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久明 《天中学刊》2002,17(4):54-59
在郁达夫对外国文学的广泛阅读和吸纳中,对法国文学的接受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郁达夫对法国文学有着相当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他对许多法国作家都评价甚高。但是其中真正被他引为知音而且能够和他产生精神共鸣,却只有卢梭一人。卢梭给予郁达夫的最深刻的影响,就在于他大胆而真率的“自我暴露”的勇气和追求人性真实的坦率;与此同时,卢梭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描写自然的重视,也对郁达夫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一向被人称为“中国的卢梭”,相似的命运和遭遇、相近的精神个性和内在气质,吸引着郁达夫走近了卢梭。作为郁达夫最崇拜的外国作家,卢梭对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在郁达夫的创作中主要体现为大胆的自我暴露、“返回自然的皮及诗情画意的自然描写。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个性极强的作家。特定的时代造就了郁达夫,同时也造就了他的独特的浪漫主义小说。他作品中的“自我”形象是在“自己”生活的基础上提炼而成,是郁达夫精神世界的间接表现。表现手法上的大胆、直率也是郁达夫率真个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是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作家,他有着浓重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造成郁达夫自卑心理的原因是童年经历的不幸,留学日本的苦闷和生活的贫困窘迫等。自卑心理对他创作最大的影响是自我暴露。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的文学观受到卢梭"返归自然"学说影响,但将"自然"推到了"生"的力量的层面,强调以"艺术的真实"来表现生活,主张在保证文学的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发挥其社会效应,把自然作为小说人物的精神栖止所,表现的是人化的自然。卢梭则将自然作为批判近代社会的参照物,强调以朴实风格来表现生活,主张小说创作的教育作用,其在创作中极力表现自然之美。郁达夫在吸收卢梭理论的同时,立足于贫苦多难的祖国,以艺术家的自觉,大胆地进行了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的自卑心理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达夫是现代学史上独特的作家,他有着浓重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造成郁达夫自卑心理的原因是童年经历的不幸,留学日本的苦闷和生活的贫困窘迫等。自卑心理对他创作最大的影响是自我暴露。  相似文献   

7.
在《自我的他性》一书中,流心提出"自我的他性"是由于个体在商业实践中的结构位置错位而导致的人格的断裂。文章以维克多·特纳的"结构与反结构"理论来审视"自我的他性",认为"自我的他性"并非"自我的迷失",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我的重构"。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时母亲有一种复杂而矛盾的爱。童年时期的生命体验和成年后的命运遭际使他陷入生存困境和精神痛苦。现实中的郁达夫渴望拥有一种温馨的、理想的母爱,反映在其作品中,则是他创造了一个母亲意象世界,建构了灵魂的安居工程,从一而获得自我灵魂拯救。  相似文献   

9.
"自我"意识之觉醒是当下的普遍追求,"自我"的存在论根基在于在"对象性"活动中自我与他者的积极呈现,"自我"之觉醒目的在于"自我"与他者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0.
《倚枕日记》是章衣萍自传作品的代表,明显体现了与卢梭《忏悔录》的密切关系。章衣萍曾明确指出了这册日记和《忏悔录》的相通之处,表达了他对卢梭的高度认同。通过这种认同,章衣萍为他在日记中对性的直露描写找到了精神支柱,同时,通过大胆的、主要是性爱方面的自我暴露,又展露出在自我辩解基础上的自我肯定意识,具有鲜明的个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早期散文作品在性的苦闷、金钱的困窘和对名誉的诉求三个层面上抒写了他的自卑心态,体现了郁达夫自我抒写的一贯主张,并引发了五四时期对艺术本质和创作主体等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一) 卢梭的《忏悔录》开篇首句便说:“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就是我”。郁达夫的创作承继了这项卢梭自以为空前绝后的伟业。他的绝大部分小说、散文、诗词乃至书信、日记,大都以“自我”为原型,敞开着自己的心扉。他的作品是他一生的忏悔录,是他热爱祖国不满社会,苦苦求索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忠实记载;是他在人生舞台上“半死半生”痛苦挣扎的实录,也是他迷惘、消沉、颓废心理的实供。  相似文献   

13.
虚拟自我是自我的"二属性"之一,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但虚拟自我不可能永远居于网络虚拟空间或表象虚拟空间,他终究要回归现实过世俗的现世生活。研究虚拟自我,不仅在于揭秘人之根本,还在于为虚拟自我回归现实找到一条"回家"的路。虚拟自我最终归宿在于现世,达至自我和谐的出路在于实现自我与未来、虚拟的关系及自我的小和谐、大和谐。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忧郁、感伤情怀几乎贯穿在他的整个小说创作过程中,其具体体现在生活中真"我"的忧郁、感伤和人生的自我忧郁、感伤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学生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烦恼心理的关系,以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方法对189名医学院学生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自我和谐量表和烦恼心理问卷进行测量。结果①女生在"灵活性"上显著高于男生;②美容专业在"刻板性"和"自我和谐总分"上高于心理专业;③"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均存在年级差异,而"灵活性"上不存在年级差异;④烦恼各因子与自我和谐相关显著,进入自我和谐回归方程模型的烦恼因子有:经济压力、缺乏自信和人际关系。结论性别对"灵活性"有影响;专业对"刻板性"和"和谐总分"有影响;年级对"灵活性"没有影响,而在其他烦恼因子上均有影响;经济压力、缺乏自信和人际关系是自我和谐的主要预测源。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学生观影响着师生间交往、沟通、理解的程度。列维纳斯的"异质性他者"伦理观反对"自我的同一性",强调"他者的异质性"。教师需要摆脱"自我同一性"的学生观,关注作为"异质性他者"的学生,从而有利于教师更深层理解教育本质并重视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初性压抑被视作现代性征候之一而被中国知识界的精英所接受。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现代知识分子郁达夫,他的性欲望生成与表达就不仅仅是个体生理的事件与趣味爱好,而是与国家民族的现代性建构和男性现代性别主体生成缠绕在一起。郁达夫小说中有关个人情欲的狂热迷乱与苦闷压抑的妓女叙述就具有了现代性的意义。通过书写中国留学生在异国他乡嫖娼的创伤性记忆,郁达夫宣泄了作为弱国子民建构自己民族身份的焦虑以及在强势民族面前自我身份被女性化的屈辱;而通过叙述知识者与本土底层妓女充满苦闷与愤怒的交往,郁达夫释放了自己作为一个在政治经济上处于劣势的男性知识者性别身份的不安。  相似文献   

18.
卢梭政治哲学的起点是自然人。卢梭认为自然人身上的自爱情感具有把自己转移到他者身上的能力。第一,自然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模仿动物的生存机巧,在这一模仿过程中,产生了把"我"转移到他者身上的能力;第二,自然人还具有把自己的爱与外在于自己的他者联系起来的能力;第三,与同情心密切相关的自爱的还具自我"分裂"能力。自爱的这些能力使得自然人的存在一开始就只能是相对性的存在,也就是说,自然人身上具有把自己转移到他者的能力。这些能力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爱的政治认同能力。这些能力为卢梭公民社会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道德主义与审美主义"的对立是学界对侍卢梭和尼采思想关系上的理论取向.卢梭在公意的基础上建立起道德的学说,但他描绘的是道德的过程而非道德的规范,可以说支撑卢梭的道德体系的是一种审美的维度上的理想标的.尽管尼采鼓吹超伦理的个体自我和权力意志,拒绝为了"永恒和谐"去规范生命个体的行为,但他的审美主义并不等于抛弃了对于世界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中,拉康的主体理论对于人们认识"主体"这一概念的影响可谓是颠覆性和开创性的,尤其他的镜像理论影响更是深远。基于想象界的镜像阶段的主体只看到自我虚幻的统一性,将他人误认为自我从而成为一种异化主体;而进入象征界的主体则能够认识到主体与世界的分裂性,承认自我根本上是一个他人。昆德拉小说中的无知者与清醒者两种人物形象恰恰是异化自我与认识自我的真实映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