学大家钱钟书和夫人.作家、翻译家杨绛曾在20世纪30年代留学英国牛津大学.他们那段留学经历至今读来令人难忘,亦会给新一代留学生以人生启迪。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署名     
人们敬仰的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平易近人 ,从不摆大学者的架子。年轻人向他请教 ,他总是热情回答问题 ,帮助查找资料 ,有时还亲笔写信详细解答。他在赠送给别人的书上签名 ,常常是“钱钟书敬奉”。有一次 ,一个叫吴庚舜的青年写了篇关于《长恨歌》的论文 ,请钱钟书先生指导。钱先生不辞辛苦 ,字斟句酌 ,帮助他充实修改。论文发表时 ,青年恳请钱先生署名 ,他不同意。在吴庚舜的一再央求下 ,钱先生只好违心地署上一个笔名 :郑辛禹。为何要署这样一个名字呢 ?原来 ,在《百家姓》中 ,“郑”在“吴”之后 ;在天干地支中 ,“辛”在“庚”之后 ;古代…  相似文献   

13.
无锡,是学贯中西的当代大学者钱钟书先生的故里。马头墙高耸在晴空下,黑瓦粉壁,白成韵味。江南旧时的民宅、虽是平房、也别有情致和气势。这座钱氏老宅,墙基处一块条石上镌着“钱绳武堂”字样,即取《左传》“与我同物”之义,所谓绳其祖武也。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就是清末一位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有关修辞学理论 ,分析和论述了钱钟书先生对比喻的新解胜义 ,并以钱先生作品中的大量语句 ,例证了钱钟书先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达到了以“钱”解“钱”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先生将宋诗“活法”看作是宋代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对于杨万里的“活法”钱钟书先生有着较高的评价,笔者通过举例分析钱钟书先生的观点,并且对比杨万里、陆游诗歌不同评价来印证钱钟书先生对杨万里诗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徐亭 《柳州师专学报》2004,19(3):116-119
通过对钱钟书的文化哲学思想进行考察,认为钱钟书的文化哲学是以探索人的心性灵魂奥秘为目标.途径是不通过形而上学的方法,而通过大量具体文化元素的阐释来达到这个目的。因为钱钟书优越的先天和后天条件,使他取得的相应成就非同凡响,和新儒家哲学的大师相比,钱钟书的文化哲学思想具有别具一格的独特意义,对未来的文化创新将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第六则论神韵时说:“好理趣者,则论诗当见道。”理趣,是钱先生诗学研究母题之一。我读《谈艺录》乃至《管锥编》,特将钱先生有关理趣的精辟见解搜采和演释出来,是为学矣。  相似文献   

18.
赵青 《考试周刊》2008,(6):134-135
<窗>一文是选自钱钟书先生<写在人生边上>一书中的一篇散文,本文欲从<窗>这一篇小散文中去窥视钱先生之大人生.本文认为:钱先生的人生是边缘化的,他远离名利场,以自己的方式过自己真性情的生活,导致这种人生状态的是他对人生的态度,人生态度决定人生状态,而<窗>一文恰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钱先生人生态度的窗口,从这一窗口我们约略能知道成就钱先生边缘人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故居     
钱钟书(1910-1998),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坛泰斗。钱钟书先生一生从事文学创作及中西文化的研究,其主要著述有《围城》《管锥篇》((谈艺录》等。  相似文献   

20.
徐长才 《课外阅读》2008,(10):58-59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是个"狂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得先从他读书时说起。1933年初秋,钱钟书从清华大学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