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树弘 《今传媒》2006,(7):42-43
经济新闻要解决走出“经济”说“经济”、就“经济”说“成就”、等“大路货”的“套路”,有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做法”——牵住“思想性”这个“牛鼻子”,这是经济新闻含金量高低、影响力大小的关节点。新闻因思想而存在!“立言”与“教化”的诉求深烙在新闻的灵魂中,就是新闻要有思想性。经济新闻的品质要核,在于它的“思想性”。“思想性”提升经济新闻的“含金量”和影响力“新闻是交通心灵的工具。”美国新闻学教授卡尔·比切的这句话,意蕴深长,延伸理解不难看出,“心灵”,不正是生产、汇聚思想的场所吗?这句话从一个角度证明了思…  相似文献   

2.
曹鹏 《新闻记者》2007,(4):40-41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领域都存在着“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不过,最终大都是从“收”走向“放”,因为这是时代潮流,是国际潮流。新闻传播也不例外,只不过“放”的步伐总是比其他行业慢几拍。在进人后WTO时代后,特别是在互联网、移动通信  相似文献   

3.
新闻娱乐化近年被引入内地,它的出现引起业界一片哗然,持反对意见者忧心忡忡,认为“新闻娱乐化”将导致传媒流于庸俗,最终使传媒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而持肯定意见者却将“新闻娱乐化”当做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  相似文献   

4.
"新闻线人"现象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如果把“新闻线人”定义为那些通过提供新闻线索从 新闻传媒获取报酬的人,那么这一现象在我国的出现已经为时不短。早在五六年前,广东的《 羊城晚报》等传媒已经纷纷推出悬赏“猛料”、开通“报料热线”的做法。近来,这一做法几乎在全国传媒普及,对新闻线人的报酬也逐步攀升。尤其是2003年11月,《新京报》刚刚横空出世便打出“万元征集新闻线索”的旗号,成为迄今国内最高的新闻报料奖,新闻线人再度引起人们关注。其中特别值得观察和研究的是其引起的传统新闻体制和观念的变化。 一、“新闻线人”现身上海进入2001年,有早晨读报…  相似文献   

5.
有人会问:新闻就是新闻,还有什么“新”与不“新”的说法?我说,新闻就是有“新”与不“新”的讲究。大凡吃新闻饭的人都知道,新闻贵在出新,没有“新”就没有“闻”可言。打个比方,今天在报纸上报道某个社区举办了社区居民体育活动,明天又报道某个社区开  相似文献   

6.
近日偶尔登陆《××晚报》衡水记者站的网站,被首页的“启事”吓了一跳:居然自称《××晚报》是河北省发行量、广告收入“双龙头”的“主流媒体”(且不去计较这句话水分有多大),并公布了24小时有奖新闻热线,称该记者站采集的新闻,“以社会新闻为主,侧重车祸、火灾、爆炸、跳楼自杀等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7.
席文举  薛洪 《传媒》2002,(4):27-28
“新闻活动”就是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发掘新闻事件社会效益的同时,利用新闻事件潜在所涉及的经济领域或经济事件,对某一个新闻事件进行追踪报道,以期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对该事件所涉及的经济效益进行挖掘,最终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现就报纸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如  相似文献   

8.
推敲"新闻"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使用拉丁字母的各种文字中,“新闻” 的概念的能指较为明确。中文“新闻”概念的能指较多,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叙述背景来判断。有时指整体的新闻媒介群或具体的新闻媒介,有时指大众传播行业、各种新闻活动、新闻教育、新闻学,或与“宣传”、“舆论”等概念等同。狭义“新闻” 的概念,又特  相似文献   

9.
目前,但凡探讨“说新闻”,总会提及陈鲁豫的《风凰早班车》,仿佛这档节目成了广播电视节目“说新闻”的鼻祖。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广播节目改革之初,全国就涌现出了不少以“说”、“聊”为主要播讲方式的广播节目,而且很受广大听众欢迎。今天,“说新闻”已全面开花,但有的台“说新闻”却不那么灵了,收视率也不看好。本试图通过对当前“说新闻”几种误区的分析,来探讨怎样保持“说新闻”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亦杰 《今传媒》2009,(12):57-57
“看标题就知道不是中国的新闻”,这是一位网友在一条新闻后边的留言。新闻的标题是——《男子外出旅游故意遗落相机考验他人诚信》,边上还有一行小字说明:最终相机回到手中。  相似文献   

11.
童鹏 《青年记者》2002,(10):27-27
在地市级以下新闻单位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往往把自己定位为“小记者”,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局限于“一城一地”的报道,很少从全省、全国的大局考虑问题。总认为,小地方不出好新闻。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地市级新闻单位宣传报道的地域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狭小,在采写新闻中有它的局限性。但是,正因为面窄点少,记者对方方面面都比较熟悉,有吃透“下  相似文献   

12.
王寒清 《青年记者》2007,(14):67-67
“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孰是孰非,是时下争论不休的问题。有观点认为,新闻策划可以,但策划新闻不可以。也有持反对意见的,并且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笔者对此的看法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党报专刊的办报思路上,现在有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这种现象是:专刊与新闻版的地位和作用被截然分割,新闻版姓“党”,是主流媒体;专刊姓“副”,担负着可读性、服务性、有用性等职能,因为新闻特别是主流新闻信息的“自觉缺席”被边缘化,只能作为正刊的一种“补充”而存在。之所以强调专刊新闻的“自觉缺席”,是因为即使是在有的党报专刊办报人眼里,专刊的新闻性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他们觉得,抓新闻、抢时效是新闻版的事情。造成这样一种误解的后果是:不少专刊的新闻含量低,含金量更低;缺乏有影响力、引起读者强烈共鸣的优秀新闻作品;编采人员…  相似文献   

14.
新闻价值是媒体判断一个事实能否成为新闻以及如何进行处理的标准。通常,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都是新闻价值的基本要素,它们左右着媒体对事实的判断,并在版面上表现出来。 在新闻价值的各个要素中,“第一”、“率先”、“首次”等表达新鲜性的字眼往往能博得媒体的青睐。但是,在新鲜事物越来越多、新闻报道对象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新闻媒体在播报新闻、特别是播报突发性事件新闻时, 经常出现不交代具体时间的“×××(书记、市长、领导或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现场”、“到记者发稿时……”、“截至记者发稿时……”这类语言形式。对这种语言形式,笔者有点武断地认为:大为不妥,不该使用。首先,这类语言形式是模糊语言,表达意义不逼真、不清晰、不精细、不准确。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 模糊语言是新闻报道的一大禁忌,往往会有损新闻价值。其次,运用这类模糊语言形式,有时还会有损新闻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比如:某市油气库发  相似文献   

16.
邵薇 《现代传播》2002,(2):79-81
奥丽亚娜·法拉奇 ,2 0世纪国际新闻界的风云人物。与她令人艳羡的新闻成就同样耀眼的 ,是她鲜明、尖锐的个性。她迷恋文学 ,信仰极端个人主义 ,既反对一切专制和集权 ,又不拒斥权力 (成功 )带给她的向人们传达她信念的便利。她的新闻 ,是贴有“法拉奇”标签的“个性新闻”。法拉奇的“个性新闻” ,是对传统的“客观主义”新闻观念的反动和叛逆。创新 ,有价值 ,但同时也有争议。探讨法拉奇“个性新闻”的得失 ,从中可以得到良多启发。新闻界借去的作家法拉奇语 :“要想理解我的情况 ,就必须想一想像吉卜林、杰克·伦敦和海明威这样的人。他…  相似文献   

17.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PRESSPHOTO),简称“W P P”,通称“荷赛”,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ORLDPRESSPHOTOFOUNDATION)主办。该会成立于1955年,自1957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以来,迄今已举办了49届。该比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有威望的新闻摄影比赛之一,它的宗旨是“促进信息的自由、不受限制的交流,鼓励高水平的专业新闻摄影标准”,对全世界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荷赛奖”分为突发新闻、一般新闻、新闻人物、体育动作、体育专题、当代热点、日常生活、肖像、艺术、自然共10类,基…  相似文献   

18.
西方媒体如何与博客"共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莹 《青年记者》2006,(5):74-75
在博客新闻出现伊始,西方著名的传统媒体大多表现出不屑一顾的姿态,他们认为网络新闻博客不够专业、不够严谨,不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形态。但新闻博客们在打过诸如“白宫绯闻”、“克里女人”、“纽约时报造假案”等几个漂亮的大胜仗后,高高在上的传统媒体,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和研究博客新闻。事实上,和传统新闻媒体相比,博客新闻报道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1.博客新闻更快更敏锐。传统媒体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往往在反复核实后才发布,有些敏感题材还要考虑政治及其他因素,而博客新闻则没有那么多顾忌,往往在第一时间迅速在网上发布。2.具…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新闻价值理论,一直把新闻的时效性、地域性、趣味性等作为衡量新闻取舍的坐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的坐标将逐步失去它们的功效,正像传统的长度单位,面对“纳米”时代显得一筹莫展一样。网络信息时代使得新闻时效性上的竞争成为“零差异”。所谓“零差异”其实仍旧是“有差异”。这种“差异”在相同的媒体  相似文献   

20.
赵春梅 《现代传播》2003,(4):124-125
“把关人”本是一个新闻学术语 ,直译名为“守门员” ,意思是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编辑、总编都像足球场上的守门员 ,把守着新闻大门。他们通过新闻的选择和编排来决定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形式。事实上 ,在电视上播出的任何节目都必须经过严格筛选 ,只有制作水平较高、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并具有积极意义的节目才能最终通过层层“关口”与观众见面。对于引进的国外影视剧来说 ,由于片源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等方面与我国有着很大的差异 ,而且引进影视剧这种最能集中体现文化特点的文化产品就意味着参与文化全球化 ,只有经过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