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德育实效性的质疑和对学生德育品格现实的不满,使学校德育陷入了一种举步维艰的困境.怎样才能使德育真正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体现出特有的价值和意义?何种方法与途径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精神高尚?可以说,人们对德育拯救青少年道德滑坡和心灵异化的深切期待,使德育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需求.学校德育,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社会大变革打破了原有的精神价值体系,社会出现了以价值多元化和世俗化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真空"状态.在此背景下,学校德育对学生德性影响减弱、价值取向偏颇、德育内容脱离现实生活以及评价不合理,使学校德育陷入困惑.因此要从社会入手,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并且构建新的德育体系,对德育价值取向、德育内容和德育评价做出适应时代的调整或变革来应对"精神真空"的冲击,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在和平发展的今天,如何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呢?加强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研究,在研究的针对性、时效性上下功夫.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物理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因此优化物理学科渗透德育,提高物理学科渗透德育的质量,也是实施新课程方案、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许多规律都是从多次实验中  相似文献   

4.
学校德育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从社会视角审视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应树立科学的德育价值观。主要包括:德育社会观、德育功能观、德育素质观、德育效益观、德育层次观、正确的学生观。学校德育应对青年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注意在德育实践中避免道德教育上的绝对灌输和相对主义,最大限度地实现德育价值,实现对学生精神人格的真正提升。  相似文献   

5.
论学校德育的人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德育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德育方法上,一味讲求单向灌输;在德育内容上,与学生生活相脱离。教育的最终日的是实现对人生命价值的关怀,使人幸福。因此,人性化是学校德育的最终趋势。德育的人性化体现了现代德育精神,它符合人的本性,也符合德育的本性。所以,学校德育要加强主体性,更新方法,使德育回归学生生活,从而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近三十年来,人们对学校德育议论纷纷,其中最突出的批评就是"德育实效性低"。基于这样的"共识",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即希望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德育实效,使我国学校德育走出困境。然而,人们对德育实效的深入思考与实证研究却是不够的。比如,德育实效究竟指什么?依据什么标准来判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先得从育德做起.德育是什么?如何实施德育?德育的动力源泉何在?这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值得思考的问题.简单地说,研究学生需要,满足学生合理需要,尊重学生不同需要,进而发展学生的各种需要,这就是德育.本文谨将德育的一种精神和三种动力作简要剖析,现总结如下.   ……  相似文献   

8.
《学周刊C版》2017,(17):208-209
德育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学校德育工作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德育主题,安排相应的德育活动。学校德育活动要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发挥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先得从育德做起。德育是什么?如何实施德育?德育的动力源泉何在?这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值得思考的问题。简单地说,研究学生需要,满足学生合理需要,尊重学生不同需要,进而发展学生的各种需要,这就是德育。本文谨将德育的一种精神和三种动力作简要剖析,现总结如下。一、德育的时代精神时下有人说,我国已进入市场经济时期,经济社会化,全球一体化,要求学校德育应该和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教育的着眼点是让受教育者成为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人才。但这种道德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比,有失偏悖。市场经济意义上道德的种种品质固然重要…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人们在谈论学校德育现状时,经常用“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等词,总是发出“德育乏力”的感叹,学校的德育工作处于低效率状态。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德育,以创新的精神来推动德育,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也为摆脱目前学校德育的困境和无奈找到了突破口,为创新学校德育,改善德育工作开辟了新方向。一、学校德育创新的必要性1.德育环境的变化需要德育创新新世纪新阶段,学校德育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德育概念包括政治、思想、道德三个教育内容,被人们称为德育“三块板”。《中学德育大纲》中,对德育内容做了新的补充,增加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的内容,并分别对初中高中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研究高中生包括高三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其排除也就成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毕业班学生是否有心理障碍?一般来说学生一旦  相似文献   

12.
学校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提高德育实效,提升学校德育内涵,学校秉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德育理念,在德育机制上,创建学习型、科研型的德育教师队伍,融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构建全方位德育网络;在德育内容上,把纪律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重点长期坚持抓;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校德育实效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当前学校德育实效问题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很多人都认为学校德育实效低下。这种说法到底准确否?如何科学界定和判定学校德育实效?如果德育实效真的不令人满意,原因何在?如何改进?我国学校德育到底应该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负有多大责任?……带着上述问题,笔者查阅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有关德育实效研究的文章,欲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一、德育实效的内涵关于德育实效的内涵,学术界有如下几种界定:1.实效是指一个阶段内德育工作的成功率,或者说是预期目标任务的到达度与完成率。凡符合德育目标任务的有价值的、有效度的信息和事实依…  相似文献   

14.
“德育万能论”使人们对学校德育实效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其实,无论是从学校德育自身因素还是从人的全部生命历程来看,道德教育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在此前提下讨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提升,需要从德育时空、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转变,立足现实寻找增强学校德育实效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深入研究。然而究竟怎样才能使德育更具实效性,使道德准则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追求目标,变成学生的个人信念,成为学生真正的精神财富?这依然是德育的难点,这也是德育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6.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德育地位明显倒置。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作怪,学校德育只能处于形式上的首要地位,尽管在制订学校工作计划时都首先强调德育,但为了升学率这一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第一尺度,人们又不得不使德育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摆设。(二)德育内容严重脱离社会和学生的实际,教育内容落后。忽视蓬勃发展经济对当代青少年的强烈冲击,学生无法进行选择和自我调节。(三)德育形式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把已设计好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把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追寻学校德育活动的游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德育活动实效性低下的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学校德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德育活动是教师的意愿与设计;德育活动的内容来自成人视阈,是空洞的、抽离的;德育活动的形式是制度化的;德育活动的发展与享乐的追求没有统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德育活动中注入游戏精神.即一种自成目的的精神,一种积极开放的精神,一种自由想象和大胆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过程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一种不断自我生成、自我更新的精神,一种不断创生的精神.而其中,最核心的精神是自由的精神.就实践而言,德育活动应成为学生自主与自愿的活动;德育活动的内容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德育活动的形式应具有生成性与开放性;德育活动的发展与享乐的追求应统一.归根结底,改进德育活动在于以自由之精神培养自由之个体.  相似文献   

18.
《广西教育》2009,(26):29-29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杨启华在《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当前学校德育活动实效性低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德育活动是成人的意愿和设计,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德育活动的内容多源自于成人的视阈,空洞、抽离;德育活动的形式是制度化与表演化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德育活动的虚假与对学生的规训;德育活动追求学生的发展,却忽视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与情感体验,使发展与享乐对立。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以游戏精神改进学校德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校德育实效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我国当前学校德育实效问题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很多人都认为学校德育实效低下。这种说法到底准确否?如何科学界定和判定学校德育实效?如果德育实效真的不令人满意,原因何在?如何改进?我国学校德  相似文献   

20.
人们普遍认为,由于社会不良道德因素的影响,社会转型期的学校德育陷于困境且实效低,这只是看到了当前学校德育困境的外在原因。外在社会因素的影响总是通过主体而发生作用的。德育是德育主体的德育,倘若德育主体对德育的价值不明或动力不足,又怎能提高德育实效且走出德育困境呢?如果通过一个既能集纳并规制外在社会影响又能使德育主体明确德育价值且催生德育工作动力的中介——德育制度,以提高学校德育的主体性,那么走出德育困境便有切实的希望。然而,一直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