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校角色教育己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角色教育就是让学生扮演(或实践)某种社会角色,模拟(或真实)履行这些角色的行为规范,其实质是让学生在扮演这些社会角色中,学会如何生活、如何交往、如何生存、如何创造。角色教育是一种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育人活动,是一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德育模式。角色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角色,让学生以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视角去扮演他人角色,并在角色活动中学会换位思考,明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处世道理与处理方法;动员和组织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在角色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把对学生荣辱观的培养也融入其中,使其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德育新路。  相似文献   

2.
庞红云 《中学文科》2007,(12):57-58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学校应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素质状况,运用“五结合”的原则和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学生知荣明耻,注重实践,在知行合一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部分城郊中职校学生文明礼貌现状,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风气三个方面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之道:第一,学校要强化文明礼仪教育;第二,全社会要营造关心学生文明礼貌的德育氛围。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角色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新课改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体验生活和存在的意义,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满生活和可能生活的主体,即把学生培养成为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新课改的这一总体目标,与小学角色教育模式建构研究的基本思想原则完全吻合。角色教育是通过各种教育形式,把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些社会角色引入校园,让学生进入不同角色,身临其境,去热爱、体验、鉴别和评议各种社会角色的善恶美丑,以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为其形成未来公民的现代道德素质与良好的行为规范打基础。因此运用角色扮演,角色创造等方法,改进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足角色教育在新课改的鲜明立足点。  相似文献   

5.
李先英 《广西教育》2010,(21):74-74
因多种原因,部分中职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中职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就中职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结合赏识教育的理论,对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结合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实际,探讨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以及渗透教育的原则、目标与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社会主义新一代的培养者。教师队伍的状况,教师素质的好与差,决定了幼儿的素质,决定了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因此,每所幼儿园都十分重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教育的核心是强调承认并尊重受教育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受教育的主体作用是高校德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在实践中有其积极的意义。明确主体意识,洞析内在需求,着眼选择能力的提高,采用参与式的教育方法和建立骨干队伍是实践主体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在学习化社会的角色意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新理念,为高职教育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构筑终身教育体系中,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的高职教育,要立足社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增强角色意识,完善高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只有将新知识融合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才能实现有效的建构,在这个建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个观点启示我们:要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促进其主动地建构完善的认知结构,以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之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的同时,更多地采用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2.
徐君 《广西教育》2008,(18):47-47
生物与环境科学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渗透环境教育的教学实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生物课程的改革,为素质教育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陈金凤  叶琴 《考试周刊》2010,(23):164-165
本文通过对护理本科一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及实习后学生进行职业角色认知度的调查,了解护理本科不同年级学生对职业角色的认知水平,找出教育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以提高学生的角色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行知学校始终以陶行知六字真言"求真、生利、创造"为校训,探索出"面向人人、校企育人、生利成人"的行知职教模式。在德育方面,学校根据"三贴近"原则不断创新德育模式,开展了"德育注重自治"和"校本德育"等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近年来,为提高德育实效,我们结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课上,怎样引导学生,怎样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发现科学知识,进而提高科学素养是我们应该不断探究并不断改进的。一、在科学课学生自主探究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环境的创建者1。好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的身份的转变,即从教者转变为活动参与者。  相似文献   

16.
让每一个社会个体意识到自己拥有的权利并主动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是高等教育必须蕴含的主题。当前,高校对学生权责意识培养重视不够,权利意识与责任意识存在脱节,课程设置与教学手段尚无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权责意识教育,大学生权责意识较模糊。角色认同理论将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进行内化、整合,有助于提高权责意识培养的实效性,并使权责意识建构,即权责认知教育、权责价值引导和权责行动实践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深化素质教育,近两年扬州教育学院附中以心理学"生涯辅导"的理论为指导,开展了生涯教育的探索。以"有关工作的教育"和"为工作而准备的教育"为载体,引导学生从职业探索开始,增强生涯发展意识,以"八好"教育为抓手,加快生涯发展准备。进一步整合德育资源,丰富德育内容,拓宽德育渠道,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经《中国教育报》《德育报》  相似文献   

18.
试论共产党员的自我认知与角色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党员的自我认知能力,增强党员的角色意识水平,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内容。自我认知客观存在,内容包括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三方面;一个完整的角色意识过程应包括角色认知、角色行为、角色期望、角色评价四种成分。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角色教室实验”研究课题组借鉴知行学说、教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活动道德教育理论中的角色教育资源,通过课题实验、课题实践尝试建立新时期具有鲜明特色的角色教育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开发理论和网上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对于高职数学教育来说,应是通用数学知识技能的教育。文章围绕在高职院校开展这一教育,简述了开设相关课程的实践情况和开展数学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